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的繁衍
從發掘的大量恐龍化石上看,恐龍有一個極其龐雜的家族,卻又門派分立,相互間很少有禮節交往。但這並不影響它們種族的繁衍昌盛。那麼,恐龍是怎樣傳種接代的呢?
以前我們總認為,恐龍是一大群毫無生氣、隻能消極適應環境的“低能兒”。隨著許多恐龍蛋化石和恐龍幼仔化石的不斷發現,特別是新技術應用後取得的成果,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並不是這樣的。在種族繁衍上,最令人吃驚的是,有些恐龍過著有組織的群體生活,而且還有喂養、照料幼仔的行為。
恐龍的繁殖活動還帶有許多鮮為人知的神秘色彩。
在發情期間,雄恐龍為爭奪雌恐龍常常大打出手,當然也是勝者為王。在產卵時,雌恐龍為了安全起見,先要選擇產卵地,然後把卵產在造好的窩裏。產完卵後,這些雌恐龍則日夜守護在自己的窩邊,雄恐龍也在不遠處為它們站崗放哨。小恐龍孵化出以後,雌恐龍則采集一些新鮮細嫩的樹葉作為恐龍寶寶的食品,這樣過上一段時間後,雌恐龍才讓它的孩子們跟隨自己去尋找食物。這樣,再過上個幾年,等小恐龍有獨自生活的能力時,才離開自己的父母,去獨立生活。
恐龍就這樣一代接一代地在地球上生活了一億多年。恐龍的愛情
恐龍同其他動物一樣,在發情期間,為爭奪雌恐龍,成群結隊的雄性恐龍往往會突然間充滿濃烈的火藥味,不可避免地要爆發一場大決戰。
這是為了愛情的戰鬥。
實際上,這種情場決鬥也是同類中雄性個體間勢力的較量。因為優勝者不僅占有所有的妻妾,而且有更多的機會成為這個群體中的“首領”。被戰敗者要心悅誠服地退出情場,把心愛的“恐龍”拱手讓出。因為身強力壯的首領會默認它的存在,並在照顧群體的成員免遭其他恐龍的襲擊的同時,會對它格外照顧。
雄性個體間的搏鬥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但大體來說,都盡量發揮自己的優勢,以最快的速度製服對方。比如腫頭龍,在為愛情的搏鬥中,采取以頭相撞的方式,決一雌雄。它們的這種行為實際上也有自然選擇的意義。
更有趣的是雄性恐龍中有許多膽小怕事者。它們隻會害單相思而不敢表白,因為它們怕多情的舉止會遭來勇猛者殘暴的攻擊。但它們聰明的腦子卻能想出一舉兩得的主意。當兩位勇敢者進行殊死搏鬥、無暇顧及心愛的雌恐龍的時刻,它們便強行對其所愛者非禮,然後很快逃離現場。
至於鬥爭的雙方,隻要一方敗北,鬥爭即可結束。在這場鬥爭中,不管雙方鬥爭得何等激烈,雌性個體始終抱著觀戰態度,無動於衷。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和“美女愛英雄”的道理一樣,雌性恐龍會自然而然地尾隨著優勝者而去。恐龍產卵孵化
產房造好後,恐龍就把屁股對準土坑,開始圍著土坑一圈圈地生蛋。每下完一圈,就用土蓋好,接著又下一圈,再用土蓋好,最多可達四圈,也就是四層。恐龍每窩產多少枚蛋,數量不一。從發現的蛋化石來看,少者5-6枚,多者15-20枚不等。恐龍蛋一般呈橢圓形或近似圓形。個體大小相差懸殊,大者直徑約100-200毫米,橫徑40-50毫米不等。從破碎的蛋殼知道,其厚度最小的隻有0.5毫米,一般多在2-8毫米之間。蛋殼的厚薄往往影響蛋的孵化率。這些蛋都整齊而有規律地排放在窩內。科學工作者發現,凡是未受到破壞的恐龍巢中的蛋,總是呈螺旋狀排列。大部分窩中有12枚蛋,總是排放得十分均勻,蛋的小頭傾斜著朝向螺旋的中心,大頭朝外。恐龍蛋為什麼這樣排列,現在還不知道原因。
不過,科學家工作者認為,恐龍蛋在窩內排放方式有它的生態學意義。我國的地質、古生物學工作者,1989年在內蒙古烏拉特後旗考察時,發現一窩恐龍蛋,共13枚,呈放射狀排在中間,其餘4枚,兩枚偏左,兩枚偏右,好似有意安排的窩邊蛋。
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呢?專家們認為,恐龍的這種繁殖行為與鴕鳥相似,是一種本能。窩邊的那4個蛋可能不是本窩“戶主”所產,而是外來者乘戶主不在時偷產下“寄放”在這裏的,當外出歸來的戶主坐窩後,便會把不是自己生的蛋剔出來,推到窩邊。一旦是偷襲者前來侵擾,受害的首先是這些“沒媽的孩子”,這些窩邊蛋則成了窩中蛋的保護者。拿內蒙古發現的這窩蛋來看,窩中9枚蛋,外殼破裂的僅1枚,而窩邊的4枚蛋,破的竟有3枚。
恐龍產完蛋之後,它不像鳥類那樣趴在上麵孵化自己的蛋,而是借助陽光來孵化,但它每刻都在旁邊守著自己的蛋。等到小恐龍快要出殼的時候,它會幫著蛋裏的胎兒把蛋殼弄碎,好讓它們順利地出生。恐龍的哺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