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與死亡四重奏

早在1989年,國外學者將並有中心性肥胖、糖耐量減低、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血壓等4種代謝異常稱為“死亡四重奏”,因為上述4種病都是心血管病的危險因素。它們同出現在一個病人身上,聯合作用更強,更易引起糖尿病人死於心血管意外,因而戲稱“死亡四重奏”,世界衛生組織現已將這4種常見集簇發病的代謝疾病命名為代謝綜合征。代謝綜合征的基本特征是機體對胰島素抵抗,高胰島素血症。它是一組高度相關聯的疾病,當出現其中一種疾病時,其他幾種疾病的發生,也存在潛在的危險。因此,要避免“死亡四重奏”的出現,應進行及早的生活方式幹預,即節製飲食、控製熱量的攝入、減輕體重、增加體育鍛煉。對已出現代謝綜合征者,同時要把降血糖,調整血脂及抗高血壓治療視為同等的重要。

糖尿病與心髒

糖尿病人的慢性持續的高血糖可引起一係列的慢性並發症,如視網膜病,腎病及周圍神經病變。在這諸多並發症中,有一種病變易被忽視,即糖尿病性心髒病。糖尿病人常易合並冠心病,因而醫生們往往忽略糖尿病性心髒病的存在。糖尿病性心髒病與冠心病在臨床及病理上有很多共同之處,但是,糖尿病性心髒病較單純冠心病者存在更嚴重的心肌損害。這表現在前者單位心肌組織的微血管數目減少,並有心肌微血管病變,小血管內膜增生,更加劇了心肌缺氧、缺血。另外,支配心髒的自主神經(副交感和交感神經)因長期高血糖會有不同程度的損害,使其信息的感受、傳遞及支配功能遲鈍乃至喪失。由於上述原囡使糖尿病性心髒病臨床症狀呈現多樣、多變,而誤診、漏診。但若能仔細觀察病情,熟悉糖尿病的病理、生理,仍能及時做出準確的判斷。

安靜情況下,心動過速可能是其常見的早期表現。糖尿病心髒受累者,在安靜休息狀態下,心率常常這90次/分,甚至可高達130次分。這是由於支配病人心髒的副交感神經受損,使交感神經處於興奮狀態,結果心率加快,隨著病情進展,一旦交感神經亦受損時,病人的心髒就失去神經支配,心率較固定,病人的心髒不能隨活動的強弱而調整心率,心肌缺氧缺血會更加嚴重。由於神經的損傷,病人缺乏症狀,使病人未能限製自己的活動,結果就可能發生意外了。

體位性低血壓也是其常見症狀之一,糖尿病人常在體位變化時,如由臥位改變為立位時,可出現頭暈、眼前發黑。這是因為體位改變引起血壓明顯降低所致。發生這種情況是因為支配血管的交感神經受損,不能有效調節血管張力,結果體位改變時,血壓下降過大而出現症狀。

無痛性的心紋痛、心肌梗死是糖尿病性心髒病非典型性表現。非糖尿病人發生心絞痛或心肌梗死時,由於心肌缺血、缺氧,組織產生大量乳酸,刺激心髒的感覺神經,產生疼痛,迫使病人休息,及時采取治療措施。而糖尿病人感覺神經遲鈍,甚至喪失功能,使疼痛感覺輕微甚至沒有疼痛感,症狀不典型,容易被病人疏忽,被醫生漏診或誤診而得不到及時診斷和治療,導致死亡率很高。

因此已有糖尿病慢性並發症的病人要了解自己有無糖尿病性心髒病,若有心髒病變應了解自己的心髒情況,製定適合於自己的生活與工作的作息製度,要避免力不能及的活動,警惕無痛性的心紋痛及心肌梗死。為防止體位性低血壓發生,注意躺下和起立都應動作緩慢,避免急起,急臥。平時還應定期監測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血壓、血脂及心電圖,若出現心律不齊、血壓降低、惡心、嘔吐、乏力等一些難以解釋的症狀及裇征,應引起高度警惕,盡快去醫院進一步檢查,以避免心血管意外的發生。

便秘——糖尿病病人的隱形殺手

糖尿病病人合並有神經病變,自主神經功能受損出現頑固.性便秘是很常見的。“便秘”對正常人或許算不了什麼病,可是對糖尿病人來說卻是一個隱形殺手,它可導致病人殘廢甚至死亡。臨床上遇到這樣的病例,病人平時遵醫囑認真進行治療,飲食控製良好,用藥也適當,血糖控製平穩,患者病情很穩定,心情也開朗樂觀,可是因為一次便秘時,用力排便,導致視網膜血管破裂出血,以致雙目迅速失明。再有老年糖尿病患者因酮症酸中毒昏迷住院治療,經積極搶救治療成功,病人恢複了神誌,能與家人自由交談,病情轉危為安,然而還是因為一次便秘而誘發心肌梗死,搶救無效死亡。不為人注意的便秘可使糖尿病人致殘致死,真可謂“隱形殺手。

有人注意觀察了便秘對血壓的影響,病人將自動血壓計帶在身上,定時記錄血壓的變化,結果發現,入廁排便時血壓升高。尤其在患者排便用力時,其血壓水平可較平時血壓翻一番,很多病人收縮壓猛增,可高達200毫米汞柱以上,知此高的血壓可導致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的視網膜血管破裂出血,引起雙目迅速失明。對於那些平時可能有心髒及腦供血不足的病人,便秘造成心理負擔過重,引起急性心肌梗死或腦缺血也是顯而易見的。因此,糖尿病病人必須重視便秘問題,出現便秘一定要看醫生,必要時可清洗腸道,避免用力排便。平時為了防止便秘,應調整飲食,多吃些粗糧,多吃富含纖維素的青菜,如大白菜、芹菜、韭菜等。長期便秘者可用中藥番瀉葉泡水代茶飲用或服用促胃腸動力藥西沙比利、胃複安等,必要時可用開塞露或喝蓖麻油20毫升幫助排便,如一時找不到藥物可喝30豪升食用油或將一條粗約1.0厘米的肥皂條塞入肛門協助排便,這些土辦法有時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從而避免可能發生的不幸。

糖尿病與肺結核

糖尿病是一種以糖代謝紊亂為主的內分泌代謝性疾病,如果得不到滿意控製,它使身體許多組織器官內的物質代謝和功能失調,使體質變弱,抵抗力差,因而容易並發其他疾病,尤其易並發感染。在諸多感染中,糖尿病人特別容易感染結核病,以肺結核最常見。糖尿病人肺結核的患病率比正常人群高3~5倍,糖尿病人合並肺結核者可達5%~10%。為什麼糖尿病人易並發肺結核?主要因為糖尿病人體內代謝紊亂,減低了機體對結核菌的抵抗力,而糖尿病人體內的環境又特別適合結核菌生長,一旦得病,病變迅速擴散蓃延,病灶係滲出性幹酪樣肺炎,缺少纖維化及胸膜反應易形成空洞和自發性氣胸。而患者往往自覺症狀很少,甚至沒有,體征也比較少。老年糖尿病合並肺結核時,臨床症狀更不典型,僅有一些非特異性症狀,如食欲減退、貧血、疲倦、消瘦等慢性消耗性表現。少數人可急性起病,有類似肺炎表現。要及時診斷肺結核首先要提高警揚,然後結合臨床表現和X線胸片、結核抗體檢查以及痰液查結核菌等手段可明確沴伊。

糖尿病病人應注意預防並發肺結核,預防的辦法有:

1)積極治療糖尿病,使其達到滿意控製。

2)參加適當的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增加抵抗力。

3)每半年或1年作1次胸部X線透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