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賈探春之謎(1 / 3)

畫外音:

在《紅樓夢》中,賈探春是個非常重要的角色,雖然身處豪門望族,但因為是庶出,賈探春常常因為出身的原因深感自卑。而要強的她又因為精明強幹贏得了大家的尊重。在讀過通行本《紅樓夢》後,很多人都認為,在賈府的眾多小姐中,賈探春的命運結局無疑是最好的,在其他人都因為家族被抄而遭受苦難的時候,隻有她幸運地遠嫁到了官宦人家,從而躲過了一場滅頂之災。

然而,高鶚的為賈探春安排的結局符合曹雪芹的原意嗎?劉心武先生通過對前八十回中幾個重要情節的仔細研究,尤其是對第五回探春的判詞和曲子的分析判斷,對這部分內容提出了質疑,認為這完全不符合曹雪芹對賈探春最終的結局安排,那麼在劉心武先生看來,曹雪芹筆下賈探春最終的命運究竟是怎樣?他所報告出的探佚結果的根據又是什麼呢?讓我們隨劉心武先生一起走進《紅樓夢八十回後真故事》,聽他為您講述第八集,賈探春之謎。

劉心武:

一百二十回寫賈探春遠嫁是這樣寫的,他說賈政被皇帝派到外地去出外差,於是就接觸到了一個鎮守海門等處的總製叫周瓊,周瓊有一個兒子,於是就向賈政,求賈政把女兒嫁給他,賈政後來就把賈探春嫁給了周瓊的兒子。那麼這個勉強也算遠嫁,因為這個官是鎮守海門等處的總製,就說明這是南方,離海比較近的地方,那麼一個官。

可是呢,這不符合曹雪芹的原筆原意,賈探春沒有嫁很遠,他父親都能到的地方,她嫁過去了,那麼更沒有出國,而且高鶚寫得很奇怪,到後來賈家雖然遭受點打擊,可是又“沐皇恩”,又“延世澤”了,家業又複蘇了,於是賈探春就又回家了,來看望這個親人了。雖然遠嫁,回家不難,這都不符合曹雪芹的原筆原意。

曹雪芹非常重視賈探春的這個角色,因此對於這個人物後來命運的暗示、伏筆、預言就特別多,非常多,首先是第五回裏麵,毫無例外的,他也給賈探春設置了冊頁上的圖畫,以及旁邊的判詞。這個圖畫呢,曆來的讀者和評論家,往往都忽略其中的一個細節,很少探討。我今天偏要探討一下,怎麼畫的呀?叫做兩個人放風箏,一片大海,一隻大船,船上有一女子,掩麵泣涕之狀,一片大海,說明她要漂洋過海,一隻大船,不是小船,說明要走得很遠,隻有大船才能走遠,然後裏麵呢,一個女子不消說就是賈探春本人,掩麵泣涕,她的遠嫁不是一件喜事,實際上是一件很傷心的事情。這都不奇怪,奇怪的是,畫的岸上是兩個人放風箏,他不是說畫了一個人放風箏,畫了兩個人放風箏。非常值得探究,怎麼回事?為什麼要畫兩個人放風箏,他的判詞大家都很熟悉了。

畫外音:

曹雪芹為探春所寫的判詞是這樣的,“才自精明誌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清明涕送江邊望,千裏東風一夢遙。”通過“清明涕送江邊望”這句話就可以看出來,賈探春是流著傷心的淚水遠嫁他方的,而接下來曹雪芹在探春的曲子中又寫到“恐哭損殘年,告爹娘,休把兒懸念,從此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牽連。”劉心武先生認為,如果說判詞表達出的還隻是傷心的離別情緒的話,那麼曲子則寫出了更為淒涼壓抑的氣氛,而這與高鶚為賈探春命運結局設計的相對輕鬆樂觀的氣氛大不相符。

劉心武:

我現在隻向你提出一個問題,就是你看了第五回的判詞和曲子以後,你覺得賈探春嫁出去以後,還會回到娘家嗎?你相信高鶚寫的那個符合曹雪芹前麵第五回的伏筆嗎?關於她的伏筆,在二十二回又出現了,二十二回寫的是大家製燈謎詩,賈探春她寫的燈謎詩,謎底是風箏,你看她跟風箏的關係很大,判詞旁邊那個畫兩個人放風箏,那麼燈謎詩她寫的又是風箏詩,這風箏詩我要稍微地讀一下,你看我強調的是什麼。叫做“階下兒童仰麵時,清明裝點最相宜,遊絲一斷渾無力,莫向東風怨別離。”整個當然是預示她要遠嫁,都不奇怪,比較奇怪的是,為什麼強調了一個節氣清明?清明是一個出嫁的季節嗎?是一個出嫁的節氣嗎?清明是一個適合出嫁的節氣嗎?過去把清明叫什麼節?叫鬼節,是一個祭奠亡魂的一個日子,可是呢,通過前麵的一些有關的暗示,和這首詩的謎底,就都說明賈探春她出嫁的日子很不得當,很不得體,顯然不是一個正常的出嫁。

畫外音:

劉心武先生認為,通過對曹雪芹為賈探春所寫的判詞、曲子和燈謎詩的分析不難發現,賈探春遠嫁他方的結局似乎與高鶚續寫的內容沒有太大衝突,可是無論是判詞、曲子還是燈謎詩,每每細讀都能從中感受到一種淒涼和壓抑的感覺。相比而言,高鶚為探春續寫的結局部分,氣氛顯然要輕鬆了許多,兩者之間相差太大。那麼,探春真的像高鶚所寫的那樣嫁到了知書達禮的官宦人家,並且還有機會回家來探親嗎?對於這部分內容,劉心武先生提出了質疑,那麼他提出質疑的根據是什麼呢?

劉心武:

那麼在六十三回,寫壽怡紅群芳開夜宴,大家抽那個花簽,那麼賈探春抽到了一個簽,這個簽上寫的是“瑤池仙品”四個字,然後有一句詩,這個詩是日邊紅杏倚雲栽,把她比作是杏花,這杏花不是一般的杏花,是挨著太陽開放的杏花,這氣象很好啊,所以當時在場的這些眾女子呢,就引出了議論,一個什麼議論呢?叫做我們家已有了個王妃,難道你也是王妃不成?這句話曆來就有讀者指出,有點古怪。根據書裏麵的描寫,賈家有沒有王妃啊?書裏麵,故事裏麵賈家是沒有王妃的,賈家有皇妃,賈家的賈元春啊比王妃地位高,在皇帝身邊,記不記得啊?第十六回很明確的說明她的身份嘛,她才選鳳澡宮,加封賢德妃,她是一個皇妃。

可是為什麼書裏麵會寫成王妃呢?那麼在前麵的講座裏麵我有一個揭秘,我告訴大家,就是因為在真實的生活當中,曹雪芹他們家,曹寅有一個女兒嫁給了平郡王,而且是康熙指婚的,就是說曹雪芹有一個姑媽確實是王妃,所以在曹家人說話的時候,女子之間互相打趣,可能經常會有這樣的一句話,咱們家已有了王妃,難道你也要當王妃嗎?那麼他很自然地把這樣一句話寫入自己書中,這是我在以前講座裏麵提供的一個解釋。那麼現在我要增加我的解釋,我下麵會給你挑明,為什麼在這一回裏邊,他要這麼來造句,就說賈探春今後會成為一個王妃,這怎麼回事兒,值得推敲。

那麼第七十回呢,大家填柳絮詞,曹雪芹寫得很精心,他寫賈探春就填這個詞,她填了一首詞,她隻填了半闋,應該這個詞分上下闋,她隻填了半闋,故意寫她寫了半闋,寫不出來了,最後由賈寶玉給她續了下半闋。賈寶玉續的下半闋裏麵有一句話,叫“縱是明春再見隔年期“,柳絮嘛每年春天來一次,賈寶玉有一個願望就是明年還可以再見到。為什麼偏偏要由賈寶玉來寫這樣一句,我想作者的用意很明顯,因為賈探春自己所寫的上半闋最後一句叫做“一任東西南北各分離”,賈探春自己寫的就是這個柳絮東西南北風一吹,永遠分開,永遠再不可能見麵了,那麼如果他把整個這首詞都當做賈探春作品的話,就等於賈探春自己預言自己還會回來,那麼曹雪芹他很精心的安排,他告訴你,她回不來,所以賈探春自己就寫不下去了,賈寶玉寫的這樣一句話呢,叫做“縱是明春再見隔年期”,隻是一個虛妄的幻想,隻是賈寶玉個人的一種願望,是不得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