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病原因
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存在於患者皰疹的皰漿、血液和口咽分泌液內。病毒能被乙醇滅除,它在體外的生存能力很弱。
傳染源
水痘患者為主要傳染源。易感兒接觸帶狀皰疹亦能發生水痘。從發病前1~2天至結痂為止,都具有很強的傳染性。
傳播途徑
主要通過空氣飛沫經呼吸道傳播。接觸傳播的機會不多。
人群易感性
人群對水痘普遍易感,且傳染性很強,易感者接觸後80%可發病。90%的患兒為10歲以下小兒,高峰在6個月至3歲。病後可獲持久的免疫力。
臨床表現
潛伏期
10~21天。
前驅期
時間約1~2天,往往先見皮疹,可有輕微發熱,體溫37.5℃~38.5℃,精神不振,食欲減退等。多數患兒無此期表現。
皮疹
皮疹分布特點為向心性,以軀幹、頭、腰及頭皮部多見,四肢較稀
少,偶見於足心、手掌,尤在受壓受刺激的部位如腰、臀或紮襪帶之下,皮疹往往比較密集。皮疹初為丘疹或紅色小斑疹,稀疏分散;數小時至1日後大多轉變成橢圓形的、表淺而有薄膜包圍的、四周還有紅色浸潤的“露珠”狀皰疹。其大小不等。幾天後,皰疹逐漸變幹,中心微凹陷,然後結痂。再經數日至1~3周脫落,不遺留疤痕。如經過搔破或汙染,以後可留輕度凹痕。皮疹輕重不一,輕者可隻見10個左右的小皰疹,重者範圍很廣,可在起病後3~6天陸續出現,一般2~3批,多達5批者偶見。
黏膜部位也可出疹,如口、咽、結膜,早期出現小紅丘疹,以後很快變成皰疹,破裂後成潰瘍,很快愈合。
防治措施
發熱時臥床休息,必要時給予退熱劑。
保持皮膚清潔,防止因抓破痘疹發生感染。如有感染,可局部塗2%龍膽紫或抗生素軟膏。
疹癢時可用5%碳酸氫鈉溶液或爐甘石洗劑清洗。
重症病例可考慮用丙種球蛋白治療。
可試用維生素B1適量進行,肌肉注射。
應用激素,患兒減少激素至維持量,水痘全部愈後再恢複至原劑量。
7.治療癲癇症
癲癇是陣發性、暫時性的腦功能失調,既與遺傳有密切關係,也與腦部疾患、代謝紊亂及中毒有關。
癲癇種類很多,主要有以下幾種:
大發作型
最為常見的特點是突然意識喪失,全身性強直,陣攣性發作,可有呼吸暫停、青紫、咬破舌頭、口吐白沫、尿便失禁等。發作後入睡,經數小時後神誌清醒。
小發作型
為短暫意識喪失,語言暫時中斷,活動停止於某一體位,不跌倒,兩眼凝視,持續2~10秒鍾,不超過30秒。在3~10歲間發作,青春期減少,智力正常。
運動型
發作起病較早,常伴有器質性腦病變且智力落後。
嬰兒痙攣症
多在10個月以前發病,2歲後少見,發作時短暫意識喪失,頭及軀幹前屈,發作往往頻繁,影響發育,智力明顯落後。此外還有局限性發作等。
一旦確診後,必須選用有效抗癲癇藥,堅持長期規則治療,同時積極治療原發病,對頻繁發作而控製不住的部分性發作癲癇,必要時可考慮外科手術治療。父母要合理安排患兒的生活、學習,盡量減少患兒精神負擔及不良的心理影響,防止因癲癇發作而造成的意外。
小兒癲癇症在治療期間,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癲癇不是“不治之症”,可以算是難治之症,如堅持施以正確的治療,約有一半患兒可完全治愈,37%可將發作減少一半以上。所以對癲癇患兒必須堅持服用藥物,不能隨意停藥,藥物的用量也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治療期間應注意藥物的毒性作用,長期服用苯妥英鈉、丙戊酸鈉、卡馬西平、乙琥胺等,應定期檢查肝功、血象等。
應避免過度緊張、精神刺激及激烈運動,不要在高處或水邊玩耍,以免突然發作發生意外。
培養方案
1.培養良好生活習慣
除了非常寒冷的天氣外,應該每天讓孩子外出堅持戶外活動,接受陽光和新鮮空氣。日光中含有紅外線,可使人全身血管擴張,感到溫暖,抵抗力增強。日光浴可以促使皮膚製造維生素D,幫助鈣、磷吸收,使骨骼長得結實,可預防和治療佝僂病。經常曬太陽,對小兒身體發育很有好處。
夏天曬太陽要注意防止中暑,不要在中午太陽最毒的時候出來。曬太陽時,給孩子戴上草帽,不要讓陽光直射頭部。冬天曬太陽時,不要給孩子捂得太嚴,也不要衣服穿得太多,影響孩子活動。
2.培養良好品質
現在的獨生子女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但如果孩子有不合理要求時,家長應該拒絕他,絕不能看到他一哭一鬧,心軟了就對他讓步而遷就他。要知道遷就使孩子養成任性的習慣,越遷就,孩子越任性,長大之後就難以糾正了。比如,他玩玩具煩了,想要玩大人的眼鏡,就要明確地告訴他:“這不是玩具,不能給你玩。”不管他如何哭鬧,都不要去理睬他,等他鬧過了,再和他講道理。如果家長因為他哭鬧而妥協的話,以後凡是沒有達到孩子要求的,他就會以更加拚命的哭鬧來達到目的。這樣放任的結果是害了孩子。
3.一起玩遊戲
訓練識別能力、記憶力、理解力。家長可以先讓寶寶看圖,再讓他看實物,經多次反複對比觀看,孩子會很快認識哪張圖片代表哪個實物。最後可以把他熟悉的幾張圖片和其他圖片混在一起,再讓他從中找出他熟悉的那幾張圖片。如果孩子做到了就要大加讚揚,以增強寶寶學習的信心。
4.訓練動作功能
10個月的孩子大部分的運動仍是爬,有時扶欄站立或橫走。身體很好的孩子,往往有獨自站立的要求,扶著欄杆站立起來之後,會稍稍鬆手,以顯示一下自己站立的能力,有時他能夠站得很穩,甚至還會不扶任何東西自己站起來。這時,家長不要去阻止他,隨他去站好了。為了訓練他獨自站立,家長可以先訓練他從蹲著站起來,再蹲下再站起來。開始可以拉他一隻手,使他借助一點力。獨立站立是小兒學走的前提。
家長要訓練孩子配合大人穿衣服、穿襪子、洗臉、洗手和擦手等動作。因為這時小兒已經能夠模仿大人動作了,手的動作也更加靈活了。
5.訓練感官功能
可以用各種人物及動物的色彩鮮豔的圖片,讓小兒觀看,並結合看到的東西講給他聽,這時孩子雖然說不出,但完全看得懂。
6.訓練語言功能
10個月的嬰兒已經能夠聽懂成人的話了,應該教他模仿成人發音。
模仿語音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小兒要看成人的嘴,模仿口形,注意發音過程中口形的變化,協調發音器官唇、舌、聲帶的活動,控製發聲氣流等。這麼多的環節,需要聽覺、視覺、語音、運動係統協調,任何一個環節發音差,都給發音帶來困難。家長教小兒說話時,一定要表情豐富,讓孩子看清成人說話時的口形,嘴的動作,加深對語言、語調的感受,區別複雜的音調,逐漸模仿成人的發音。此外,還可讓孩子多聽些兒童歌曲,使他感受音樂藝術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