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第11月方案(2 / 3)

5.製作含鈣較高食品

含鈣質多的菜肴及其製法如下:

蝦皮豆腐羹

將豆腐洗淨,抹成泥狀。剁加碎的蝦皮,再磕入雞蛋,放少量蔥花、細鹽一起調勻,邊攪邊加入適量水,攪成稀粥狀,上籠蒸15分鍾,即成。吃時點些香油。

蛋皮蝦仁如意卷

將雞蛋磕入碗內調成蛋液,攤成蛋片。將蝦仁洗淨切碎,再與蝦仁末、蔥末、少許植物油、細鹽及適量澱粉漿攪勻。然後放入攤開的蛋皮上,分別由兩邊卷至中間,相接處抹澱粉糊使之粘牢,入盤內蒸15分鍾。食用時切成小段。

奶味軟餅

取標準粉、黃豆粉、牛奶粉,其比例為10∶1∶2。將黃豆粉用涼水化開後,充分加熱煮沸,略放涼,再將沏好的奶粉倒入,並磕入雞蛋,調勻備用。將晾涼的豆奶蛋汁倒入麵粉中,加入適量細鹽和水,充分調勻使成稀糊狀。平鍋加熱後放點油,將麵糊攤成軟餅即成。

蝦皮菠菜骨頭掛麵湯

將蝦皮洗淨切碎,菠菜開水焯一下後,切成小段,紫菜泡後撕碎。熱鍋放點油,下蝦皮、蔥末、醬油,添入骨頭湯,下掛麵煮熟,放入紫菜、菠菜及適量細鹽即成。

6.製作蛋肴食品

由於蛋類食品營養豐富,非常適合兒童的生長發育,故小兒宜常食一些以蛋為主的菜肴。

扒鵪鶉蛋

原料

鵪鶉蛋10個,水發冬菇泥20克,水發冬筍3片,油炒麵20克,油菜心、素油、雞湯、牛奶、鹽、味精、蔥頭末、料酒各適量。

製作與服法

把蛋煮熟,剝去皮;炒勺放油燒五成熱,再加蔥頭煸炒,加入冬菇泥、冬筍片略炒,放雞湯、牛奶、料酒、鵪鶉蛋,溫火煨5分鍾,放鹽、味精、油炒麵,調勻,出勺,入盤;盤邊配煮熟的油菜心條,即成。佐餐食。

說明

此蛋肴呈乳白色,極富營養,誘人喜食。

夾心鴨蛋

原料

鴨蛋3個,豬肉末50克,鹽、白糖、麵粉、味精、蔥薑末、泡菜各適量。

製作與服法把鴨蛋煮熟,去皮,豎切兩半,取出蛋黃;再將豬肉餡放鹽、白糖、味精、麵粉、蔥薑末、加少許清水攪爛成餡;分別填入鴨蛋心中,合成整蛋,入盤,再入籠蒸熟,出鍋裝盤,盤邊配泡菜,即可佐餐食用。

說明

此蛋肴營養豐富,外嫩內鮮,甜鹹適口。

咖喱雞蛋

原料

雞蛋2個,花生油30克,蔥頭絲、芹菜末、大蒜末、薑末各10克,咖喱粉5克、麵粉5克、雞湯、味精、鹽各適量。

製作與服法

先用花生油把雞蛋炒熟,切碎,撒鹽和胡椒粉,起鍋待用;餘下花生油燒熱,放蔥頭絲、芹菜末、大蒜末、薑末,炒至黃色,再放咖喱粉、麵粉,炒出香味,用燒開的雞湯衝開,攪勻,放味精、鹽,過濾,棄渣後,澆在雞蛋塊上。佐餐食。

說明

鹹香微辣,味鮮可口,增強食欲。

日常護理

1.不宜穿開襠褲

傳統習慣中,父母總是讓寶寶穿著開襠褲,即使是寒冷的冬季,寶寶身上雖裹得嚴嚴實實,但小屁股依然露在外麵凍得通紅。容易使寶寶受涼感冒,所以在冬季要給寶寶穿死襠的罩褲和死襠的棉褲,或帶鬆緊帶的毛褲。

另外穿開襠褲還很不衛生。寶寶穿開襠褲坐在地上,地表上的灰塵垃圾都可以粘在屁股上。此外,地上的小螞蟻等昆蟲或小的蠕蟲也可以鑽到外生殖器或肛門裏,引起瘙癢,可能因此而造成感染。穿開襠褲還會使寶寶在活動時不便,如坐滑梯便不容易滑下來,並且寶寶穿開襠褲摔、跌倒後容易受外傷。

穿開襠褲的一大弊處是交叉感染蟯蟲。蟯蟲是生活在結腸內的一種寄生蟲,在遇到暖時便會爬到肛門附近產卵,引起肛門瘙癢,寶寶因穿開襠褲便不禁用手直接地抓摳,這樣,手的指甲裏便都會有蟲卵,寶寶吸吮手指時通過手又吃進體內,重新感染。而且還會通過玩玩具,坐滑梯使其他小朋友受染。

蟯蟲病的傳染特別強。在家庭裏,寶寶若和父母睡一張床,還會感染給父母,夜裏蟯蟲會從屁股裏鑽出來產卵,產完卵後又鑽回肛門裏,天天如此,新老接替不斷。蟯蟲卵隨著人們的襯褲掉到被子上和被單上,隻需1天時間這些蟲卵也可發育成熟。在人們整理床單、被子時,這些蟲卵便會隨空氣而吸到鼻腔或口腔、咽腔,然後進入胃和小腸,幾天以後就發育成熟變為成蟲了。

要消滅蟯蟲,全家人可能都得服腸蟲清或安樂士口服片;睡覺時要穿睡衣,不要讓寶寶的手指直接去抓肛門;將褲衩、褥單等汙染物煮沸洗淨;要將寶寶的指甲剪短,將手洗幹淨。

最根本的辦法是不要讓寶寶穿開襠褲,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受凍或其他疾病。

2.預防意外事故

孩子會走以後,眼界大開,對於一切事物都感到新鮮、好奇,他們對什麼都感興趣,都想試探一下。因此,家長必須隨時注意他們,防止意外事故發生。

1歲左右的孩子有個特點,不論見了什麼,都愛放進嘴裏,所以像珠子、扣子、別針、小釘子這類東西,家長要收好,不要給小兒玩,以免他們咽進肚裏或塞進鼻孔、耳朵裏。

家裏的汽油、煤油、碘酒、酒精、洗滌液等東西和大人吃的藥,都要放在孩子拿不著、夠不到的安全地方,以免被孩子誤服後發生危險。

如果孩子從高處摔下來,要觀察他的神誌,若出現嘔吐或昏迷等情況,應想到可能是頭部受傷,要立即送醫院治療。

疾病預防

1.預防疾病傳播

細菌病毒是非常微小的微粒,它們可以任意漂浮在空氣中,伴隨著

空氣被吸入人體內產生各類疾病。因此,應注意以下幾點:

避免孩子接觸刺激性氣味及煙霧。例如:屋內盡量少用蚊香、燃香、油漆、樟腦丸、殺蟲劑等有刺激氣味的物質,甚至有些孩子對香水味也會有反應;廚房內宜使用抽油煙機,以減少油煙散漫;廁所也要經常清洗,防止臭味產生。這些刺激性的物質很容易刺激嬰幼兒的眼睛、呼吸道及胃腸,增加生病的機會。

孩子房間內可使用空氣濾淨器,以減少空氣中的雜質、灰塵。

照顧嬰兒者,或者家中的其他人感冒時,應該盡量避免與孩子“親密接觸”,如果孩子暫時無法托旁人照顧時,也要避免與其麵對麵呼吸、咳嗽、打噴嚏;幫孩子衝泡牛奶或調理食物時,應先洗手,避免對食物說話、咳嗽、打噴嚏。

疾病感染流行期間,嬰兒應盡量少出入公共場所及人潮擁擠之處,如遊樂場、戲院、百貨公司等,避免呼吸道直接的感染及接觸傳染。

天氣變化較多的季節,如春夏之交、秋冬之際,早晚溫差變化很大時,應注意嬰兒保暖,以減少對呼吸道黏膜的刺激。

2.治療腹脹

腹脹即腹部膨隆,是兒童常見現象,尤其在嬰幼兒中多見。可引起腹脹的原因很多,及時發現孩子腹脹現象並積極尋找其原因,對許多小兒疾病的診治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人體腹腔中有胃、腸、肝、腎、脾、胰和大血管等許多重要的髒器和組織,當這些髒器發生病變時,均有引起腹脹的常見病症。其中又以孩子在患胃腸道感染時,出現腹脹的情況最為多見,這是因腸道內積聚過多的氣、液體所致。

正常情況下,人的胃腸道內是含有一定量的氣、液體的,其中氣體主要來源於咽下和消化道內自行產生的氣體。而其內的液體除食物外,還有唾液、胃液、膽汁、胰液和腸液等。這些氣、液體經過消化後大多能被吸收而少部分則通過排便而排出。當孩子患有胃腸感染時,由於胃腸道內細菌的產氣作用和消化道黏膜的液體過分分泌且重新吸收減少,故可使過量的氣、液體積聚在消化道內,從而表現出腹脹現象。此時孩子多伴有吐瀉和發育等異常情況。改善腹脹應以合理飲食和控製胃腸道感染為主。

腸梗阻是指因腸管堵塞,或腸蠕動功能不良而造成的腸內容物通過障礙性疾病,前者可見於腸套疊、腸粘連和腸道蛔蟲團梗阻等,後者則多見於嬰幼兒患腸炎、腹膜炎或重症肺炎、敗血症等嚴重感染性疾患。此時孩子除表現為較為明顯的腹脹外,還多有腹部絞痛、嘔吐物黃綠色含膽汁;或糞便含液體和不解大便、無肛門排氣現象。由機械性梗阻引起的腸梗阻須行手術。而解除由腸蠕動功能不良造成的腸梗阻,則應以治療感染等原發病為主要措施。同時應暫時禁食,嚴重者還應使胃腸減壓,以減輕腹脹。另一個可表現為腹脹的較常見病症為腹水。該情況多為孩子在患有某些較嚴重疾病時的一種繼發現象。如肝、腎疾病引起的低蛋白血症、腹腔內化膿性或結核性炎症、腹腔內腫瘤等等。少量的腹水,腹脹並不明顯,隻有醫生在進行腹部叩診時方能查出。中等量或大量的腹水,則可表現出明顯的腹脹。控製腹水的發生,在於治療引起腹水產生的原發病,對大量腹水的情況還須酌情行穿刺放液治療。此外,先天性巨結腸、營養不良的孩子和孩子因吐瀉嚴重,攝入過少而造成低鉀血症時,均可有較明顯的腹脹現象。嬰兒在較長時間的哭鬧後,也可因吞入較多的氣體而導致腹脹,但數小時後可自行緩解,而新生兒由於其腹腔體積相對較小,且腹壁肌肉發育不健全,所以常常可見腹部較為膨隆,尤其是在飲食後腹脹更為明顯,此乃正常生理現象。

如上所述,孩子的腹脹現象在大多數情況下與許多疾病有關,且嚴重腹脹時孩子可發生呼吸困難現象。所以一旦發現孩子出現腹脹情況,即應密切觀察其體溫、大便、精神等狀況,並注意有無嘔吐、哭鬧不安、腹痛等其他異常情況。醫生對腹脹的孩子除須進行詳盡全麵的體格檢查外,還多要給孩子進行腹部X光透視或攝片檢查,必要時還需行消化道造影檢查。如懷疑有腹水,則須行腹腔穿刺術,以抽取積液進行化驗。對腹脹的孩子應注意減少其進食數量和進食次數。食物以無刺激性和易消化為宜(如稀飯、米湯等)。對腹脹較為嚴重的孩子,則應停止進食,待原發病得以控製,腹脹緩解後,方可逐步恢複飲食。

3.治療蛔蟲病

蛔蟲病是小兒常見的腸道寄生蟲病,影響小兒的食欲和腸道功能,妨礙小兒的生長發育。其並發病較多,有時可危及生命,所以必須積極防治。

蛔蟲卵主要通過手和食物傳染。人生吃瓜果不洗燙,飯前便後不洗手,喜吃生涼拌菜和泡菜,喝不潔生冷水,特別是河水,都是感染蛔蟲的重要因素。小兒玩物不潔,吮指,喜用嘴含東西,也能帶進蛔蟲卵。

蛔蟲寄生在體內主要以小腸內乳糜液為食物,不但掠奪營養,同時又分泌對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胰凝乳酶及組織蛋白酶E等的抑製劑,影響人體對蛋白質的消化和吸收。

腸道蛔蟲病可無任何症狀,僅有食欲不佳和腹痛,疼痛一般不重,多位於臍周或稍上方,痛無定時,反複發作,持續時間不定。痛時病人揉按腹部,多無壓痛,亦無肌緊張。個別患兒可有偏食或異食癖,喜吃爐渣、土塊。也易發生惡心、嘔吐、輕瀉或便秘。大量蛔蟲寄生不僅消耗營養,而且妨礙正常消化與吸收,即使患兒食量較大,也常造成營養不良、貧血,甚至發生生長發育遲緩、智力發育較差等現象。

小兒蛔蟲病的另一特點是易出現精神、神經係統症狀。由於蟲體代謝產物或分解物被吸收後較易引起低熱、精神萎靡或興奮不安、頭痛、易怒、睡眠不好、磨牙、易驚,甚至反複嘔吐等。

蛔蟲有遊走鑽孔的習性,當蛔蟲過多或於小兒高熱、消化不良、驅蟲不當時均可使蛔蟲產生騷動,引起嚴重的臨床現象。常見的並發症有蛔蟲性腸梗阻、膽道蛔蟲症、蛔蟲性膿腫、蛔蟲性闌尾炎。

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