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創新以提升企業競爭力(3 / 3)

我們還是先不要去分析員工對於組織的反應,而是去看一看龐大的組織吧。我們先撇開員工內存在的問題,看看我們是否能夠找到組織內存在著哪些具有代表性的問題。在我看來,大多數這類企業內存在的問題經常會出現的原因在於,最重要的新情況是大多數人之間由於組織結構的作用彼此相互遠離卻又相互依靠。正是由於這種事實的存在使得許多商業人士的問題有時候看起來似乎是他自己無法解決的。

為形象起見,讓我們假設自己能夠看到一個大型製造企業經理的思想。假設他的企業聘用了20000名員工,開設了6個工廠。這個企業的產品遍布全國各地,在許多國家也都十分暢銷。最令人可怕的是,它存在著許多競爭對手。

我們再來假設這些競爭對手都十分地強大,在市場上極度活躍。我們的經理明白,要維持自己的市場份額並賺取讓上司滿意的利潤,他必須在極短的時間內迅速做到以下幾點:設計並完善一個更加先進的全新的生產線;為工廠準備新的機械設備準備生產,使得生產的產品與競爭對手相比質量越來越高而成本越來越低;要購買新的機器;安排另外的長期投資等等。與此同時,他企業內員工的勞動合同已經期滿了,談判於是就提上了日程。續訂的合同要能夠在員工中取得良好的反應,同時做出的讓步又不能夠比自己的競爭對手多。產品的顧客消費群體要不斷地擴大,同時銷售成本要盡量削減。

所有的這些目標必須同步進行,而且要搶在自己的對手做出相應行動之前取得成功,否則企業的前途與未來就可危了。每一個企業的經理在每一天中腦海裏都存在著危機意識,如果不努力,企業就會瀕臨破產。同時他還意識到單單依靠他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實現其中的任何一個目標的。

所有具體的工作必須依靠企業內無數個員工的努力才能完成,有些工作不是經理直接管轄的,但是大部分的工作是通過他在組織內的影響層下達而完成的。

正是由於這些壓力讓經理都快發狂了。他覺得自己必須親眼看著每一個目標實現,同時又感到流水線上工作的人既不能理解他所認識到的企業的需求又沒有感覺到他所感受到的緊迫性;他還明白自己不可能親自監督所有人的工作,尤其是那些對整個計劃實現十分必要的工作,自己不可能事必親躬。在這種情況下,他變得墨守成規、專權獨斷起來。

他不停地下達命令。他說事情該怎麼做就怎麼做,不允許用其他的方法。他通知企業參加談判的人,對於工會的額外工資和工會商店的要求不要做出任何的讓步。他作出規定,每一個推銷員每天必須打多少多少的電話做推銷。他下令說你這個辦公室再也不能加進任何一個人來,這個辦公室已經有足夠多的人了。而且每一次他說這些話、下這些命令的時候都會擂一下桌子。因為他覺得這個龐大而又沉悶的組織是他的敵人,在這個不知名的敵人內部他所有的計劃、規劃和時間安排都會被削弱、被延緩,從而最終難以獲得成功。成功對於他而言似乎隻是在很少的情況下才會發生的事情,即使有也是轉瞬即逝,隻停留短暫的片刻而已。他覺得自己一直都是在一個沒有終點的跑道上進行著賽跑。他真正的對手不是顧客,不是與他有聯係的銀行家們,也不是工會,他真正的對手其實是這個組織。

現在讓我們把注意力集中到另一個人身上,這個人從職務上而言一般被稱為“中層管理者”,他的職位離我們所講的那位悶悶不樂的經理的位子還有很大的差距。事實上他可能從來就沒有見到過經理,因為他在一個經理從來就沒有去視察過的偏遠的工廠裏作負責人。但我們不應當就此犯一個愚蠢的錯誤,假設他是一個沒有太大責任感的人。

事實上,他在經營著一個擁有上千名員工的大廠,這個廠比企業的創始人在整個職業生涯中所經營的工廠都大得多,而且這個工廠是附近社區內最主要的一個勞動力雇傭者,那麼,我們現在來假設這個中層管理者正在為他經手的第一張勞動合同討價還價。

我們同時還假設在這個小鎮上所有其他的工廠許多年以來就已經有工會會員商店的合同了。我們的中層管理者明白,如果他允許簽一張工會商店合同的話,其他的談判就不會太困難了,但是如果他拒絕允許簽這樣的一張合同,很可能自己不但會卷入一場罷工中去,而且還會在社區裏產生長期敵視自己的情緒。他從總部收到了一份電報,上麵說:“不要工會商店。我們所有其他的工廠都沒有工會商店便取得了合同,所以你不應該以此為條件獲得合同。”

因此,我們的中層管理者便順從地按照指令做了,拒絕了建立工會商店的要求,但是同他進行談判的委員會發言了:“為什麼?你難道不惜危害工人的利益嗎?要是你現在進行投票表決的話,毫無疑問幾乎所有的人都會投票讚成建立工會商店的。你是不是害怕征求人們對這件事情的看法?”

如果我們的中層管理者回答說:“夥計們,我明白你們是對的,可是我們總部上麵的那隻花斑鳥說話了,他的回答是‘不行’。”那麼委員會隻能有一個回答,那就是:“那與你討價還價又有什麼用呢?你又沒有權力進行任何的談判。我們在這個企業裏要獲得一點權利的唯一辦法就是實行罷工了。”

於是他們也這麼做了。企業的總裁聽說了這件事並了解到工廠沒有任何辦法平息罷工時,就不禁開始懷疑這個工廠的經理比爾到底是不是一塊做領導的材料。

或者比爾接到新的指令,要求他為企業研究基地設計的新產品準備機器設備以投入生產。在這個產品的設計中有一個零部件不是十分的合理,因此導致隨之產生大量的廢料。比爾工廠的工人發現隻要進行一個小小的變動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但是從上麵來的指示是:“你的工人們一定不要再做任何的改動了。在我們的生意還沒有全部被我們的競爭對手搶走前趕快把這種產品投入生產吧。”如果比爾因此對他手下的人說:“你們就按照原來的樣子生產吧。因為我們總裁就是這麼指示的。”他的下屬就會明白其實真正在經營工廠的並不是比爾。

但是,從另一方麵講,如果比爾自己對企業總部的決定承擔了全部的責任,他的下屬們就會貶低他,認為他的做法非常愚蠢,而且如果此時成本不斷攀升的話,企業總部就會再一次懷疑比爾到底是不是做領導的料。在這個時候,連比爾自己同樣也在考慮這件事情。

中層管理者遇到的特殊的問題在於:一方麵,人們要求他履行在過去曾被認為極端重要的責任;而在另一方麵,他需要同整個組織所決定的大計劃和項目保持一致,服從組織的重大計劃,盡管他本人在決定開始實施計劃時並沒有可能有直接參與決策的權力。

但是下屬們期望他擁有決策的權力,並不時地催促他實施他本人認為絕對錯誤或者至少在當地實施是行不通的某些計劃和項目。然而這種與企業保持一致的需要卻剝奪了他的決策權。因此組織也成為他的一個特殊的敵人,而且往往從表麵看來正是這個敵人剝奪了他取得真正成功的可能性。在這種情況下,他便產生了恐懼感,從而導致他的順從,盡管他本人經常鄙視這種順從,但他沒有其他的選擇,至少他願意去沉思。

我們在前麵描述了兩大類問題:第一種是由於員工引起的,因為員工渴望自己歸屬於某一個群體,並自願放棄其員工特征,屈從於組織,以此實現自己的願望;第二種問題的產生是由於組織管理方式的失誤,從而導致挫敗了管理經營組織的人以及在組織內工作的員工的積極性。

如果我就此不附帶任何條件就停止的話,我會感到愧疚,既為自己的過分簡單化,又為自己的過度誇張。可以說稱得上是商業組織中的員工所麵臨的問題的決不僅僅止於這些,但我的確認為它們都可以算得上是一些非常典型的問題,而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方法也具有廣泛的普遍性,在應用於解決其他問題時也將會十分有效。

盡管我承認組織對於員工所表現出來的那些方麵並不都是千篇一律地像我所描述的那樣讓人沮喪,然而這些問題就像是一首交響樂中的主題曲一樣,有的時候主導了整個樂章,而在有的時候,它變得無足輕重,為人們所忽視,過了一會兒在過渡部分又出現了,從來就不會真正消失。而我們的企業職員可能在某些時候能夠清楚地意識到這些情況與問題的存在,而在另外一些時候又會忽略這些問題,但是這些問題卻從來就沒有完全從他們的頭腦或者是思想中消失過。他隻有學著去對付這些情況,處理這些問題。而不是僅僅痛恨這些問題,或者是滿懷希望地想像這些問題會有一天突然間自行消失,再也不用為它們煩惱。

這便是商業人員所麵臨的世界,他選擇了終生在這個充滿壓力、挫折、混亂、妥協和危機的世界裏工作,然後他又牢騷滿腹,因為他不得不與這些壓力、挫折、混亂、妥協不停地作鬥爭,而麵臨危機比充滿悲劇性更讓人哀憐同情。

我們該給他什麼樣的建議來處理這些問題呢?因為我們已經看到至少在我們所舉的一些例子當中有一些可能就是大組織的自然特征與表現,員工的最佳選擇可能是改進或者改變自己在組織內的工作方式,而不是試圖去評價組織這個龐然大物。我的第一個建議是非常顯而易見的。在商業組織內那些下定決心要解決這些特殊問題的人就必須做到:既不會毫無批判性地全盤接受這個組織,也不要將它說得一無是處,公然蔑視組織。相反地,他應當試著去理解它。

當然,盡管這樣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你該怎麼做才能夠理解這樣的一個事物呢?同認識其他任何事物一樣,最初你需要做的就是開動腦筋,並在進入組織的早期就下定決心不要聽別人憤世嫉俗的建議,他們總是說:“別管你自己想什麼,老板想什麼你就幹什麼,投其所好好了。”在企業裏工作的職員要有勇氣拒絕這種孩子氣的概念,同樣也要有良好的判斷力,不要隨波逐流,學習別人的這種態度,說什麼“我們就管好自己所在的部門就行了,讓那些該死的工程師自己想辦法解決他們的問題好了”。

明智的人會盡力了解自己所在部門或者小組在整個組織中起著什麼樣的作用,如果他希望自己的行為始終保持與企業的主要目標一致的話,他還會了解清楚具體到他個人身上的工作是什麼。位於企業管理高層的人意識到,在員工當中能夠將組織的目標與計劃始終放在思想第一位的人實在是太少了。

當然,即使他能夠成功的話,也遠遠沒有徹底解決所有的問題,因為他的行為、他的計劃、他的決策也許相當地精明、相當地富有成效,但正是這種卓越的成就、這種從表麵看來為了目標不顧周圍同事的看法而我行我素的習慣,很可能種下了不愉快的種子,讓周圍的人——包括老板在內——都會討厭甚至怨恨他。隻有一種情況例外,那就是他了解並明白自己周圍的人的感受以及他們通常的做法。

這句話聽起來可能有點傻,但是請容忍我的這個想法——我試圖讓人們更尊重這句話。我們天生都是充滿感情的血肉之軀,有淚水、有憤怒、有若狂的欣喜、有激情、有愛,也有抑製悲傷的意誌,但是我們以及我們的同胞們在盎格魯-薩克遜民族的傳統中熏陶長大,這種傳統把我們的所有這些感情緊緊地包裹起來,把它們的力量從我們的體內擠壓出去。所有類似的道德箴言深深地印在每一個男孩子的頭腦中:男兒有淚不輕彈;紳士不應表現暴怒;要彬彬有禮地表達自己的愛情於洶湧澎湃的激情與不可遏抑的熱情是不成熟的表現;盲目地景仰與崇敬是天真幼稚的表現。所有這些都可以用不要衝動這句話來概括。

按照上麵標準成長起來的男子漢在他們即將畢業離開大學的時候都可能最後讀過一些詩,但是沒有任何藝術形象和藝術形式能夠讓他們感動得流下淚水。在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什麼讓人震驚的情況,沒有什麼悲劇性的事件能夠讓他們怒發衝冠,也沒有什麼能夠在他們心裏激發出義憤。他們的婚姻生活恬靜淡然、從容舒緩。他們感受感覺的能力就這樣慢慢地湮滅消逝,最後剩下的隻是一個徒有食欲的軀殼而已。那麼,他們又怎麼能夠理解周圍與他們共同生活、共同工作的人呢?如果他們的靈魂中已經沒有了任何的感情,他們又如何能夠深入別人的心靈當中,去理解、試著去親身體會別人的感受呢?可是,如果他們不是這個樣子的話,又怎麼能夠做到不觸犯別人、不激怒別人而安然度過自己的一生呢?

對於一個企業職員而言,比學會複式筆記和精通企業政策的細枝末節更為重要的是要培養去感覺、感受的能力。會畫畫、會吟詩、精通音樂、能夠堅強地經曆磨難、有遠大的目標和抱負,這些對於培養一個優秀的企業職員都是至關重要的,這樣的觀點聽起來是不是有些奇怪?可是,這些的確是一個優秀的企業職員必不可少的素質,沒有這些素質,他就隻能算是一個不完全的人,他的幸福是不完整的,他會時時感到厭倦無聊,他隻是一個平庸之輩,無所事事地消磨著時光,直到生命的盡頭才發現可以消磨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最後一點,在企業中工作要不斷地培養自己的勇氣。我所說的勇氣是指要有勇氣站在正確的立場上,劃清自己的界限,更為重要的是,要有勇氣承擔這樣做而帶來的後果。勇氣還意味著勇於改變自己的工作或者是舍棄一份工作。勇氣還意味著勇於將自己所認為的事實和真理大膽地說出來,如果你是一個推銷員,你就要勇於向你的顧客說明;如果你是一個職員,要勇敢地向你的上司說明;而如果你是一個談判人員,你則要勇於向你的工會說明真實的情況。

這種勇氣還同時意味著你在任何情況下都會毫不猶豫地這麼做,即使你有一大家子人要養活,有一大堆的孩子要依靠你的薪水接受教育,有沉重的債務等著你去付清,即使這麼做會讓你失去養老金或者是在你有大好前途的時候員工們認為你已經不再年輕、應該退出了,你也會無所顧忌。也許這些建議和方法——要思考、要感受、要勇敢——聽起來都是一些老生常談,從書架上隨便拿下一本書來都會找到這樣的文章。

但是,也許這是人類惟一最為有力的武器了,能夠充分正確地利用這些武器的人在曆史書裏比比皆是。而在我們之中,如果有誰能夠拿起這些武器,熟練地運用,讓自己更加強大,就會吃驚地發現,組織在我們眼中的形象已經大大改變了。組織不再是員工的敵人,相反,它成為員工實現自己的願望與目標的最強有力、最有效的工具。操縱員工創造的法寶

機械的權威性管理組織存在著許多弊端,他們隻是要求部下完全服從,說一不二,甚至把部下當作隨時可以替換的零件,否則就以辭退為由來進行威脅,這必然會形成企業短期化行為的局麵。因此在民主式管理的領域中,有必要對創造力的心理動力有更深入的研究。

在此有必要強調接受不太準確的能力。有創造力的人很有彈性,他可以隨著環境的改變而改變,他可以放棄計劃,持續而有彈性地順應變動的環境,根據不同問題的不同需求來解決問題。

從理論的角度來看,他可以麵對變動的未來。也就是說,他不需要一個固定或不可改變的未來。他不會受到無法預料的事件的威脅。對於有創造力、應變能力強的人而言,計劃不再時刻左右著人們的行動,可以完全擱在一旁,也不會因此而感到後悔或不安。當計劃有所變化時,他也不會因此而慌了手腳。相反的,他反而對這種改變的情況產生更大的興趣,付出更多的精力。自我實現的人為神秘、新奇、浮動等狀態所吸引,並能處之泰然。事實上,正是這些狀態使生活變得豐富多彩。這些自我實現的人,是有著豐富的創造力的人,是有靈活的應變能力的人,他們對於一致、計劃、固定等狀態,反而會感到惱怒、無聊。

當然,我們也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個性成熟或堅強的人,能全心專注於現實,讓自己完全沉浸於現在的情境中,仔細地聆聽與觀察。我們也可以這麼說,他們拋卻過去與未來,或者把它們放在一邊,不在眼前來注意它。當他們遇到問題時,不會從過去的解決方法中找出適合眼前情況的解決方法,他也不會利用這個問題的答案,為未來做準備,排練即將要說的話,規定將來應采取的步驟方法。

相反,他完全著眼於眼前,並有足夠的勇氣與自信。當新問題來臨時亦能平靜地麵對,他相信自己有應付能力。這就是健康的自尊與自信、勇於麵對不安與恐懼的情緒。換句話說,他們對世界、現實或環境的評價,使他們信任這個世界,不認為它是危險而不可改變的。在遇到突發事件時,他知道自己有能力應付,他並不會感到害怕。擁有自尊就能使自己成為行動的操縱者,對自己的命運負有責任,是自我命運的決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