最高效的速成法——模仿(1 / 2)

新人入職,躊躇滿誌,麵對麵試官侃侃而談,所有的東西都會,但是一旦進入實戰領域,往往就是一片茫然了,這也不會、那也不會。所以說新人畢竟是新人,說得再頭頭是道在業務上也是稚嫩的。中國人向來講究“老馬識途”的精神,那麼新人想要快速進入狀態的必經之路,便是谘詢前輩。

任何一個公司或者單位都好比一個係統,係統的存在是因為要完成目標,而係統內的各元素在相互配合的同時也在相互製約、相互影響,來維持係統的平衡,並向著既定目標駛去。

但是新人的到來往往會打破這種平衡。幾乎每個新員工都希望能夠做好工作、發揮能力、處理好人事關係、早日升遷。但是新人有一個通病便是,容易孤立地看待問題,隻注重眼前一小片區域,不能將單個人或事與公司整體的平衡和目標聯係起來,放在係統的背景下去考慮。公司與機關不同,機關流動性不大,講究的是論資排輩,看資曆。而公司則不同,它內部有著很強的競爭性,新人隻有充實自己、把握機會,才有機會脫穎而出。而在這個充實自己的過程中,方法很多樣,但是最可靠的方法則是學習和模仿。

古童來到一家新的大型公司,好幾個部門的人工作在同一個大辦公室裏。雖然他們組無論前輩還是新人都是30不到的年輕人,但是少不了要跟其他組上了年紀的同事打招呼。古童剛來時本著和善、低調的原則,見誰都帶三分笑,但是這份和善給她惹來了不少麻煩。辦公室裏總是少不了另類人物,公司內務組長是一位40歲出頭的媽媽級人物,人們稱她老劉,正巧座位隻跟古童隔著一個過道。老劉特別好為人師,看著來了幾個新人,總是上前主動搭話,講解人生道理、處事心得。起先,剛到陌生環境的古童倍感親切,積極回應。慢慢卻發現,老劉的話是越來越多,管教的言語也是與日俱增,而且她專挑新人下手,尤其是古童這種很配合的新人。

古童很鬱悶,無奈之下就向幫帶她的前輩小張詢問。其實小張觀察多天了,心中感歎古童跟自己當年遭遇一樣的同時,隻是吩咐她說:“不搭理她,或者找話頂回去。”古童很不以為然,因為老劉雖然討厭,但畢竟是長輩,無論如何禮貌還是有的。於是,在其他同期入職的同事都對老劉轉為冷淡的時候,古童依舊保持著應有的禮貌,可是事情並沒有她想的那樣,老劉會知難而退,反而得寸進尺,當聽眾隻剩下古童一人時,她的精力更加集中了。古童這個時候開始考慮小張的建議了,雖然之後的幾天,對於古童的遭遇,小張是一直視而不見的。直到又一個周一,矛盾爆發了。古童因為踩點進入辦公室,險些遲到,早到的老劉兩眼放光,彷佛黃鼠狼看見了小母雞一般興奮,回身喝了口溫水,準備開始她的職場紀律講座。古童這時忙著準備一天的工作,回身看見老劉站在旁邊,躍躍欲試地準備開口,古童定了定神說道:“老劉,有事?”平時的小綿羊突然奮起了,老劉瞬間有些不知所措,古童接著說道:“剛才在樓下跟徐經理打了個招呼,他來辦離職,以後可能就見不到了,嗨,險些遲到!對了,總務該查考勤了吧,您今天不去親自坐鎮?”老劉訕訕地把一肚子話憋在了嘴裏,吐不出來,說了一句:“這件風衣,領子這麼大,多招風呀。”古童麵不改色地回到:“是我媽媽給我寄過來的,老人家的心意,怎樣著我都覺得挺好。”老劉看著曾經的綿羊化身為小刺蝟後接著轉身繼續忙工作了,瞬間覺得自己又少了個聽眾。打這以後,老劉有上句,古童必然有下句,直到老劉再也沒心思說上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