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打出頭鳥”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這說明,一個人鋒芒畢露其實不是什麼好事,隻有時刻保持謙虛低調的態度,才能走得更遠。所以,我們要學會在公司中不露聲色地表現自己。
老子曾說:“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貌若愚。”意思是,商人總是隱藏其寶物,君子品德高尚,而外貌卻常常顯得愚笨。這句話也許會帶給職場中的我們一些啟示:在職場中要斂其鋒芒,收其銳氣,不要不分場合地將自己的才能暴露無遺。
那些真正懂得自我表現的人,常常是既表現了自己又不露聲色。他們不會旁若無人,不會以自我為中心,而是能給人一種“參與感”,與同事交談時,他們喜歡用“我們”,而很少用“我”,因為“我”會給人以距離感,而“我們”會在不知不覺中把自己和其他同事,甚至是意見相左的人劃為同一陣營,並按照自己的意圖影響他人,於是使人備感親切。
與人交談時,真正善於自我表現的人在從來沒有停頓的習慣,因為停頓的語氣可能被看成是猶豫,但更可能讓人覺得是一種敷衍、傲慢的態度,令人心生反感。
喜歡表現自己是人類的天性,是很正常的事。在當今社會,充分表現出自己的才能和優勢更是適應時代挑戰的必然選擇。但是,刻意地自我表現是愚蠢的行為。表現自己必須分場合、分形式,如果過於表現會使人看上去矯揉造作,那就要另當別論。
李築是一家大公司的職員,工作積極主動,待人熱情大方,深受同事們的歡迎。但是某一天,一個小小的舉動卻使他的形象在同事眼中一落千丈。
那天,大家都在會議室等待總經理來開會。一位同事發現地板有些髒,便主動拖起地來。李築則並不太關注,一直站在窗台邊往樓下看。突然,他快步走向正在拖地的同事,堅持拿過同事手中的拖把替他拖地。本來差不多已經拖完了,根本不需要他的幫忙,可李築卻執意要求,那位同事隻好把拖把給了他。
李築剛接過拖把不久,總經理就推門而入,剛好看到他正拿著拖把勤勤懇懇、一絲不苟地拖地的舉動。於是,一切不言而喻。
大家頓時發現李築原來是那麼虛偽的人,跟他也漸漸疏遠了。
許多人在談話中不論是不是以自己為主題,總是有表現自我的毛病,這種人可能被人認為是具有辯才,但也可能被認為是口無遮攔、輕浮傲慢等等,最終總會暴露出他的自我顯示欲而使別人產生排斥感和不快情緒。
在與他人的交往中,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和尊重。法國一位哲學家曾經說過:“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現得比你的朋友優越;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讓你的朋友表現得比你優越。”這時因為,當我們的表現讓朋友覺得比我們優越時,他們就會有一種得到肯定的感覺;但是當我們表現得比他們還優越時,他們就會產生一種自卑感,甚至對我們產生敵視情緒。因為任何人都會自覺不自覺地維護著自己的形象和尊嚴,如果有人對他過分地顯示出高人一等的優越感,那麼無形之中是對他自尊的一種挑戰與輕視,同時排斥心理乃至敵意也就應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