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裏最優秀的員工往往不是最聰明的,也不一定是最能幹的,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對公司的生態環境洞察最深刻、理解最準確、把握最到位,從而能夠以最合適的狀態及心境應對一切的變化。
他們往往是同事眼中不識時務的頑固者,是別人眼中環境反應的遲鈍者,但經過許多次的考驗之後,就像大浪淘金,很多聰明者反而站不住腳跟,被一波接一波的大浪卷走,剩下的這些“遲鈍者”卻往往以其堅韌不拔的精神像金子一樣閃閃發光,最終獲得管理者的賞識,成功實現晉升的夢想。然後你才發現,原來他們是大智若愚,是真正有智慧的人。
在職場生態圈中,“遲鈍”也是一種力量或者一種優勢。
經過多年的發展,順風公司已經成為所在行業的領軍企業之一。但同時,公司麵臨的挑戰與壓力也與日俱增:一方麵競爭對手步步緊逼,公司的市場不斷受到蠶食;另一方麵,營銷體係及相應的製度都有些混亂,區域市場的管理出現許多漏洞。吳軍與劉銘都是順達公司剛引入的兩名高級營銷人才,出任公司的營銷副總監,分管不同的市場,共同向總經理及董事會彙報。順達公司引入吳軍與劉銘這兩位高級人才,正是為了解決公司當下麵臨的問題與挑戰。
從工作背景來看,兩個人極為相似:畢業於不同的名牌大學、都曾任職於著名跨國公司,而且二人都對工作充滿高度的熱情與信心,迫切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做出成就。在公司歡迎會上,兩個人都向董事會許下重諾:一年半之內會讓自己所負責的區域市場大為改觀。
在正式接過令箭牌之後,兩個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對自己所負責的區域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從人員、營銷體製、激勵體製等,引入外資公司一套成熟的製度進行實踐。雖然職業背景非常相似,但吳軍與劉銘兩人的工作卻大相徑庭。吳軍很有外企經理人的工作風範,做事雷厲風行,而且說話直言不諱。他的洞察力與市場判斷力,讓許多下屬很是佩服。而劉銘卻很像職場版的“許三多”,平時總是憨憨而笑,性格不溫不火,做事從不急進。許多人都認為劉銘將會比吳軍更能做出成績。
“鈍感力”一詞是日本著名作家渡邊淳一的發明。按照渡邊淳一自己的解釋,“鈍感力”可直譯為“遲鈍的力量”,即從容麵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傷痛,堅定地朝著自己的方向前進,它是“贏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按照單純的字麵意義,我們可以意為對周遭事務不過於敏感的能力。“鈍感力”不等於遲鈍,它強調的是對困遇的一種耐力,是厚著臉皮對抗外界的能力。它仍是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鈍感”相對敏感而言更像一種大智若愚的生存智慧。由於生活節奏的加快,現代人過於敏感往往就容易受到傷害,而鈍感雖給人以遲鈍、木訥的負麵印象,卻能讓人在任何時候都不會煩惱,不會氣餒,鈍感力恰似一種不讓自己受傷的力量。在各自世界裏取得成功的人士,其內心深處一定隱藏著一種絕妙的鈍感力。《士兵突擊》中許三多形象之所以廣受歡迎,正好是說明了鈍感力的妙處所在。
職場就是一個個麵貌各異生態圈,在這種生態圈中,互相的競爭、鬥爭在所難免,弱肉強爭、優勝劣汰也是常態。保持一定的敏感度是必要的,但是更為重要的是對自己價值的內在認同、對目標實現的不變堅持,從而在努力過程中,有意識地去排除各種雜音與幹擾。
金庸也曾經說過,他年邁耳背後,該聽見的話就能聽見,不該聽見的話就聽不見。當有人要你當麵表態站隊,要你選擇事情的方向,不管你怎麼選都是錯的。那麼裝傻就是最好的選擇,這是沒選擇時最不易犯錯的方法。別擔心裝傻的樣子很拙劣,即使每個人都看出你在裝傻,可他們依舊拿你沒辦法。真正倒黴的是那些明確表態的人,有這些龍套犧牲,怎麼也輪不到你。
【職場“催熟”貼士】
在職場上,總把自己當最聰明的人,一定是做龍套的命。真正聰明的高手,是大智若愚,該精明時精明,不該精明時裝傻。
正是這種貌似“遲鈍”的頑強意誌使人能夠突破重重障礙,步步向前,最終實現自己的發展夢想。遲鈍是一種大智慧,是大智若愚的表現,它比“聰明”更能幫助人成長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