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留的下左掌標本,1984年1月以後,經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動物研究所、上海華東師大、上海自然博物館等單位的專家鑒定,一致確定為合趾猿。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著名考古學家、古人類學家賈蘭坡教授在鑒定書中指出:“過去在我國沒有合趾長臂猿的記錄,這次發現了它的腳,就是很大的成績,值得讚賞。”

合趾猿是各種長臂猿中最大的類人猿,原發現於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和馬來西亞,中國尚無記錄,此次在我國是首次發現。該標本的主要特征是趾尖呈菱狀球形,趾細長,大趾粗壯發達,對掌,趾甲尖而上翹,二、三、四、五趾短於長臂猿,第二、三趾的第一關節有皮膜相連。由於合趾猿個體頗為高大,形象又與人極其相似,因而當地部分群眾就把它誤認為“野人”了。那麼,還有沒有其他的線索和蹤跡呢?答案是肯定的!

在1982年8月,班列佤族社員包老大用鐵夾活捉了一個“古”,在家裏飼養了兩個多月,於10月因傷勢嚴重才死去。死前,主人把它關在一個鐵籠子裏,出於好奇,徐守清曾兩次進行過認真觀察,這種佤族稱為“古”的奇異動物既不同於猴類,也不同於一般的猩猩。其貌酷似老人,麵白,有額和下頦,眉骨、顴骨和嘴部稍突出,個頭高大,約1.4米左右,毛發灰黑,長及肩,手、腳已基本分工,似人,看不到尾,隻有一寸左右的無毛肉團,似一種尾巴蛻化形式。有喜、怒、哀、樂和怕羞的表情。另據當地著名獵手田尼塊告知,他曾於近年內捕獲過3個“古”,有雌的,有雄的,有大的,也有小的,並在森林中作過詳細的觀察。“古”除上述特征外,它還會到河裏捉魚、抓螃蟹,會搬動樹幹、捉土蠶,七八十個群居,基本生活於地麵,偶會爬樹,但不能跳躍。有極強的集體感,相互關照,若同伴不幸被擊傷,就集體幫助轉移。若被擊斃,則一同把它背到隱蔽地,剜土掩埋,實行“土葬”,兩性關係固定、隱蔽等等。這些都說明,“古”是一種我們現在還未知的類人動物,其形象與李應昌捕獲的奇異動物極其相似,是否同類,還是其他未知的靈長類?有待於科學家深入地考察。

拱撒地區也曾多次發生過和“野人”遭遇的事例,衛刀勵的目擊和遭遇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例。

衛刀勵,男,佤族,幼失父母,因生活無著,從小投靠鄉親,被他人收養。大約是1954年盛夏的一天上午,他背著一個大麻布袋,到原始森林采集飼料葉。那時剛好太陽出山不久,但山林中依然陰森森的,十六七歲的衛刀勵在一棵飼料樹下站住,伸手攀摘葉子。他剛把第一把飼料葉裝進布袋裏,突然一個家夥從背後把他戴在頭上的線帽搶了去,他出於本能地反應,猛地回頭一把從那家夥的手中奪了回來,順手放進麻布口袋中。待他抬頭一看,嚇呆了,因為站在他麵前的不是人,而是平時聽別人經常講起的“野人”。隻見“野人”的身材比他略高,全身裸體。長毛,隻是背上披著一塊破布。毛發棕紅色,頭發長過肩。係一雌性,乳房較長,臉形酷似人,隻是眉骨、顴骨和嘴部稍凸,臉的皮膚呈黑紅色,兩頰較鮮豔,似演員化過妝一般。使他印象最深也最恐懼的是“野人”的那雙眼睛。據衛刀勵說,其眼球發藍,有光澤,就像貓的眼睛一樣。刹那間,他看到這一切後,不由自主地調頭就往回跑,一口氣跑了六七千米,待他回到家裏倒在床上,已嚇得不省人事,直到傍晚才蘇醒過來,這才把早上遭遇“野人”的經過,一一講述給親友們聽。

班洪,位於滄源縣西部,與北部大黑山原始森林相接,南部屬南滾河自然保護區,這裏林海遼闊,麵積約733.33公頃。境內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也是“野人”經常出沒的場所。

1967年9月,17歲的胡德仁初中畢業後在家務農。一天清晨,生產隊安排他跟舅舅張老大到馬伴邊守包穀地。馬伴邊離班洪大寨約10餘千米,位於大黑山西南簏,北麵是森林,南麵是坡地。為了便於看守莊稼,他們在包穀地裏蓋了兩個臨時窩棚,一個靠地頭,一個靠地腳,兩個窩棚的距離不遠,相互呼喊可以聽得到,但由於成熟包穀的遮擋,卻彼此看不見。

這天上午10時左右,張老大在地腳的窩棚裏煮飯燒茶,胡德仁駐守地頭窩棚,半坐半臥地靠在床邊休息,忽然從門外看見一個類人的奇異動物從山林裏出來,走近他的窩棚,見到胡德仁便咧嘴一笑,當時,胡德仁驚恐萬狀,嚇得呆如木雞。首先是“野人’大力搖晃窩棚。隨後,“野人”就走進了窩棚,用雙手撫摸胡德仁的胸口,並側身倒下,還不時摸他的下身……胡德仁感到其手心是溫暖的,並無傷害之意。此時,胡德仁看清了,“野人”是個母的,個子比他還高,乳房約一尺長,渾身裸體長毛,頭發較長,毛發稀疏呈黑紅色,可見其黃色皮膚,額部較狹小,眉脊突出,眼大,眉以下與人類極其相似。真把胡德仁嚇壞了,想叫也叫不出來,想反抗,手腳卻不聽使喚,直到張老大高聲呼喊,責罵外甥偷懶時,“野人”才匆匆離去。“野人”走時,背微彎,身搖擺,姿勢就像初學會走路的小孩那樣,不慌不忙走向山林。待“野人”走遠,胡德仁才跑到其舅舅旁,把上述遭遇“野人”的情況一一講述。此後,他再也不敢到那裏守包穀地了。

學者認為雲南滄源可能存在著兩個品種的“野人”,一是小種,主要特征是個體較小,一般在1.5米至1.8米左右,毛發多呈灰黑色;二是大種“野人”,主要特征是個大體大,一般身高在2米左右,毛發較長而顯棕紅色,雌性的乳房較大。不管大種、小種“野人”,它們有一個共同的活動規律,就是在一年當中的8~9月份出來找食物或是尋覓配偶。

1982年8月底,“野人”連續幾次夜闖班洪大寨胡德禮家的竹樓。

胡德禮是一個精明強幹的佤族中年男子,44歲,很有膽識。他家的竹樓,居於村寨之中。胡德禮的妻子是個秀外慧中的傣族婦女,有兩個兒女,母親有時和他們生活在一起,胡能操漢語,而且說得十分流利。

1982年8月底,他愛人帶著大姑娘回娘家去了,家裏隻有他和小兒子。30日那天晚上,他照例領著兒子在裏屋安歇。大約淩晨5時多鍾,突然而來的響聲使他從睡夢中驚醒,又聽到撥了幾下門閂後,一個家夥匆匆走進家來,頓時隻聽到竹樓發出咋嚓哢嚓重重的腳步聲。胡德禮立刻翻身起床,左手拿電筒,右手從枕頭下抽出匕首,迅速追了出去。看見一個高大的全身長毛的裸體女人向門外跑去。追至門口,它已逃之夭夭,不知去向。他家養的看家狗還好好地側臥在門口。胡用電筒一照,狗既沒有受傷,又沒有跑掉,為什麼有人進家,狗不叫不咬呢?他感到十分奇怪。

進房後,胡德禮把門關好,還特別加固了門閂,然後才進去入睡。他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過去常聽人說山林中有“野人”,但他未親眼見過。今晚闖進家來的是不是“野人”!還是其他什麼東西?它為什麼是直立行走的?渾身又長毛?想著,想著……終於睡著了。天朦朦亮的時候,突然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又把他驚醒了。當胡德禮坐立起來去拿電筒的時候,隻見一個高大的雌性“野人”站在內屋,嘴牙咧嘴,伸開雙臂直向胡德禮撲來。胡用盡全身力氣,一拳向“野人”打去,正打在“野人”的腹部。胡又從枕頭下抽刀,準備和“野人”拚搏之時,“野人”才倉皇逃走,胡一直追到門口才停步。據他回憶,“野人”是個雌的,乳房很大,個子也很高,頭部到達竹笆頂,經調查時測量竹芭高2.15米,說明“野人”也達兩米左右。頭發灰黑色,長及臂部,身上的毛較稀疏。“野人”咧嘴時,胡看見其牙較大,約一般人指那麼寬,而且鼻高,眉骨和顴骨部較突出。早期的四起野人事件

20世紀70年代神農架的連續不斷出現的野人事件,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有關部門組織野人科學考察隊進入神農架進行調查研究。同時,他們從當地居民中了解到發生在民國時期的四起野人事件。

那是1942年,傳說房縣神農架山區裏“鬧鬼”。房縣縣長賈文誌不信鬼神,決心找出那個裝神弄鬼的家夥。一天,他帶著保安隊第一、二中隊,共五六十人,全副武裝上了山。

這是一個風和日麗的好天氣,山上仍有少量積雪。賈文誌一行來到了黃龍山,這裏離大神農架約25千米,據說是“妖怪”的所在地。黃龍山上僅一戶人家。住戶向賈文誌反映說家後山坡常有妖怪在叫喚,這天妖怪已在此叫了大半天。賈令30名士兵帶了輕機槍從後路包抄過去,他自己居高臨下一看,果然有兩個野人在那裏哇啦哇啦叫個不停。賈定睛細看,才知野人哇哇亂叫的原委。原來,離他200米遠處有一個樹樁被劈成兩半,中間放了個木楔,是準備夾狗熊的。一個雄野人坐上去玩,木楔掉了下來被夾住下身,痛得它沒命地叫,那個雌野人想把它拉出來,可是一拉就更痛。雄野人被夾得又痛又火,竟一拳朝雌野人打去。雌野人大概是又急又氣,團團打轉,亂叫不止。賈文誌一聲咳嗽,“噠、噠、噠”三挺機槍一齊開火,那個坐著的雄野人一個倒栽蔥倒在地上,頓時血流了一大灘。而那個雌野人聽到槍聲後,卻以超乎常人的速度飛也似地逃跑了。它跑時用腳,上坡時手腳並用。

被打死的雄野人有2.2米高,毛色棕黃,腳有30多厘米長,腳底無毛,有很厚的白趼子,手指、腳趾有尖甲,手背有絨毛,手掌無毛,也長著白趼子。麵部有絨毛,麵容和人差不多,就是嘴突出些,眼睛大些。

1945年,在房縣發生了另一起打死野人的事件。一個叫查成先的人從國民黨軍隊中逃出來,來到一個大坪。這裏住著兩戶人家。見穀場上有幾個人圍觀,查便擠進去,原來地上躺著一個被打死的雌野人,又瘦又長,約2.5米高。臉像猴,眼是圓的,耳朵比人的大些,胳膊與人差不多,腿細。身上毛白麻色,背脊上毛麻紅色。腳趾稍彎,手指比人長,手、腳都長有一寸長的爪。那雌野人身邊還躺著一個小野人,約一米長,頭發約4厘米長,毛是白的。據說這對野人母子跑到人家家裏偷蜂蜜吃,被蜜蜂蜇了。母野人用雙手趕蜂,由於手上沾滿蜂蜜,把臉上的毛黏住,蒙住了眼睛,結果被姓劉的聯保主任用來福槍打死,而小野人則被他家的狗咬死了。

在房縣還發生過活捉野人的事件。1922年,房縣保安團從南山上捉來一個紅毛野人。野人被粗鐵鏈捆著,關在一個半人高的木籠子裏,由四個人抬著。它身高約1.8米,全身是毛,毛呈棕色,毛根發紅。手腳都比人長,手指、腳趾也比人的長。半彎腰,臉帶猴相,眼、鼻像猩猩。後來野人被捆在一棵大樹上,供人們觀看。這個野人最後被押送到襄陽去了。

1942年,國民黨75軍從房縣和興山交界的皇界押下一雄一雌兩個野人來。那兩個野人身上、膀上、腳上都捆著鐵鏈,它們頭上的紅毛披到肩,頭比人頭大,臉長些,臉上有毛,嘴比人的大些,手比人手長,手和腳都有毛。耳朵也比人的大些。它們都有2米高,公的走在前頭,眼裏還流著淚水,母的在後頭。它們一步能走很遠,有人拿苞穀給它們吃,它們伸手就接。據說這對野人是當地一個農民捉到的。九龍山的人熊

浙江省的水地區遂昌的“九龍山”位於江浙、閩、贛邊界,屬武夷山係仙霞嶺的一個分支。九龍山為浙江省第四高峰,地處亞熱帶,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人熊”時常出沒其間。古籍《方輿誌》上稱“西蜀和處州山上也有狒狒,被稱為人熊。”處州指現今麗水東南,即遂昌一帶。據當地人反映,解放前遂昌縣黃沙腰區與江山縣交界處,有一條10多裏長的山路山深林密,“人熊”時有出沒。在此山路兩頭的涼亭裏專門放兩節竹筒,以便碰上“人熊”時可使用它套在雙臂上以逃脫“人熊”的襲擊。

1979年8月,當麗水地區科委組織自然資源調查隊在九龍山區進行綜合考察時,聽到群眾關於“人熊”的種種傳說,考察隊在山上還發現了一些奇怪的窩和大的腳印,於是增加了調查“人熊”的項目。在調查過程中獲知,1953年,水南鄉清路岔村婦女徐福娣曾打死一頭企圖侵犯她女兒的“人熊”——形體像人的野獸,還砍下了怪獸的手腳向政府請賞,後來這副手腳被一個中學教員索取,做成標本保存下來。

1980年,幾經周折,終於在遂昌西屏鎮第一中學的貯藏室裏找到了塵封24年的標本。這副浸製標本可算是中國“野人”考察活動中除毛發外所獲得的首份直接證據,這個消息一經發表便引起轟動。有關專家於當年12月追蹤到此,對現場進行考察,訪問當事人及目擊者,並對手腳標本進行多方麵的詳細研究,還與各種猴類、猿類及人的手腳標本進行對比。得出結論,它屬靈長類,但絕不是“野人”的,也不是猿的,而是一種當地尚未見記錄的大型短尾猴類。它的平均身高可達1.2米,體重25~30千克,跟國內已見報道的短尾猴類在某些形態細節上略有區別,而與安徽黃山上尚未見正式報道的黃山短尾猴相似,據推測可能是同一類型的短尾猴類。

雖然解決了這個有手腳標本實物的“人熊”的屬性問題,但群眾所稱高約2米,腳印巨大的“人熊”,還有待進一步考察和澄清。探尋雪人

目擊雪人

1988年2月,雪人頻頻出沒於前蘇聯摩爾曼斯克州科拉半島上。

據目擊者回憶,第一次和雪人相遇是在晚上。農民伊凡剛招呼孩子睡下,忽然看見屋前空地上出現了一個高大的毛茸茸的黑影。黑影搖搖晃晃向屋子走來,走著走著,低頭撿起一塊石頭,“嘩啦”一聲打破了一塊窗玻璃。窗玻璃的碎裂聲使黑影吃了一驚,它沿著牆壁很快爬上了屋頂,然後從屋後翻牆而去。

第二次和雪人相遇是在冬末的一個早晨。幾天以前,沙沙和舒拉兩個孩子一起去溪邊野營。他們在砍伐過的木樁上搭起簡易帳篷。白天,兩人到溪邊捉魚,去林中打野兔,晚上則回到帳篷內休息。一天晚上孩子們聽到嘩嘩的足堂水聲。一眼看去,竟是一個渾身長著灰褐色細毛的雪人。雪人越過小溪,向帳篷走來。孩子們嚇得連大氣也不敢出,眼睜睜看著它越走越近。月光下,出現在孩子們麵前的是一個高達2.75米、寬肩膀、亮眼睛的巨人。那巨人對孩子們似乎並沒有什麼惡意,朝他們好奇地打量了半天,便拖著沉重的腳步慢吞吞地越走越遠。天亮以後,孩子們走出帳篷,他們瞧見潮濕的泥地上淩亂地印著一些大腳印,一量,哇!每隻足足有36厘米長!

獵人的發現

1989年夏天,一位叫瑪雅的女科學家隨同當地獵人巴維爾、伊戈爾、守林人維克托、米哈伊爾以及其他一些人上山考察。在阿克蘇河邊他們和雪人不期而遇。阿克蘇河上遊是一條在峽穀間奔流而下的湍急小溪,到了下遊,便和其他幾條河流彙成清澈的戈盧博姆湖。

那天人們在柳樹邊搭好帳篷,四出尋找可能藏有雪人的洞穴。然而兩小時過去了,他們什麼也沒找到。晚上在宿營地,他們聽到周圍有人踏著厚厚的落葉發出的沙沙聲。“客人”的嘴裏還發出噢噢的叫聲。可是由於天黑,沒有一個人走出帳篷去看看那不速之客的模樣。

天亮以後,人們在帳篷周圍發現了不少大腳印。這腳印有大有小,最大的相當於人腳印的1.5倍。人們檢查了帳篷裏的衣物,發現隻少了一雙鞋。於是他們在帳篷周圍塗上靈長目動物的性外激素,留下巴維爾一人看家,其餘的全部沿阿克蘇河而下,到那兒去尋找雪人的蹤跡。這一段路極其難走,人們甚至用上了登山繩和抓鉤。晚上,他們還是一無所獲地回到了宿營地。這時,惶惶不安的巴維爾將他們迎進帳篷,向他們講述了獨自留在大本營的經曆。

當巴維爾一人在家時,他聞到了一股刺鼻的臭味,並聽到咯咯的腳步聲。腳步聲在帳篷周圍停了下來,當時,巴維爾緊張得心都要蹦出來了。幸好,那腳步聲又漸漸遠去了,他總算鬆了一口氣。

守林人維克托聽了巴維爾的敘述,沉默了半晌後說道,幾年以前在林間行走時,他也看到過類似的大腳印。那腳印每個長達33厘米,間距110厘米。從腳印陷入泥土的深度來看,主人的重量決不會輕於250千克。

終於到了8月9日這一天,午夜前一小時,人們都還沒入睡。由於本地的溫差極大,白天溫度可達30℃,晚上氣溫卻隻有5℃,盡管生了火,但還是冷得使人直打顫。巴維爾通宵失眠,到了早上他還沒有睡著。清晨,他聽到沉重的腳步聲,就迅速鑽出睡袋,衝出了帳篷。在淡淡的晨曦中,他看到一條黑影閃進柳樹叢中,接著便是一聲尖叫,黑影不見了。

叫聲驚醒了所有的人,他們全都擁出帳篷去尋找不速之客。在帳篷外麵見到了被剝去樹皮的柳枝,這些柳樹比拇指還粗,剝得光光的,找不到牙痕。看起來是拗斷後再摳去樹皮的。大概隻有雪人才有這麼大的勁兒,大夥不由得興奮起來。腳印一直延伸到離巴維爾睡袋3米不到的地方停住了。雪人!被性外激素吸引來的雪人!想必是被睡袋所吸引,它想看看睡袋裏麵究竟裝的是什麼東西,於是便蹣跚走到巴維爾麵前。

雌雪人現身

幾乎與此同時,在前蘇聯奇姆肯特州塔拉斯山支脈的阿克蘇一賈巴格林斯基自然保護區,也傳出了發現雪人的消息。

1989年7月22日淩晨5時,一群來山裏度假的中學生由於興奮睡不著覺,三三兩兩走出看林人的小屋,猛然間從暗中衝出一個身長黑毛的1.80米高的“婦女”,那“婦女”好奇地盯著孩子們看,孩子們發出一片恐懼的尖叫聲,爭先恐後地逃回了小屋。

其實,在阿克蘇——賈巴格林斯基地區,雪人的傳說早已有之。

當地的尼古拉耶夫村經常發現有雪人跑下山來尋食,每逢此時,村裏的狗便叫得特別凶。一年夏天,牧羊人普羅岑科在村外的田野中,看到一個身披黑毛的人形動物在水塘裏撲騰。還沒等他走近,那個約有2米高的動物就撒腿跑了。據當地葉戈裏老人回憶,早在1909年,本地就發現有雪人出沒。他10歲那年的一天黃昏,父親帶他到林子裏去取砍下的柴火。猛然間,身後傳來樹枝被折斷的聲音。起初父子倆還以為是守林人,可轉身一看,竟是一個身高2.5米的巨人!巨人身上長滿黑毛,齜牙咧嘴地朝他們逼來。父親的手籟簌發抖,小葉戈裏雖然也怕得要命,但還是拎起了斧頭藏在背後,準備在萬不得已時和巨人拚命。

巨人越逼越近,甚至連呼哧呼哧的喘氣聲也聽得見,眼看父子倆是難逃厄運了。恰恰在這時來了救星,一群獵人到林子裏來打野物,巨人這才倉皇逃走。

在喜馬拉雅山地區,世世代代流傳著雪人的傳說。據當地人描述,雪人是一種似熊非熊的人形動物,他們身高約二米,頭尖,毛長,肌肉發達,沒有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