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做好自己的會計師(3)(2 / 2)

用口碑周轉資金

已開始做這行時,彭輝麵臨著一個巨大的難題:資金不足。他算了算自己的資金,手中隻有姨夫給的一萬多元和父母湊的錢,一共才6萬多元,所以他收了糧後根本不敢壓糧,見利就賣,有時候一車糧才能賺50元錢。

在那段日子裏,彭輝不敢貿然將生意做大,隻是和當地及外地的一些客商搞對接,將收上來的糧食賣給他們,由他們再倒賣給糧庫。

難能可貴的是,盡管發展得並不如意,但彭輝卻保持了良好的信譽:誠實守信。久而久之,那些客商對他非常信任,就把他們的錢放在彭輝這裏,讓他大量地收糧。

終於拿到這筆朝思暮想的資金,彭輝開始逐步拓展生意,大量地收糧,有時價格比別人給的還要高。這樣不僅農民們願意將糧食賣給他,就是一些糧販也都把糧往他這裏送。

就這樣,彭輝的生意越做越好,甚至成了農民們和糧販們的“中轉站”。

靈活運用價格及資金,解決發展難題

到了年底,彭輝分析了自己一年來的收購情況:當年彭輝共收購玉米5000多噸,白瓜子40噸,各種藥材20餘噸。

彭輝又遇到難題了,並且讓他有些輾轉反側:糧食和土特產品收上來了,可是往哪兒賣?賣給誰?

麵對著堆積如山的農作物,彭輝冥思苦想。最開始時,他通過姨夫的一些老朋友的介紹賣出一部分,但這並不是長久之計。還有,由於一開始收購心切,想打知名度,對糧食質量也不太懂,收的糧食價高,但賣的卻較低,利潤空間小。

看到這些難題,彭輝下定決心將它們一一解決。抱著虛心求教的態度,他開始向別的經紀人請教,不懂就問,邊幹邊學,很快就掌握了糧食及土特產品的晾曬、包裝、烘幹、鑒別等一係列技術,也逐漸找到了一些市場規律,漸漸成為一個糧食及土特產品的內行,他在把握收購與出售的價格方麵也有了明顯的提高。

與此同時,隨著自己技能的逐步提高,加上自身講信譽,重合同,同時在農民最關注的付款等方麵也能做到及時,因此,有許多當地的賣糧戶和外地的收糧客戶都與他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僅一個鎮與他長期合作的經紀人就有30多人,這為彭輝今後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到2002年,彭輝收購糧食及各種藥材的時候,許多農民都主動將產品送到他的收購點。這無疑省去了彭輝不少的人工費、運輸費。

到了2003年的秋天,彭輝已經成為當地最出名的農產品收購者,共收購了3500噸黃豆。當時糧販以每斤1、5元的價格上門來收,而他當時的收購價卻僅為每斤0、9元。這時出手,利潤是相當可觀的!

盡管市場一片看好,但彭輝並未盲目出售,因為他已了解到了黃豆市場的下一步走勢。通過信息網絡,彭輝了解到黃豆的市場價格還要上漲,於是堅持壓貨不賣。到了這年年底,黃豆的市場價格一路上漲到了每斤1、6元,這時他才出手,短短幾個月就多掙了幾十萬元。

進入2004年,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玉米的價格不像往年一般走高,而是越來越低,甚至到了無人收購的地步。這時,彭輝通過信息網絡了解到,玉米價格下跌是由於受國內一些市場的影響,很快就會緩解,價格可能在一個月左右上升。於是彭輝果斷出手,以0、25元一斤的價格收進了5000噸玉米。到了2月底,玉米價格果然漲到了0、35元一斤!這時,他將5000噸玉米全部出手,一個月之間就賺了20萬元。

經過幾年的發展,彭輝成為當地最為成功的創業者。他的小店已發展成大型農產品公司,由他發起的青年經紀人聯合體成員已增至150人,糧食和土特產品更是占領了大半個國內市場。除吉林外,山東、遼寧、黑龍江、河北、福建等都有他們的市場,個別產品還發展到了韓國,彭輝的個人資產已達5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