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教開始說話
孩子說出的第1個詞,常常是“媽媽”,這簡直像天使的聲音。這是因為他的成長是離不開媽媽的。媽媽和他接觸最多,是他最親近的人。“媽媽”一詞發音比較容易,當他模仿“媽媽”這個詞的發音時,媽媽總是興奮地答應著他:“媽媽在這兒呢!”終於,寶寶理解了!他看到了喂他、抱他、為他換尿布、洗澡,給他愛撫、與他玩耍的人和“媽媽”這個詞之間的聯係。於是,他開始有目的地、主動地叫“媽媽”。
也許有的寶寶先說的第1個詞不是“媽媽”,而是“爸爸”。或者,他全然不考慮“媽媽”和“爸爸”,而先說“不”這個詞,或者說“還要”等等。總之,寶寶說的第1個詞究竟是什麼,完全取決於他的經驗,取決於父母平時教他學習的是什麼,並非孩子天生帶有偏向母親或父親的感情因素。
8、9個月是寶寶在第1年裏最善於模仿的時期,要充分利用這些寶貴的、最利於進行語言教育的月份,教給他許許多多的東西,這對日後的教育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麼怎樣教他說話呢?
父母必須對寶寶說話、說話、再說話,逐漸形成語言定勢。
要用與他生活有密切關係的簡短的詞,用普通話教他。這些詞主要是名詞和動詞,以及某些稱讚或否定詞。要結合他認識親人、身體、食物、玩具,並配合日常生活中的動作教給他。
當他說“兒語”時,不要重複它。而應當用柔和的詞語,把正規的語言教給他。
當寶寶指著他想要的東西時,父親要鼓勵他一邊指著東西一邊發出聲音來,教他由打手勢與聲音相結合,到最後用詞代替手勢。
要使他經常保持愉快情緒,一不高興他就會哭,愉快時就咿呀學語,而寶寶的語言正是在咿呀學語中發展起來的。在其他條件相等的情況下,愉快的孩子比不愉快的孩子學話要快些、好些。
經過父母的努力,嬰兒到1歲時,掌握的詞彙就會比一般的孩子多得多,天資就會顯得非常聰慧。
3.糾正牙齒發育期不良習慣
在小兒生長發育期間,許多不良的口腔習慣能直接影響到牙齒的正常排列和上下頜骨的正常發育,從而嚴重影響了容顏麵部的美觀。下列不良習慣應及時糾正:
咬物
一些兒童在玩耍時,愛咬物體(如袖口,衣角,手帕等),這樣在經常咬物的牙弓位置上易形成局部小開牙畸形。
偏側咀嚼
常見一些小兒在咀嚼食物時,常常固定在一側,這種一側偏用一側廢用的習慣形成後,易造成單側咀嚼肌肥大,而廢用側因缺乏咀嚼功能刺激,使局部肌肉廢用萎縮,從而使麵部兩側發育不對稱,造成偏臉或歪臉。
吮指
嬰兒一般在3~4個月時,常有吮指習慣,一般在2歲左右逐漸消失。如果3歲後還常有這種動作,就屬不良習慣,由於手指經常被含在上下牙弓之間,牙齒受到壓力,使牙齒正常方向的萌出受到阻力,而形成局部小開牙,即上下萌芽之間不能咬合,中間留有空隙。同時由於經常作吸吮動作,兩頰收縮使牙弓變窄,形成上前牙前突或開唇露齒不正常的牙頜畸形。
張口呼吸
後果是可使上頜骨及牙弓受到頰部肌肉的壓迫,限製了頜骨的正常發育,使牙弓變得狹窄,前牙相擠排列不下引起咬合紊亂,嚴重的還可出現下頜前伸,下牙蓋過上牙,即俗稱“兜齒”、“癟嘴”。
舔舌
多發生在替牙期,可使正在生長的牙齒受到阻力,致使上下前牙不能互相接觸或把前牙推向前方,而造成前牙開牙畸形。
偏側睡眠
這種睡姿使頜麵一側長期受到固定的壓力,造成不同程度的頜骨及牙齒畸形,兩側麵頰不對稱。
下頜前伸
即將下巴不斷地向前伸著玩,可形成前牙反頜,俗稱“地包天”。
含空奶頭
一些嬰兒喜歡含空奶頭睡覺或躺著吸奶,這樣奶瓶壓迫上頜骨,而嬰兒的下頜骨則不斷地向前吮奶,長期反複地如此動作,可使上頜骨受壓,下頜骨過度前伸,而形成下頜骨前突的畸形。
疾病預防
1.防止多生牙
正常人的牙齒是有一定的數目和形態的。凡是在正常數目額外長出的牙,醫學上稱為多生牙。多生牙的數目可以是1個也可以是多個,以1~2個最為多見。
多生牙的危害在於它占據了正常牙在牙列中的位置,正常牙受到多生牙的擁擠,隻好從牙床的旁邊長出來,形成錯位,造成牙齒排列不齊,甚至形成雙層牙。
對於多生牙的處理應該是及早拔除。但有的多生牙在生長的早期沒引起人們的注意,等發現時它已經長在牙列中了,如果這個牙齒的形態、大小基本正常,且在牙列中排列得還算整齊,牙齒的咬合關係也沒有出現異常的情況,可以保留這個多生牙,但是這種情況比較少見,一般的多生牙是應該盡早拔除的,以利於其他恒牙的正常萌出。
2.防止畸形牙
正常的雙尖牙在咀嚼麵上有2個尖,如果在2個尖的中央多長出一個又高又細的小尖,稱為“畸形中央尖”。畸形中央尖最好發的牙位是下頜第5個牙,而且往往是對稱出現在左右兩側。
中央尖內部有一個小腔和下麵的牙髓腔相通。當有中央尖的雙尖牙長出來以後,牙麵和上麵的牙齒接觸,中央尖很容易被磨損或者被折斷。這樣,中央尖內的髓腔暴露出來,與外界相通,成了牙髓感染的通道。牙髓感染,將引起根尖周炎、根尖膿腫等,嚴重的可以使牙根停止發育。
如果發現孩子長出的牙齒是畸形中央尖,應該盡早到醫院去,口腔科大夫將會為孩子治療。一般的處理是分次將中央尖磨低,1次磨低一點,1個月左右磨1次,逐漸地磨除,不斷地刺激牙髓組織,在中央尖腔的頂部有新的牙本質形成,新的牙本質可以封閉牙髓腔,不使其外露。
如果中央尖已經被折斷,出現了明顯的牙髓炎症狀,或者感染已經蔓延至牙根部,則應該馬上到醫院請大夫治療。早期可以進行牙髓治療或者根管治療。如果根尖破壞得嚴重,反複治療效果不好,可能就要拔除患牙了。
3.治療淋巴結腫大
淋巴係統是身體的自然防衛組織,可以抵抗感染和毒素的侵入,淺表的淋巴結群存在於頸部、腋窩、腹股溝、膝蓋後麵以及耳朵前後。
孩子淋巴結腫大,最常見的原因是感染。腫大的部位取決於感染的位置。喉和耳朵感染可能會引起頸部淋巴結腫大,頭部感染會使耳朵後的淋巴結腫大,手或手臂感染會使腋窩下淋巴結腫大,腳和腿部感染會引起腹股溝淋巴結腫大。
孩子最常見的是頸部淋巴結腫大,母親很容易注意到孩子的這一部位,帶孩子讓醫生檢查後才能放心。以大多數人來說,咽喉痛、感冒、牙齒發炎(膿腫)、耳朵感染或昆蟲叮咬都是引起淋巴結腫大的原因。不過假如淋巴結腫大出現在頸部前麵正中間或是正好在鎖骨上方,你就必須考慮感染之外的原因,如腫瘤、囊腫或甲狀腺功能紊亂。
大多數母親一看到孩子頸部淋巴結腫大,首先想到的是腫瘤,這是自然反應,腫瘤的確也是引起孩子淋巴結腫大的一個原因,不過感染是更為多見的原因。對此,進行血和尿的化驗、X線檢查、皮試以及活體切片檢查等,可以證實醫生的診斷。
4.治療扁桃體腫大
關於扁桃體切除的問題,醫生的觀點在近20年已經有所改變。大的扁桃體如果沒有並發症,那麼就沒有必要切除它。特殊情況下,扁桃體增大,妨礙呼吸和吞咽,或因反複扁桃體感染影響到孩子生長發育時,父母應當考慮切除孩子的扁桃體。若當腫大的扁桃體引起其他問題時,醫生常建議施行扁桃體切除手術。
扁桃體切除手術並不是無關緊要的手術,切除扁桃體的決定也不是輕易可以做出的。在做出決定前,父母應該請教兒科醫生或耳鼻喉專家會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