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酒店(1 / 3)

舊時蘇州酒店很多,有兒歌唱道:“一爿小酒店,兩個極東家,三個開弗起,四個小酒甏,五香豆腐幹,六色紫醃豆,開子七日天,賺子八個小銅錢,究竟納亨,實在真關店。”(《吳歌甲集》)這樣的酒店,大都由女子當壚。唐寅《齊門晚步》便有“賣酒當壚人嫋娜,落花流水路東西”之詠。大概當壚女都有幾分姿色,就是所謂“活招牌”也。即使麵貌平常,但善於應酬,秋波笑語,在酒人眼裏,又添幾分嫵媚。故曆來寫到酒店,都為當壚女描繪幾筆,如馮班《戲和吳中竹枝詞》詠道:

“壚頭紅袖正留賓,千裏青楓入眼春。賣盡雞豚與新酒,江邊賈客賽江神。”狄黃鎧《山塘竹枝詞》詠道:“綠楊堤上杏花樓,紅粉青娥映碧流。賣酒賣茶兼賣笑,教人何處不勾留。”袁學瀾《姑蘇竹枝詞》也詠道:“齊女門前綠草肥,桃花橋畔燕雙飛。鴉鬟窈窕當壚婦,飄蕩春心在酒旗。”

蘇州向有夜市,酒店的夜市,生意更是興隆。黃任《虎丘中秋詞》詠道:“樓前玉杵搗紺牙,簾下銀燈索點茶。十五當壚年少女,四更猶插滿頭花。”潛庵在《蘇台竹枝詞》詠道:“卓氏門前金線柳,折腰有意倩人扶。盈盈十五當壚女,夜半猶聞喚滴蘇。”自注:“漏下十餘刻,尚有鬧市。唐六如詩雲‘五更市買何曾絕’是也。暖酒,曰急須,俗謂滴蘇。”潛庵之作,在鹹豐十年兵火之前,遭亂以後,就景象頓異了。

自同光以後,直至一九四·年代,蘇州酒店日益興旺,幾於滿街遍巷,隨處都有。範煙橋《鴟夷室酒話》說:“吳門酒家幾乎遍地皆是,可謂酒人之多,以觀前而論,已有七處,每至電炬初明,座客漸滿,胡天胡帝,不知天地為何物。雖甲、乙(民十三、十四)之際,烽火連天,警告頻聞,不遑寧處,而老主客仍須向櫃台應卯也。善飲酒者不上菜館,以菜館重菜不重酒也,而酒家則反是。春時亦隻紅心山芋、馬蘭頭,一則碧綠如翡翠,一則嫩紅如珊瑚,成絕妙色調。且爽脆可口,不下珍羞。然有數客並此亦謝絕,僅以一銅元易甘草五香豆二十餘粒,可下酒一斤,斯真專為吃酒而來矣。”

一九二二年,陸鴻賓在《旅蘇必讀》裏記下了當時蘇州城區的主要酒店,有福康泰(南濠)、王濟美(分設察院場、張廣橋、道前街三處)、寶裕(分設渡僧橋、東中市兩處)、章東明(西中市)、全美(閶門馬路)、老萬全(觀前)、益大(平橋)、元大昌(石路)、延陵穗記(申衙前)、同福和(觀前)、其昌(石路)、金瑞興(分設都亭橋、西中市、鴨蛋橋、石路四處)、複興(山塘街)、寶豐(臨頓路)、大有恒(石路)、方吉泰高梁(渡僧橋北)、東升(西中市)、王三陽(臨頓路)、張信號行(山塘街)、童大義(沿河街)、譚萬泰(都亭橋)、豐泰(閶門外上塘街)等。以上所舉,都是規模較大或有樓座的酒店,其中老萬全和元大昌,最為蘇人熟知。

老萬全在觀前街,蓮影在《蘇州小食誌》裏說:“老萬全開張於光緒初年,今觀東同福和酒肆,即老萬全之原址也。該店以紹酒著名,且以地點適在城中,故闔城之具劉伶癖者,莫不以此為消遣之場。每當紅日銜山,華燈初上,凡貴紳富賈,詩客文人,靡不絡繹而來。時零售菜肴之店尚未盛行,且各酒肆預備供客下酒者,僅腐幹、芽豆耳。然老饕難償食欲,輒喚奈何,因以為利者乃設小食攤於該店門前,如蝦仁炒豬腰、醋煮鮰魚之類,物美價廉,座客稱便焉。數十年來,生意非常發達,嗣後與之爭利者多,營業遂一落千丈,今已休業矣。”

元大昌,早先開設在閶門外石路,後徙城中宮巷,其經營一如其他酒店,惟所供之酒,堪稱上乘,日銷酒量三十餘壇,且於客人一視同仁,不分軒輊。周劭在《令人難忘的蘇菜》裏記了一件事:“蘇州瀕臨太湖,野味是有名的,六十年前觀前街上野味店不下十多家,形形色色的野味,生的熟的都有,秋冬之際,這是最好的下酒物。我每到元大昌喝酒,總要到附近野味店選購一些熟菜下酒。那些野味店都各自為政,不像現在上海的熟食店是大一統的大鍋菜,所以各有不同的風味。說也稀奇,竟有一些流傳的笑話在此得到印證的。我碰到過一位同在元大昌飲酒的常客,這個人倒並不如孔乙己的寒傖,但他到野味店總是在盤中撈起一隻濕淋淋的醉蟹,在手中頓頓分量,問問價錢,然後放還原處,立刻到元大昌,叫來了酒,便以手指所沾為下酒之物。我從不見到他另行有什麼別的菜肴,便這樣直到酒盡去店為止。天下之大,無奇不有,不是我親眼目睹,誰也當我是在造笑話。”

還有一家王寶和,在太監弄裏,曹聚仁在《吳儂軟語說蘇州》裏說:“吳苑的東邊有一家酒店,賣酒的人,叫王寶和,他們的酒可真不錯,和紹興酒店的櫃台酒又不相同,店中隻是賣酒,不帶酒菜,連花生米、鹵豆腐幹都不備。可是,家常酒菜販子,以少婦少女為多,川流不息。各家賣各家的,鹵品之外,如粉蒸肉、燒雞、熏魚、燒鵝、醬鴨,各有各的口味。酒客各樣切一碟,擺滿了一桌,吃得津津有味。這便是生活的情趣。”

範煙橋在《鴟夷室酒話》裏還介紹了兩家:“護龍街漁郎橋畔有一酒家,以家常便饌餉客,如白切肉、筍片塘裏魚、蓴菜湯、蝦子豆腐等等,令人有出自家廚之疑。惜其地湫隘,略無花木之勝,若置之西子湖邊,必能招得幾許詩人詞客來也。”“前年金獅巷小倉別墅賣酒,以揚州廚子治菜,趨之者甚眾,以價昂漸多裹足,且皆以現成瓶酒供客,尤為酒人所弗喜,因瓶酒易敗味,製者往往和以燒酒,於是辛辣幹燥,不堪向邇矣。然風簾微揚,花氣襲人,絕好一酒場也。後以主人王喬鬆將棄其星卜之生,歸老田園,乃杜門謝客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