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一個新公司,籠統來說有兩種發展的可能性:一種可能是入鄉隨俗,融入公司的文化,再把企業文化融入到自己的工作行為中去,使自己的工作如魚得水。還有一種可能,不能融入這個公司的文化,甚至水火不容乃至被排斥,這就導致新員工在企業文化上的障礙,要麼在原有工作崗位上無所事事,要麼被迫離開,浪費了雙方的資源。
所以,新員工最好主動去了解和適應自己的企業和企業文化。企業文化,就是企業和企業人的思想和行為。包括企業的發展史、經營理念、決策機製和關鍵的人際關係,等等。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企業文化,這時因為公司的業務各種各樣,公司的規模有大有小,公司的層次有高有低。優秀的公司無一不對企業文化有著執著的追求,而對於新員工來說必須要入鄉隨俗,適應這種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層次,我們可以把它比喻成一個雞蛋:第一層是核心層,它是這個雞蛋的蛋黃,包括企業的核心價值觀、企業的發展遠景。第二層是製度層,就像這個雞蛋的蛋青,它與員工的關係最為密切,包括公司的規章製度、公司的薪酬機製、公司的激勵機製、公司對員工的職業培養計劃等等。最後,雞蛋殼就是指物質的內容,企業形象、企業辦公環境、企業員工著裝等等表象的東西屬於這一部分。
每個人新進入一個企業,適應企業文化的時間因各自情況而不同,一般3到6個月左右。如何快速地融入到新公司的企業文化中,避免自己的職業生涯就此擱淺,是每一個新人必須考慮的問題。
要想在激烈的求職競爭中獲得主動,找工作前就需要了解一個企業的文化,即使你是個自由職業者也要這麼做。因為對於自由職業者來說,薪酬可能就是你最最關心的,那這個企業的薪酬計劃是什麼,每個月的報酬能否讓你滿意,這都需要事先了解清楚後,再決定去不去應聘這個職位。同時,市場經濟社會,不要把自己的職業生涯簡單地與企業的命運聯係在一起。
IBM大中華區人力資源部人才與學習總監鄺懋功曾經對即將邁入職場的大學生說:“如果你想來IBM,那你在求職之前,最好先要了解我們企業的文化,因為隻有了解了企業文化,你才可能知道該如何工作,才可能把自己不適合的做事方式做事習慣逐漸修正過來。在整個工作過程中,員工可以不斷地跟公司彼此做選擇,同時我們一定希望員工做得好,大家彼此往下走,這是雙方麵選擇的承諾,目前IBM的離職率大概有10%,每個公司有不同的文化,大家有共同的理念,就一起創造一個雙贏的局麵。如果不成,就可以離開。不能簡單地判斷一個人離職好不好,也不能簡單地說喜歡不斷離職的人就不是一個敬業的人,就一定要給他畫上一個問號。”
【職場“催熟”貼士】
不管你來自哪裏,有著怎樣的教育和工作背景,一旦進入一家新公司,都會有麵臨新的環境和新的要求,及時調整自己,學會入鄉隨俗是必不可少的。
神州數碼的王平生也曾說,求職者在選擇工作時,應更多地考慮企業的文化和用人機製,考慮是否適合自己的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