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第10月方案(1 / 3)

第十一章第10月方案

發育狀況

1.生理發育狀況

體重

男嬰約9.66千克,女嬰約9.08千克。

身長

男嬰約74.27厘米,女嬰約72.67厘米。

坐高

男嬰約46.92厘米,女嬰約46.03厘米。

頭圍

男嬰約46.09厘米,女嬰約44.89厘米。

胸圍

男嬰約45.99厘米,女嬰約44.89厘米。

牙齒

10個月的嬰兒一般出了4~6個牙齒,上邊4顆切牙和下邊2顆切牙,但也有些正常嬰兒從10個月才開始出牙。

2.語言發育狀況

能模仿大人的聲音說話,能說一些簡單的詞。10個月的孩子已經能夠理解常用詞語的意思。並會表示一些詞義的動作。10個月的孩子喜歡和成人交往,並模仿成人的舉動。當他不愉快時他會顯露出很不滿意的表情。

3.心理發育特點

10個月的寶寶喜歡模仿著叫媽媽,也開始學邁步學走路了。喜歡東瞧瞧西看看,好像在探索周圍的環境。在玩的過程中,還喜歡把小手放進帶孔的玩具中,並把一件玩具裝進另一件玩具中。

10個月後的寶寶在體格生長上,比以前慢一點,因此食欲也會稍下降一些,這是正常生理過程,不必擔心。吃飯時千萬不要強喂硬塞,如硬讓孩子吃會造成逆反心理,產生厭食。

這個階段的孩子,是最喜歡模仿說話的時期,家長應抓住這一時期多進行語言教育。父母此時要對寶寶多說話,內容是與他生活密切相關的短語。如周圍親人、食物、玩具名稱和日常生活動作等用語。注意不要教孩子兒語,要用正規的語言教他,當寶寶用手勢指點要東西時,盡量教他發音,用語言代替手勢。在學習的過程中,要讓孩子保持愉快的心情。心理上愉悅健康的孩子學東西就快。

飲食營養

1.喂稠粥方法

一般來說,米、麵經加工後成粥或軟飯會使容積增加2.5~3倍,但1歲內的嬰兒每餐隻能容200~300毫升的食物量,所以供給幼兒的食物既要保證營養素的供給,還要考慮小兒胃的容量的大小,是否能接受。如果量過大,小兒會吃不下,影響營養素的供給。隨著小兒的長大,所需營養素量不斷地增加。又由於輔食的添加過程使胃腸道已能適應,按輔食添加的原則,從稀到稠,所以10~12個月的嬰兒適應了吃稀粥後,就可以食用稠粥了。稠粥是嬰兒斷奶期膳食配方中作為一種主食的主要成分。稠粥的配製,用粳米較好。每餐可達40~50克。

2.製作嬰兒小食品

疙瘩湯

把1/4個雞蛋和少量水放入3大匙麵粉之中,用筷子拌成小疙瘩,把切碎的蔥頭、胡蘿卜、圓白菜各2小匙放入肉湯內煮軟後,再把麵疙瘩一點一點放入肉湯中煮,煮熟之後放少許醬油。

蒸魚餅

把1/2條魚去皮和骨、刺後,研碎,與豆腐泥混合均勻做成小餅,放蒸鍋內蒸,把魚湯煮開後加入少許豆醬汁,最後把蒸過的魚餅放入魚湯內煮熟。

蒸魚餅的特點是能夠保持魚肉中的營養成分不被破壞。

蝦豆腐

小蝦2條,豆腐1/10塊,嫩豌豆苗2~3根煮後切碎,放入鍋內,加切碎的生香菇1/4個,加海味湯煮,加白糖和醬油各1小匙,熟時薄薄地勾一點芡。

3.膳食多樣化

世界上沒有一種單一的食物可以全麵滿足嬰幼兒的營養需要,所以食物必須多樣化,既要有動物性食物,也要有植物性食物。穀、豆、肉、蛋、奶、蔬菜、水果、油、糖、調味品樣樣要齊全。多種食物合理搭配,比例適當。同時進食,取長補短,才能充分利用。動物性食物屬酸性食物。蔬菜、水果、豆類、牛奶等是堿性食物。正常人的體液為弱堿性,當體液為弱堿性時不易疲勞,免疫力強,不易生病。嬰幼兒自己調節酸堿平衡的功能不成熟,多吃肉,不愛吃蔬菜的孩子就易生病,所以偏食的嬰幼兒抵抗力差,容易生病。各種食物都吃,各種營養素都齊全,這樣才有利於嬰幼兒健康成長。

4.強化食品的種類

我國家庭自製的斷奶期輔食一般都不是強化的,如蔬菜汁、果泥、胡蘿卜泥、肉泥、肝泥、肉菜糊等。我國食品廠生產的斷奶期配方食品大多是多種營養素強化的。強化的營養素,大都是斷奶期嬰兒比較容易缺乏的幾種,如維生素A、D、B2和鈣、鐵、鋅、碘等礦物質。

應注意的是目前市售的以穀、豆類為基礎的斷奶期配方食品有兩類:一類是按國家標準(GB)強化的配方食品;另一類則是超標準強化的特殊食品。有的配方食品超過國家標準(GB)規定的數倍量強化,食用時應注意說明,正常嬰兒應限量食用。

嬰幼兒強化食品是指為增加營養而加入了天然或人工合成的營養強化劑(較純的營養素)配製而成的嬰幼兒食品,選購時要注意包裝說明、廠名、食用對象、方法和保存期、保存方法。要結合自己孩子的情況選購,最好能在保健醫師的指導下使用,不可亂加,關於嬰兒食品和強化食品,我國已製定了標準(GB)及強化食品衛生管理法規。規定可以強化的食品範圍以及允許的強化品種和劑量。對於特殊的強化食品我國目前尚未製定法規,選購時均應嚴格按說明使用,不可過量,以免影響嬰幼兒食欲和引起不良反應。

5.繼續提高鈣攝入

鈣是人體骨骼發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寶寶這個年齡身高增長較快,不久又要長恒齒,對鈣的需求量仍要達到每月1克的標準,但由於我國的飲食配備不當的習慣,這一標準很難達到,所以寶寶在這個年齡時,仍應補充鈣劑。

幼兒腸道對鈣的有效吸收需要一定的鈣磷比例,否則腸道中的鈣與磷會相互結合而排出。糧食中含磷很高,所以食物中的鈣含量也有必要提高,否則鈣便不能被有效吸收,易出現佝僂病。

如果每日保證攝入400毫升牛奶,可增加0.4克的鈣的攝入量,此外合理的烹飪也可以增加鈣的攝入,到必要時也可補充鈣劑。下麵介紹幾種增加鈣的攝入的烹飪方法:

醋泡蛋,使蛋殼中的鈣溶解在醋中,將醋和蛋全部服用。

燉酥魚,用蔥、薑鋪底,將魚排放在上,加醋慢火燉爛,使魚刺和魚頭都酥了,可完全吃下。魚鱗也是很好的鈣劑,可不去。

壓力鍋燉雞或肋軟骨,可使雞骨燉酥,在吃時可將骨頭嚼碎咽下。

在做肉餡時可調入蝦米皮。

日常護理

1.多吃點硬食

寶寶的咀嚼能力都是在不斷的運動中獲得發展強健的。父母總是擔心寶寶不能這樣不能那樣,喜歡給寶寶易嚼的食物,其實這是對寶寶能力的低估。寶寶此時已有8顆左右的乳牙,已經有了一定的咀嚼能力。適當給寶寶一定硬度的食物如烤薯片、幹麵包等,這樣就給了寶寶鍛煉牙齒的機會,在不斷的練習中寶寶的咀嚼能力將會變得越來越強。注意的是此處的硬物是不包括鐵蠶、核桃等過硬的東西的,這樣的東西容易損傷寶寶的牙齒。

2.要有潔白健康牙齒

嬰兒的乳牙在嬰兒剛剛出生時雖然沒有長出,但所有乳牙的齒冠(露出牙齦的部分)在胎兒時期就在牙床內形成了。如果要想讓小兒有一副健康的牙齒,就應做好牙齒保健。母親必須在妊娠時期就注意營養物質的攝取,以保證嬰兒牙齒的生長發育及強健潔白。經研究證明,具有強健牙齒作用的物質主要有:鈣、磷、維生素D、維生素C等。因此孕婦要多吃一些富含礦物質鈣、磷的食品(如綠色蔬菜和豆製品),要多曬太陽,或補充一些魚肝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