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分娩期生產方案(1 / 3)

第二章分娩期生產方案

產程保健

1.接生基本知識

科學接生法是按照分娩的規律采取科學的、針對性強的措施,使分娩順利進行,在遇到不能自然分娩時會果斷采取其他適宜的分娩方式,在分娩中完全實行無菌操作。

第一產程

利用產程圖觀察產程,重點注意子宮收縮、胎心、子宮頸口擴張及先露下降情況;注意產婦的血壓、脈搏、體溫、進食情況;產婦宜食些高熱量、易消化的食物,攝入足夠的液體,以保持體力、精力旺盛;產程中及時排空大小便,可促使胎先露下降及促進宮縮,有利於接生時的無菌環境,無大便者可於第一產程初期給予肥皂水灌腸;注意胎膜有無破裂,一旦破水,應立即聽胎心,並做肛查,以避免漏診臍帶脫垂;保持會陰清潔,破水達12小時以上者應服用消炎藥,以防感染;要抬高產婦臀部,以防臍帶脫垂;定期做肛查,了解產程進展情況,如肛查情況不清或發現異常,需在消毒情況下做陰道檢查;此外,臨產後應剃陰毛,進行外陰部清洗,有並發症者應給予相應的處理。

第二產程

重點注意母、兒情況,指導產婦用力,做好接生準備。當初產婦的陰道口可見胎兒部分撥露時,接生員應準備接生。接生者要帶帽子、口罩,在消毒下按照分娩機轉的步驟接生。要保護好產婦的會陰部,預防產後出血。當胎頭娩出時,先以吸痰器吸淨胎兒口、鼻中的黏液和羊水。胎兒哭聲洪亮,說明呼吸道通暢。斷臍後消毒、結紮臍帶。進行新生兒情況評定。結論:8~10分正常;4~7分輕度窒息;0~3分重度窒息。

第三產程

胎盤娩出,一般需5~10分鍾。等胎盤剝離後再牽引臍帶,協助胎盤娩出。必須仔細檢查胎盤、胎膜是否完整,以免造成產後出血。正常出血量應為100~200毫升。

分娩後,產婦應留房觀察,無異常時再回房休息。

2.產程的分期與時限

妊娠期間,未臨產時,初產婦的宮口僅有數毫米,經產婦的宮口僅能容下一指尖,不足1厘米。正式臨產後,從有規律的宮縮至胎兒、胎盤娩出。

整個的分娩過程可分為3個產程。

第一產程(開口期):從規律宮縮至宮口開大10厘米(開全)。

初產婦第一產程一般是12~16小時,經產婦宮口易擴張,需6~8小時。

第一產程又分潛伏期和活躍期。

潛伏期為出現規律宮縮開始至宮頸口擴張至3厘米。初產婦平均為8~9小時,經產婦為5小時。若此期初產婦超過20小時,經產婦超過14小時為潛伏期延長,預示可能蘊藏著難產因素。

活躍期延長或停滯也是難產的標誌。

初產婦宮口開全,經產婦宮口開大4厘米,即可送產房準備分娩。

第二產程(胎兒娩出期):從宮口開全至胎兒娩出。初產婦為1~2小時,經產婦約在1小時之內或隻幾分鍾。

第二產程超過2小時,醫學上稱為“第二產程延長”,常見於胎頭位置不正、枕橫、枕後位梗阻、繼發宮縮無力、盆頭不稱等病理情況。往往需行產鉗術或胎頭吸引助娩,也需剖宮產結束分娩。

第三產程(胎盤娩出期):從胎兒娩出至胎盤娩出需5~15分鍾。若超過30分鍾胎盤尚未娩出者叫做第三產程延長。常由於胎盤粘連、胎盤剝離滯留於宮腔、宮縮無力不足以排出胎盤、膀胱脹滿阻礙胎盤娩出等原因所致。應針對病因進行處理,導尿、促進子宮收縮,必要時在嚴密消毒的前提下,帶無菌手套伸手入宮腔徒手剝取胎盤。術後給抗生素預防感染。

注意產後子宮收縮及陰道出血量等。一般若處理妥當,不致發生意外。

3.分娩所需的時間

在一般情況下,生第一胎的初產婦平均需要13~17個小時;生第二胎的產婦平均需要7~9個小時。具體到每一個人,由於情況不盡相同,所以產程也各有不同。

分娩所需時間的長短,是受很多因素影響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有兩個:一是產婦的產道因素,即產婦骨盆和陰道及會陰的彈性等情況;二是產婦的產力,也就是配合子宮收縮,將胎兒排出體外的力量。

上述兩因素互相影響,產力因素十分關鍵,它是在第二產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倘若產婦體質良好,孕前經常參加體育運動,懷孕後又堅持做孕期體育運動和孕期體操,腹部肌肉發達,那麼分娩時產力一定比較強,分娩的時間也比較短,反之,時間就比較長。

有些產婦雖然各方麵的條件都比較好,卻由於分娩時的恐懼焦慮、緊張等不正常精神因素影響,致使產力不足而造成產程延長,使胎兒受到一定的傷害。

4.分娩的計劃

計劃分娩是指分娩前估計到會難產,或是分娩過程中發生異常而不得不借助計劃的方法輔助進行的分娩。

常見計劃分娩法有以下幾種:

催促分娩

也稱催生,用藥劑直接刺激子宮或產道促使分娩。這種方法通常是在預產期過後未有分娩跡象時采用。在預產期前後2個星期內分娩均屬正常。如果預產期過了2個星期還未分娩就太遲了。因為這時胎盤的機能會逐漸衰退,不能再提供胎兒生長發育的營養,嬰兒就會假死或窒息。所以要進行催生。

有時,陣痛微弱,子宮收縮無力,造成分娩不能順利進行,或是妊娠末期,母體和胎兒出現異常不得不提前分娩,這種情況通常也采用催生法。

但是,當采用了催生法無效,或者母體有其他疾病複發的情況下,隻有采用剖腹分娩。

鉗產分娩

鉗產分娩是采用產鉗夾住胎兒的頭,借子宮收縮和腹壓的力量將胎兒鉗出。一般在難產時采用。

采用鉗產分娩是在分娩出現相當困難的情況下,如分娩過程中胎兒的心跳不正常,處於危險狀態,而胎兒的頭剛好處在骨盆正中,動彈不得,就要窒息,同時母體又很疲勞,無力將胎兒分娩出來,在這種情況下通常用鉗產分娩這種輔助手段。

吸引分娩

在緊急情況下,還可以用真空胎頭吸引器代替產鉗。這個胎頭吸引器的作用跟抽水機一樣,可以將胎兒吸引出來。

胎頭吸引器置於胎頭上形成一定負壓區吸住胎頭,它有不妨礙胎兒頭活動的特點,但其拉力比鉗子弱些。這是在分娩時間延長的情況下采用的一種緩慢促使分娩的方法。

剖腹產

即切開子宮所在的腹部以及子宮,將胎兒取出來。

剖腹產的注意事項:

(1)提前就決定做剖腹產手術的人,一旦發生宮縮,應立即住院。因為必須在胎兒未進入產道時施行手術。

(2)從手術前6~7小時開始不準進食。

(3)剖腹產的次數,盡管有個體差異,但不能超過3次。

(4)與下一次懷孕的間隔,必須比自然分娩長些。

需提醒注意的是:

(1)即使第一次分娩是剖腹產,下一次分娩如醫生認為是正常的,也可以自然分娩。

(2)手術後傷口疼痛,住院時間長,授乳開始得晚。

5.尊重胎兒選擇的出生時間

對於決定生產開始的因素,至今尚無從知曉。當胎兒成熟即使脫離母體也無妨的時候,胎兒就會生出來了。仿佛胎兒會敲著子宮的門扉說“媽媽!我要出來啦!”,此時,胎兒的副腎會分泌出荷爾蒙,幫助母親的產道變得柔軟。

當接收到胎兒的信號時,子宮即開始收縮(產生陣痛),接著,胎兒便從子宮中慢慢地逐漸被推出來。

下麵再針對荷爾蒙進行討論。如前所述,胎兒從副腎分泌柔軟子宮頸口的荷爾蒙時,同時也會分泌出催乳激素。這是胎兒的第一個信號。催乳激素具有促進黃體素分泌的作用。

黃體素是胎兒生長發育所必需的荷爾蒙,作用在避免子宮收縮。這個荷爾蒙如不再分泌,代表胎兒生長停止,準備進行子宮收縮。

另一方麵,接近生產日期的時候,胎盤就會開始增加分泌安德魯非荷爾蒙,這個荷爾蒙可以增加使子宮收縮的催乳激素的分泌,這時母親與胎兒所分泌的荷爾蒙作用一致,於是造成生產的事實。

生產是夫妻性愛的延伸。如果生產伴隨著無法忍耐的痛苦,必定是生產的方法發生了誤差。

花時間生產看似痛苦,所以醫師努力要使胎兒早點出來。然而,對胎兒來說,使用麻醉劑或催生劑,對胎兒智力發育多少有點影響。耗費長時間的生產過程,可以按照自然規律適應從母腹內到腹外的這個過程,而這個過程正是胎兒智力升華的過程。

6.選擇自然分娩的情況

婦女妊娠和分娩都是生理現象,懷孕40周左右,臨近要分娩時,母親的生殖器官和體內的各個係統都發生很大變化,這些變化屬於生理性的。

妊娠足月後,子宮肌肉有規律的收縮,子宮頸口漸漸擴張,胎兒從子宮裏出來,通過產道,來到人間。產後母親的生殖器官和全身其他器官相繼恢複原來的狀態,這也是一種自然規律。

如果違背自然規律,不采用自然分娩,在手術適應證不足的情況下施行手術是不好的。采用麻醉藥物,術後需要長時間的恢複、術後各係統器官可能發生的並發症、術後發生的腸粘連等這些無疑對母親的精神和肉體都是一個創傷。產後自然的生理恢複過程也會受到幹擾。所以,從長遠來看,應該順應自然規律,選擇自然分娩的方式,對母嬰都更有利。

當然,在待產過程中,如自然分娩困難,為了挽救母嬰,是需要施行手術結束分娩的。孕婦到了醫院,產程還沒開始,就要求剖宮產,這是很不足取的。

自然生產有益於胎兒大腦。

胎兒在母腹中孕育了10個月,已經迫不急待想與母親見麵,此時胎兒的身長已長至50厘米,體重約2500~3200克左右。皮膚顏色接近肉色,身體變得渾圓,完全像個嬰兒樣。指甲生長完整,骨骼、內髒和腦部也相當發達,尤其是呼吸機能十分發達,隨時出生都沒有關係。

胎兒的頭落到骨盆的出口,由於進入骨盆,所以動作比較緩和。不過,有些人的情況是在分娩前動得很厲害,或在生產時動得很厲害。

由於胎兒降到子宮下方,導致胃部的壓迫感和胸口的鬱悶減少,不會覺得呼吸不順或胸口鬱悶。但是,腰部會變得酸痛,大腿變得笨重,而且頻尿。陰道壁變柔軟,分泌物增加,這是為了讓胎兒容易通過產道母親的身體所做的生產準備。

當孕婦發生出血、破水、強烈腹痛或子宮收縮的時候,請立即與醫院聯絡。由於不知何時會在哪兒出生,所以務必避免出遠門。

優質生產並非實施麻醉,而指的順應大自然規律的自然生產。最近,有關生產的新觀念和方法不斷產生。如:決定生產日期的是胎兒本身;以往主張躺著生產,現在則建議坐產;父親陪伴的分娩具有緩和母親陣痛的效果;花時間生產對嬰兒是有意義的……這些都受到了科學的證明。

依循自然就是安全生產的關鍵,胎兒通過母親的產道自然來到人世間,會更聰明、更健康。

7.分娩的要素

妊娠使未來年輕的爸爸、媽媽感到自豪,分娩使他們感到喜悅,但也夾雜著對分娩的憂慮。

分娩能否順利進行,取決於3個因素:產力、產道和胎兒。如果這三個要素正常,相互之間能協調適應,胎兒便順利分娩,即正常分娩。當然,產婦在分娩中做好精神狀態方麵的自我調節,家屬的理解主動配合亦是確保平安分娩的重要環節。

平安分娩取決於產道、產力和胎兒這三大重要因素。

產道

產道是胎兒從母體降生的通道,分為骨產道與軟產道兩部分。骨產道是指骨盆。產期臨近時,骨盆的恥骨結合處(位於女性生殖器大陰唇的上方)會鬆弛,並稍微張開,以利胎兒通過。產前檢查的一個重要項目就是測量骨盆,骨盆過小,就會出現難產。軟產道是由子宮下段、子宮頸、陰道及骨盆軟組織構成的,產期臨近時,軟產道周圍的肌肉和韌帶就會變軟伸開。

骨盆外測量

髂前上棘間徑

為左右兩髂骨前上棘間的距離,平均為23厘米。

髂脊間徑

為左右兩髂骨背間的距離,平均為26厘米。

股骨粗隆間徑

為左右兩側股骨大粗隆間的距離,平均為28~30厘米。

骶恥外徑

為從第5腰椎棘突下至恥骨聯合上緣中央的距離,平均為19厘米(不得<18厘米)。

外斜徑線

即從一側髂前上棘至另側髂後上棘間的距離,平均為21厘米。測量外斜徑線的目的,在於測知骨盆斜徑的大小及了解骨盆的形態有無歪斜。

坐骨結節間徑

用骨盆測量器測量兩側坐骨結節間內緣的距離,平均為9厘米(不得<8厘米)。

骨盆出口後矢狀徑

即由尾骨尖端至坐骨結節間徑中點間距離,其長度平均為8~9厘米。

測恥骨聯合的高度

正常的高度平均為4厘米。

測恥骨弓角度

正常女性骨盆恥骨弓的角度,為大於90°的鈍角。

每個孕婦在確定妊娠後,就應該定期做好產前檢查,事先測量好骨盆的數值,做到心中有數,如果骨盆過小,就要事先做好手術分娩的思想準備,並在臨產前聯係好住院和手術的各項事宜,以防不測。

骨盆內測量

對角徑

即測量骶骨岬至恥骨聯合下緣間的距離,正常的長度平均為12.5厘米。由此減去1.5~2厘米,大體上相當於真結合徑的長度。

真結合徑

用特製的真結合徑測量器測量,其正常的長度平均為10.5~11厘米。

產力

包括子宮收縮力(簡稱宮縮)、腹肌及膈肌收縮力(腹壓)和肛提肌收縮力。

宮縮是指子宮體發生不隨意而有節律性、陣發性的收縮,也叫做陣縮,是胎兒娩出的主要動力。

腹壓是指腹壁肌肉的收縮與橫膈下降而引起的腹內壓上升的狀態。腹壓有輔助子宮收縮的作用,尤其在胎兒娩出時需要使用腹壓。

提肛肌的收縮對胎兒頭的內旋轉和娩出有輔助作用。此外,在胎盤隨後娩出時,能幫助腹壓將胎盤排出。

腹壓和提肛肌的收縮都在分娩的後期使用,即子宮口全開,胎兒將出世的時候才使用。當宮口未開全前,胎兒是出不來的,這時主要靠子宮有規律的收縮來擴張宮口,使胎兒逐漸下降。宮口未開全前千萬不可使用腹壓和收縮提肛肌,否則容易造成宮頸水腫或胎兒宮內窘迫等不良後果。宮縮時,做深呼吸運動可以防止過早地用力,減輕不適。當宮口開全時,助產人員吩咐產婦像解大便一樣腹部用力,就是需要使用腹壓和收縮提肛肌了,這樣也就可以使胎兒盡快地娩出。

當子宮反複收縮,裝有羊水和胎兒的袋子(胎膜)中的壓力就會逐漸增強。隨著壓力的增強,胎膜從子宮壁脫落,整個將子宮口撐開,形成胎胞。正常情況下,在子宮開全的前後,胎胞因經受不住壓力而破裂,出現破水現象。破水後,流出羊水對產道將起潤滑和清潔作用,胎兒就可以順利地通過產道。

破水時,要注意羊水的顏色。正常的羊水顏色清,呈乳白色。如果羊水為深草綠色,證明胎兒在宮內有缺氧現象(臀位例外),這是胎兒糞便混入羊水後造成的變化。

胎兒

胎兒因素是指胎位、胎兒大小及胎兒是否畸形。

因為人體的產道是一個縱形的管道,所以無論頭位或臀位,胎體縱軸(指胎兒從頭到腳的軸線)均與母親的骨盆軸(人體從上到下的軸線)一致,容易通過產道。頭位較臀位對分娩更為有利。這是因為胎頭徑線比胎臀大,胎頭雖然是胎兒最大最硬的部分,但胎頭具有一定的可塑性,胎兒的顱骨在分娩過程中能夠重疊,對產道能起擴充的作用,隻要胎頭娩出則胎體、胎臀就順利娩出了。

臀位是胎臀先通過產道。由於胎臀比胎頭的周徑小,陰道未能得到充分的擴張,在胎頭隨後娩出時容易發生困難,發生窒息甚至死亡。

如果胎位呈橫位,胎體縱軸大於母體骨盆軸,足月活胎是不能通過產道的,對母子的生命安全威脅極大。遇到這種情況,家人一定要盡早送醫院處理,不可貽誤時機。如果產前檢查出胎位不正,或產時(農村地處偏遠地帶在家分娩的)發現胎兒小手先出來時,一定要將產婦送到醫院分娩或搶救,否則子宮破裂會造成產婦生命危險,給家庭帶來極大的不幸。

胎兒過大,或胎頭周徑大,或過期胎兒胎頭顱骨較硬時胎頭不易變形,即使骨盆正常,也可以引起相對性不對稱,造成難產。胎兒發育正常,或偏小,如果產力、產道正常,一般不會發生難產。

由於各方麵的原因,會造成胎兒某一部分發育異常,如腦積水、聯體雙胎等。胎頭或胎體過大,通過產道時容易發生困難。因此,預防胎兒畸形的有效措施之一就是做好圍產期保健,做好產前診斷、檢查,進行早期診斷,以便中止妊娠,避免造成分娩困難,危及母體安全。

決定分娩的產力、產道、胎兒這三個因素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也是分娩過程中的關鍵因素。這三個要素如果一切正常,胎兒就能平安降生。隻要其中一個發生問題,就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分娩困難。不過,大多數人在分娩時,三個要素都能夠“正常發揮”,而且“配合默契”。每個孕婦在分娩的過程中都應該按醫生的指導,積極配合。這樣分娩就會順利進行了,一切驚慌、恐懼都是沒有必要的。

8.分娩的飲食營養

宮頸擴張期占分娩過程的大部分,時間較長。由於陣痛,產婦的睡眠、休息和飲食均受影響,精力、體力消耗較大,為了順利分娩,首先飲食營養必須充分保證。

為了保證第二產程(胎兒娩出期)能有足夠的力量,應鼓勵產婦進食。食物應清淡易消化,在胃內停留的時間不宜長,故應以澱粉類食品為主,並結合產婦的喜好,給以半流質或軟食,並少吃多餐。

胎兒娩出期可根據情況供給流質食品,如果汁、藕粉等。一般第二產程較短,如產婦不願攝食,不必勉強。

9.分娩的疼痛現象

在分娩時,許多產婦感到十分恐懼,精神特別緊張,使得分娩時的疼痛加劇,甚至給分娩帶來障礙。這是因為產婦對分娩疼痛缺乏正確的認識。

分娩時的陣痛,是人類乃至其他動物分娩時不可避免的正常生理現象,這種分娩時的疼痛與異常情況,如受傷、疾病等產生的疼痛有著本質上的區別。正因為這一區別,在分娩時如果產婦能平靜地、無所畏懼地去接受它,那麼分娩時的疼痛就會感到並不可怕了,就會感到這種疼痛是完全可以忍受的,是暫時的,很快就可以過去的。

同樣程度的疼痛,不同的人感覺不同,反應不同。有些人感到不很疼痛,有些人感到十分疼痛,甚至無法忍受。這是因為精神原因、心理原因所致。疼痛恐懼、精神緊張、心理承受能力差,中樞神經對疼痛的敏感性就會大大增強,疼痛就會更加厲害。反之,中樞神經對疼痛的敏感性就會降低,疼痛感就會減輕。

精神上、心理上對疼痛的恐懼是造成子宮、骨盆肌、腹壁肌緊張的主要原因。而這種緊張又是加劇疼痛的主要原因,這種惡性循環無疑使產婦更加痛苦。

隻有正確地對待分娩,在分娩前作好精神上、心理上的準備,冷靜地、無所畏懼地接受分娩時不可避免的疼痛,才會順利地度過分娩,減輕分娩的疼痛。

10.分娩的注意問題

孕婦從有規律的子宮收縮起,到胎兒、胎盤娩出為止,即從臨產開始到分娩結束的全部過程,分成3個產程或3個階段。這三個產程或三個階段所需要的時間,因人而異,有的隻需幾小時就結束分娩,而有的則需24小時以上甚至2~3天,才能結束分娩。

分娩時間的長短和產婦的年齡、胎位、身體素質、精神因素、子宮頸的擴張等有關。初產婦第一產程一般需12~16小時左右,經產婦因子宮頸和骨盆底的組織經過分娩的擴張變得鬆弛,所以比初產婦分娩進展得快,產程在6~8小時以內。有的產婦宮縮特別強,產程也明顯地縮短。有的產婦,年齡偏大或精神緊張,畏懼分娩,可致產程延長。如果總產程超過24小時則稱為“滯產”。一旦滯產,手術和感染的機會都將增加。

臨產時不要緊張,要照常用餐和休息,子宮收縮時進行腹部深呼吸和按摩腰部及腹部酸痛部位,聽從醫護人員的指導和緊密配合,以便順利度過分娩期,縮短產程時間。

分娩是一種自然生理過程,沒有必要顧慮和擔心,要順其自然,精神不必緊張。

臨產前適當吃一些巧克力,吃入後很快會被身體利用,增加產婦對熱量的需要,有利於分娩。

11.選擇分娩的方式

分娩方式是不能由產婦或家屬任意選擇的。是陰道分娩還是剖宮產,應該由醫生酌情決定。

剖宮產在搶救胎兒、挽救產婦生命中起了重要作用,但它畢竟是手術,不是簡單、安全、快速的最佳分娩方式。與陰道分娩比起來,施行剖宮產的產婦,出血多,感染的機會多,術後恢複比較慢。剖宮產的胎兒,由於一下子來到大氣中,顱內出血的可能性增加,由於臍帶被迅速剪斷,容易貧血和體重下降。因此,剖宮產並不適於每一個產婦。當發生下麵幾種情況時,醫生多考慮施行剖宮產:胎兒窘迫;產前大出血,前置胎盤,胎盤剝離;滯產,或產程進展不順利,宮縮乏力;骨盆狹窄,或有陰道阻塞者。

陰道分娩的胎兒,娩出以額、鼻、口為順序,可以擠出胎兒口腔、鼻內黏液和羊水,清理呼吸道,使出生後的嬰兒呼吸道通暢。另外,子宮的收縮使胎兒胸部受到規律性擠壓,有利於出生後的自然呼吸,還可以將胎兒吸入肺內的少量羊水擠出來。剖宮產將失去這些有意義的經曆。

12.產道刺激促進胎兒腦部成長

胎兒通過產道時,手腳緊縮,頭部極靠近腳部,背部彎曲。胎兒利用這個姿勢在產道中回旋而出,全身與產道密切接觸,尤其是背部摩擦著產道而下降的時候,脊椎及其周圍的神經受到強烈的刺激,並傳達到腦部。

皮膚又被稱為“薄的腦”或“第二個腦”,與腦部的關係密切。嬰兒的腦部發育,從胎兒時代即不斷進行,如果生產過程不順利,可能對腦部的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

目前許多醫院推崇的無痛分娩,即對母體施行麻醉幫助生產,縱使胎兒毫無問題地生下來,對胎兒的腦部也沒有好處。

美國學者溫德爾先生,曾經以猴子在醫院生產做實驗,讓猴子與人類一樣服藥,麻醉之後分娩。結果發現,在醫院中分娩的幼猴,出生後連抓緊母猴的力量都沒有。檢查幼猴的腦部,發現似乎因為缺氧而引起腦部受損。而自然生產,靠自己出生的幼猴,出生後卻能用力抓緊母猴。

可見,耗費時間在產道中奮鬥,不僅是為了腦部發育,而且,嬰兒可以在出生之後立即靠自己呼吸。胎兒在推出產道的過程中,由於皮膚受到刺激,促使腦部的呼吸中樞覺醒。

人類以外的許多哺乳動物,會在嬰兒出生之後馬上舔弄全身。這個動作具有3個重要的目的:使嬰兒的皮膚幹燥;防止體溫下降、增加皮膚接觸;清除覆蓋在身上的羊膜幫助呼吸。

人類的胎兒在通過產道時回旋前進,猶如動物的母親為孩子舔弄全身的作用。主要是因為除了人類以外,其他的哺乳動物都是四肢著地,不僅產道較短,產程也較為短暫,因此,在通過產道時,皮膚無法受到充分的刺激,呼吸中樞也無法啟動,所以必須以舔的方式來幫助。

在母親的舔撫之下,胎兒腦部受到刺激,開始可以呼吸。如果不舔胎兒的話,胎兒馬上會死掉。

13.胎頭入盆的意義

兒頭的雙頂徑達到骨盆入口以下,稱之為胎頭入盆。胎頭入盆說明胎頭與骨盆相稱,有陰道分娩的可能,而且已經完成分娩機轉的第一步。

初產婦一般在預產期前1個月(妊娠36周)胎頭入盆,凡妊娠36周胎頭尚未入盆的,叫作“初產頭浮”。

大約10%妊娠婦女會發生“初產頭浮”,而這其中1/3是頭盆不稱所致,如羊水過多、腹壁鬆弛、前置胎盤、臍帶過短、雙子宮、子宮肌瘤等;還有相當一部分初產頭浮找不到明顯的原因。臨產後由於子宮收縮推動胎頭入盆,其中小部分可發生胎位不正,胎頭浮發生胎膜早破時,有臍帶脫垂的可能。所以初產婦在妊娠末1個月胎頭尚未入盆時,應引起重視,有條件者可於預產期前1周入院待產,醫護人員應查找原因,酌情處理。在試產中嚴密觀察,直至胎頭入盆;如經試產胎頭仍未入盆,應改變分娩方式。

經產婦胎頭浮,多由於腹壁較鬆弛,以致臨產前胎頭未入骨盆。

14.大出血的情況

產前出血是特指在妊娠晚期的陰道出血,具體來說是在妊娠20周後。產前出血是產科嚴重並發症之一,占產婦死亡率的第三位。

造成產前出血的原因有哪些呢?

造成產前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前置胎盤與胎盤早剝,占妊娠後期出血病例的1/3。

前置胎盤

胎盤的正常附著處在子宮體的後壁、前壁或側壁。胎盤附著於子宮下段或覆蓋在子宮頸內口處,叫做前置胎盤。妊娠晚期或臨產後,子宮下段逐漸伸展,子宮口擴張,而附著於子宮下段或子宮頸內口的胎盤不能相應地伸展,導致前置部分的胎盤自其附著處剝離,使血竇破裂而引起出血。胎盤的位置越低,出血的時間就越早。反複無痛性出血是前置胎盤的主要症狀。

胎盤早期剝離

妊娠20周後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盤在胎兒娩出前,部分或全部自子宮壁剝離,稱為正常位置的胎盤早期剝離。胎盤早剝是妊娠晚期一種嚴重並發症。有重度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和慢性高血壓的孕婦易並發此症。由於胎盤底蛻膜螺旋小動脈痙攣或硬化,引起遠端毛細血管缺血壞死,以致破裂出血,血液流到底蛻膜層形成血腫,進而引起胎盤與子宮壁剝離。此外,由於腹部受撞擊或摔倒等外傷,或孕期合房擠壓腹部,或用洗衣板洗衣頂碰腹部等,均可引起胎盤附著部位的血管破裂,發生胎盤早剝。

子宮破裂

子宮破裂可發生於妊娠期和分娩期。梗阻產引起的子宮破裂發生

在分娩期,既往曾行剖宮產術或子宮肌瘤剔除術,子宮上有瘢痕者,妊娠期間瘢痕可發生自發破裂。無論是何種原因引起的子宮破裂,均有陰道流血症狀。

早產

妊娠28~37周期間,出現腹墜、少量陰道流出(少於月經量)係早產征兆。若保胎治療無效,宮縮增強,宮口逐漸開大,則早產不可避免。

胎盤邊緣血管竇破裂

陰道出血多發生在臨產之後。胎盤往往位置較低,由於子宮收縮,宮頸擴張,使位於下緣的血竇被牽拉破裂出血。分娩後檢查胎盤,可發現與血塊連接的胎盤邊緣血管竇。

輪廓胎盤

胎盤周圍有一圈白色“邊”稱為輪廓胎盤,也屬於胎盤邊緣血管竇出血,便出血量較少,可發生早產。

帆狀胎盤

臍帶坐落於胎膜者,叫做帆狀胎盤。臍帶血管分支在羊膜與絨毛膜之間進入胎盤,胎膜內血管在宮口處,稱做“血管前置”。破膜傷及此血管時,可發生無痛性陰道流血(胎血),產婦無失血表現,但胎兒的胎心不規則(減弱或消失)。陰道流出的血液塗片,經檢查可發現胎兒有核紅細胞。

造成產前出血的還有重度宮頸糜爛、宮頸息肉、宮頸黏膜下肌瘤、宮頸癌、陰道癌及陰道靜脈曲張破裂等。做陰道窺器檢查便能確診是哪種因素所致。

15.胎盤早剝與處理

正常情況下,胎盤是在分娩後從子宮壁上剝離的。

當正常位置的胎盤於妊娠晚期或分娩期,在胎兒娩出前,部分或全部從子宮壁剝離,稱為正常位置的胎盤早期剝離,簡稱胎盤早期剝離或胎盤早剝。

胎盤早剝的症狀表現是腹痛和陰道出血,剝離的大小與出血不一定成正比,剝離麵在胎盤邊緣,血可以流出陰道;剝離麵未達邊緣,則可形成胎盤後血腫。胎盤早剝多有妊娠高血壓病史或外傷、外倒轉史,腹部劇痛;由於子宮內出血,子宮可比妊娠月份大,胎兒雖可能成活,但不一定聽到胎心,胎位不清。出血多時可伴有失血的症狀,甚至失血性休克。

臨床觀察發現,胎盤早剝與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慢性高血壓和慢性腎炎有一定關係。因為全身小血管痙攣或硬化,引起遠端毛細血管缺血、壞死,以及破裂、出血,形成血腫,使胎盤與子宮壁分離。此外,外傷、腹部受撞擊、外倒轉術,臍帶過短或臍帶繞頸使臍帶相應過短,以及子宮內壓驟然下降,如羊水過多、破水,大量羊水短時間內流出,都可致胎盤與子宮壁分離。

無論是對孕婦來說,還是對胎兒來說,胎盤早剝都不是一種好現象。為防止胎盤早剝的發生,孕婦應做好產前檢查,及時發現並治療合並症。此外孕婦在妊娠期要注意安全,避免腹部受撞擊。對於羊水過多者或人工破水時,醫護人員要做到操作時細致、認真、動作舒緩,避免腹壓驟降發生。

由於胎盤早剝可致妊娠中晚期的孕婦陰道流血,並伴有腹痛,因此,處在妊娠中晚期的孕婦如出現上述症狀,須立即去醫院做診查。孕婦不要精神過度緊張,盡可能臥床或減少活動。對於陰道出血量多伴休克者,應首先搶救休克,快速輸血輸液,同時要及時中止妊娠。

中止妊娠的方法包括陰道分娩和剖宮產。陰道分娩多用於產婦一般情況好,宮口已開大,估計胎兒短時間能娩出者。對於嚴重的胎盤早剝,病人一般情況差,估計短時間不能自行陰道分娩者,應立即行剖宮產。如果曾估計可陰道分娩,但在產程中孕婦情況不斷惡化,也應立即剖宮結束分娩。

胎盤早剝患者產後或手術後易發生大出血,應密切觀察病人並做好一切應急準備。

胎盤早剝的不良影響

如果麵積不超過1/3,臨床一般可無症狀,胎兒存活率亦高,但若在臍帶的根部或附著的附近,便影響或阻斷了血液供應,在產程中可突然聽不到胎心音。

早剝麵積超過1/2,胎兒多因缺氧發生嚴重宮內窘迫而死亡。剝離的胎盤及胎兒不能及時娩出,胎盤附著處的血竇出血,同時子宮又不能有效收縮,可致產婦大出血,嚴重時可出現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而危及孕婦生命。所以,早期發現、診治胎盤剝離對保護母、嬰生命健康非常重要。

胎膜早破與期待療法

在產程開始之前,胎膜破裂,羊水流出,稱之為胎膜早破。多見於經產婦、高齡初產婦、臀位、橫位等胎位異常,以及頭盆比例不稱、先露不能很好的銜接、前羊膜囊所承受的壓力不均,而導致胎膜早破。經產婦則多因子宮內口鬆弛、宮頸裂傷、宮頸炎使炎症上延至胎膜,而致胎膜早破。同時孕婦的全身情況如營養不良、缺乏維生素C、胎膜發生退行性病變失去彈性而發生胎膜早破。如遇孕婦腹壓突然增加,如咳嗽、負重等亦可誘發胎膜早破。

胎膜早破對母體和胎兒都會帶來十分嚴重的危害。

首先是給孕婦的精神帶來很大的壓力,因來到預產期,孕婦及家人都會被突然發生的情況搞得措手不及。

其次是感染,這是對產婦最大的危害。胎膜一旦破裂,子宮頸管開放,堿性的羊水流出後,破壞了陰道的正常酸度,降低了其自然防病能力。胎膜破得越早感染的可能性越大,同時還會增加產後出血、產褥感染和羊水栓塞等現象。

第三胎膜早破對胎兒的威脅也是很大的,尤其是對胎位不正的臀先露、足先露或頭先露但未完全進入盆腔出口的胎兒危害更大,並且還可引起早產、胎兒宮內感染和宮內窒息等。引起胎膜早破的原因很多,主要的有妊娠後期進行陰道檢查、引產、性交等。感染,可由病毒、細菌、寄生蟲等引起,致使胎膜的堅韌性下降,脆性增加而發生破裂。此外,子宮頸內口機能不全、胎位異常等,也是發生胎膜早破的原因。

一旦出現了胎膜早破,應立即住院,並絕對臥床,並積極配合醫生做好檢查,如自己的情況、胎兒的情況和子宮的情況。先露未銜接者應抬高臀部,禁止灌腸,保持外陰清潔,勤聽胎兒心音。一般12~24小時內無需作其他特殊處理,超過24小時,需滴催產素引產,並抗炎治療。對距預產期尚早的未成熟胎兒,可用抗菌素及鎮靜劑,予以安胎治療。

預防胎膜早破的方法是:在懷孕前就應注意預防陰道及子宮頸的炎性病變;多胎妊娠或羊水過多的孕婦,要做個合適的腹兜使子宮上托,輔以臥床休息,以減輕重力對子宮頸內口的作用,同時注意不提重物和防止便秘,以免腹壓增加;對胎位不正者,可請醫生進行外倒轉術,及時矯正胎位。妊娠後期性交,是引起胎膜早破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個人或家庭中發生過胎膜早破、早產、自然流產史者,做過人工流產手術、胎位異常、羊水過多、多胎妊娠等孕婦,在懷孕後期,應絕對禁止性交,以免發生意外。同時,孕婦要注意營養,適當增加豆類、動物肝腎、貝類及富含銅、維生素C、E的食物,以增強胎膜的彈性,有利於預防胎膜的早破。

16.早破水的防治與診斷

妊娠期間陰道流水極有可能是某種病變的反應,所以要引起高度重視。流水的量少、時間短,陰道有中等量或大量液體外流,需要去醫院檢查,此時孕婦應保持臀高臥位,以免臍帶脫垂,並保持會陰部清潔。

凡足月妊娠在臨產前持續或陣發大量陰道流水,要用試紙診斷法診斷,如試紙變暗綠色,則可確診為早破水,需要入院處理。如果破水12小時尚未自然臨產者,應行引產,同時給予抗感染藥,以預防感染。產程中要注意觀察先露部分是否已定,有無胎兒缺氧或感染可能,如發現臍帶脫垂、胎兒宮內窘迫,需緊急做剖宮產,結束分娩。

妊娠尚未足月即發生破水時,可采用期待療法,但要注意加強監護措施,即保證安全有效地保胎護孕。

羊水是通過胎膜起到保護胎兒作用的,也正是有了胎膜,胎兒才能在子宮內舒展自如,免受擠壓以及保持宮內恒溫、避免早產等功能。

胎膜由羊膜和絨毛膜組成,前者在內,後者在外。胎膜隨妊娠的進展而擴大,一直維持到分娩時子宮頸口開大。由於宮口開大處的胎膜承受不了較大的壓力而破裂,胎膜破裂後羊水從陰道流出,產婦常以為是小便濕了內褲。

羊水是無色透明的液體,內有白色小塊的胎脂和胎毛。由於破膜的部位和大小不同,陰道流出的羊水量也不同,高位破膜水量少,低位破膜水量多。有時絨毛膜破而羊膜仍存,也會流出少量的水,經臥床休息,破裂的絨毛膜可修複。

診斷胎膜破裂,可使醫生及早改變產程處理方法,以避免感染和出現臍帶脫垂等並發症。

有些病例引起早破水的原因尚不明,但一般認為與以下情況有關。

(1)宮頸口鬆弛、胎膜發育不良易感染,如羊膜、絨毛膜炎等,可發生胎膜早破。

(2)胎位不正、骨盆狹窄、頭盆不稱、羊膜腔內壓力不均或羊水過多、多胎妊娠等,均可使羊膜腔內壓力過高而發生胎膜早破。

(3)性生活可引起絨毛、羊膜感染,特別是精液內的前列腺素可誘發子宮收縮,從而使羊膜腔內壓力改變而造成早破水。

(4)另外,諸如劇烈的咳嗽、重體力勞動、突然大笑、大怒等,使腹壓突然急劇增加,亦可造成胎膜破裂。

胎兒要靠胎膜來保護,若胎膜早破,胎兒將失去保護,而使羊水外流,致子宮變小,刺激子宮產生收縮。如果破水時妊娠尚不足月,就會發生早產。早產兒體重輕,各器官功能不全,生活能力差,成活率低,對胎兒很不利。

在未臨產時破水,就失去了前胎膜對胎兒的保護作用。如果妊娠已足月,胎先露已定,破水24小時內臨產,多不影響產程進展;如胎先露部未定,臍帶可隨羊水流出而脫垂,引起胎兒宮內窘迫;羊水流出過多,子宮緊貼胎兒可引起不協調宮縮,從而影響產程進展和胎盤血循環,引起滯產和胎兒缺氧;胎膜破裂的時間越長,宮內感染機會增高,胎兒吸入感染的羊水可引起肺炎,產婦也容易發生產時感染或產褥感染。

娩出階段

1.選擇分娩的姿勢

在分娩第一階段的初期,可試用各種各樣的姿勢,因為不同時間采取不同姿勢會感到舒服些。

分娩的姿勢有:

保持直立

在早期宮縮期間使自己俯撐在附近的一個平麵上,例如椅子的座位或者醫院的床,根據平麵高低,必要時可以跪下。

朝前坐下

麵對椅子坐下,把一個坐墊或枕頭放在椅背上方。頭靠在交叉起來的前臂上,保持兩膝分開,也可以在椅子的座位上放一個坐墊。

倚靠在丈夫身上

臨分娩的早期,在仍可能在周圍活動一下的時候,宮縮時可以俯依在丈夫的身上,這樣便於按摩孕婦背部兩肩。

身體向前跪著

兩腿分開跪下,身體放鬆朝前傾靠在一塊坐墊或枕頭上。盡量做到背部保持平直。兩次宮縮的間歇期可側著坐一下。

可雙手和兩膝著地,趴在地上,來回傾斜骨盆。背部不要拱起。在兩次宮縮的間隙,身體放鬆,重心向前移,把頭放在兩臂上休息。

2.選擇臀位分娩方式

臀位分娩屬於異常胎位分娩,僅占分娩總數的3%~4%。分娩時胎兒的臀部先露出。能骨為指示點,胎位分左、右兩側,又各分前、橫、後等共6個方位,如左骶前、右骶後等。

由於胎兒在子宮內的姿勢不同,可分為下列幾種:

混合臀位

即完全臀位。胎兒在子宮內的姿勢呈四肢屈曲、胎頭俯屈位;臀部坐在骨盆上,似頭先露的倒位。

單臀位

是指胎兒兩骸關節屈曲,兩腿伸直在胸、腹部,隻有臀部坐在母體骨盆上。

足先露

胎兒呈單足或雙足立於母體子宮內。

以上3種臀位中前兩種要比後一種常見些。

3.選擇背痛性分娩

當胎兒麵對產婦腹部,而不是背對腹部時,胎頭會壓迫產婦脊柱而引起背痛。

可用這種方法來減輕疼痛:宮縮期間保持雙手和兩膝著地姿勢,向前屈身,支撐著體重,這樣胎兒的體重不會壓迫背部,也可來回擺動骨盆,在兩次宮縮間隙可在周圍活動一下。

請丈夫按摩背部,在宮縮間歇期用盛有熱水的玻璃瓶壓緊脊柱。

4.選擇減輕疼痛的分娩

(1)宮縮間歇期間保持活動,這會幫助減輕身體上的疼痛。

(2)宮縮期間采取舒服的姿勢休息。

(3)盡可能保持直立,這樣胎頭能穩固地頂在子宮頸上,促使宮縮更有力並且對子宮頸張開也更有效。

(4)盡量不去想宮縮,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呼吸上。

(5)兩次宮縮的間隙要放鬆,以節省體能到需要時使用。

(6)借助呻吟、歎息等來減輕疼痛。

一次宮縮時,不要去想接下去還會有多少次宮縮,應把宮縮看成是分娩的必然反應。

要經常排空小便,以使膀胱不致因脹滿而占據應屬於胎兒的空間。

5.選擇無痛分娩法

無痛分娩法是指精神預防性無痛分娩法而言,沒有絕對的無痛分娩。

具體方法是通過妊娠期間孕婦學習班等宣教,使孕婦了解分娩的過程以及產婦的自我感覺,尤其是子宮收縮與大腦皮質的關係;分析孕婦本身所具備的分娩條件,打消孕婦的恐懼心理,糾正“分娩痛就是難產”的錯誤想法,使孕婦建立順利分娩的信心。

在妊娠期間定期指導孕婦學習呼吸運動和輔助手法,以備產程中能熟練運用。

6.糖尿病孕婦的分娩方式

糖尿病孕婦腹中胎兒多發育速度快,體重大,一般都超過4000克,脂肪也相對較多,肩圍的寬度要超出頭圍。正常胎兒頭部是身體最寬大的部分,頭部娩出後其他部位均能順利娩出,但糖尿病患者的胎兒常常容易發生“肩難產”,即胎頭娩出後,寬大的肩部卡在骨盆內不易娩出,可造成胎兒窒息、鎖骨骨折,嚴重時可致胎兒死亡。母親也有產道撕裂、產後出血等危險。但是,如果孕期及早治療糖尿病,胎兒的發育可以正常,體重也不會過大。所以糖尿病孕婦的分娩方式要區別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處理措施。

如果孕婦沒有合並高血壓等其他異常,胎兒中等大小,沒有缺氧等異常,孕婦骨盆正常,糖尿病病情穩定,那麼可以從陰道分娩。

在下列情況下應采用剖宮產:糖尿病病史10年以上,伴有血管病變;胎兒大;胎位不正;孕婦有其他嚴重並發症;過去有死胎或剖宮產史;胎兒在子宮內缺氧。

因糖尿病孕婦剖宮產時容易發生產後出血,手術後也易發生感染、傷口愈合不好;剖宮產的新生兒容易合並肺部疾病,如窒息、濕肺、肺透明膜病等,因此,剖宮產並不是絕對安全的分娩方式,尤其糖尿病孕婦選擇此手術時要慎重,切不可無原則地隨便手術。

糖尿病孕婦所生的孩子要作為高危兒重點護理,仔細檢查有無先天畸形、呼吸係統疾病及代謝異常,如低血糖、低血鈣等,此外,還要加強預防感染的護理工作。

7.雙胞胎的分娩方式

雙胎的特點可以歸納為兩點:一是胎兒多;二是子宮大。正由於此,孕婦的負擔較重,行動更加不便。

此外,孕期容易並發妊高征、胎位不正,易早產(雙胎兒比單胎兒平均早生3周左右)。

在分娩過程中容易出現下列問題:

子宮收縮乏力

由於子宮過度膨大,子宮肌被延伸,其收縮力就會降低,因而宮頸口擴張慢,使產程延長,產婦容易疲勞。產後子宮收縮無力,出血多。

胎位不正

由於子宮內有兩個胎兒,比較擁擠,兩個胎兒彼此影響而胎位不易調整,偶爾發生兩頭絞鎖或嵌頓,特別是第二個胎兒的胎位異常較多見。

臍帶脫垂

由於胎位不正(臀位、橫位等),致臍帶脫垂的幾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