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挑撥離間者
這種人好管閑事,對一切事情都很感興趣,常處於興奮之中,唯恐天下不亂。有了他,小店永無寧日。
10、反對社會者
這種人有破壞心理,仇恨一切,盼望著毀滅性事件發生,是很可怕的一種人。
11、大言欺人者
這種人隻尚空談,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但實際上卻空洞無物,而且很容易對他周圍的人造成不好的影響。
12、自私自利者
這種人隻知維護個人利益,大事辦不好,小事又不願意做,將這種人留在店內有害無益。
13、淺嚐輒止者
這種人仰慕通曉道理的人,但隻學到別人的皮毛,看上去好像對各種知識及道理心領神會,其實並未理解。
經典案例:市場+人才,
“中原彙通”的啟示錄
如今提到“中原彙通”,很多人都不會感到陌生。然而大家也許不知道,它卻是從一家小店逐漸做起來的,它的創業者叫做楊寶閣。
20世紀80年代,楊寶閣剛剛20歲,是一名普通的高中畢業生。高中畢業後,他走入了社會,籌借6000元買了一台舊車床,幹起了個體戶。
楊寶閣的老家在河南省新鄉市。那個時候,新鄉市第一拖拉機廠發展得很好,一舉帶動了周邊的一些人,他們依靠“吃配件”謀生。
看到別人依靠做配件賺到不少錢,20歲的楊寶閣也按捺不住了,憑著借來的6000元錢在自己家裏“開業”了。此時,這類小店非常多,他知道自己沒有別的優勢,隻好拚質量、拚價格,他把這一點稱為“靠質量求生存”,並把這一“口號”喊了18年。
由於楊寶閣做的配件價格低廉、質量過硬,拖拉機廠把更多的加工業務轉給了他,這使他在短時間內挖到第一桶金,為未來的飛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88年,鄰鄉的一個鄉鎮企業由於經營不善、產品單一、管理混亂,對外尋求承包人。在楊寶閣看來,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他就把3年來賺的錢全部“扔”了進去,購買設備、提高質量、加強管理,開發了十幾個係列、三十多個品種的產品。
楊寶閣的孤注一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那個企業非但沒有倒閉,反而“茁壯”地成長了起來,生產的農機配件遠銷洛陽、長春、石家莊等地的拖拉機廠。
小店的騰飛
在1999年之前,楊寶閣的企業的規模一直沒變,充其量隻能算作小店。然而到了1999年,他的企業卻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1999年,楊寶閣決心將生意進一步做大,為此,他拿出所有積蓄,投資180萬元,購買了一條柴油機生產線。從生產“配件”,到製造“整機”;由為別人做“嫁衣”,到全國幾十家柴油機配件廠給他供應配件,楊寶閣的企業可以說上了一個“新台階”。
眼光更遠的楊寶閣顯然沒有準備收手,在2001年,他再次購入拖拉機生產線,並生產出“金中原”、“美洲豹”係列拖拉機。
隨著良好的銷售走勢,這些拖拉機開到了新疆、青海、內蒙古大草原和“北大荒”,客戶遍布全國。僅2003年就銷售拖拉機6萬餘台、柴油機12萬台,實現產值5億多元。
認識人才的重要性
在創業開店的初期,也許所有的工作隻憑一人就可完成,但當“雪球”越滾越大時,就必須靠大家齊心協力來“推”。
聰明的楊寶閣當然不會看不到這一點,對於人才的挖掘,早在10年前他就開始著手了。當他創辦中原軸件廠時,就從焦作軸件廠等大型國有企業聘請專職高級工程師3人。1996年,創辦中原齒輪廠時,他又從安陽一齒輪廠聘請3位高級工程師做技術指導。任人唯賢、誠心加高薪,使更多的人才願意“屈就”這個地處小縣的民營企業。
技術員工的著力培養,讓楊寶閣的企業內部實力有增無減,同時,他還注意銷售方麵,敢於重獎“銷售狀元”。2003年11月,公司花費300多萬元購置了100輛麵包車,並將其改裝成“三包服務車”,獎給業績好的銷售員工,使公司的售後服務可以“直通”田間地頭。
隻有高中學曆的楊寶閣,經過多年的奮鬥,終於將自己的中原彙通科技公司越做越大,其身價早已過億。同時,他還沒忘給自己“補課”1998年,他在複旦大學深造,獲得經濟學碩士;又過了數年,他又成了中國人民大學的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