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在冰封雪蓋的喜瑪拉雅山區,多年以來一直流傳著關於“雪人”的傳聞。最早的文字記載可能要數清人紀昀所撰的《灤陽消夏錄》了。其一雲:“方桂,烏魯木齊流人子也,嚐牧馬深山,一馬忽返去。躡跡往覓,隔嶺聞嘶聲甚遠。循聲至一幽穀,見數物,似人似獸,周身鱗皴斑駁如古鬆,發蓬蓬如羽葆。目睛突出,色純白,如嵌二雞卵,共按馬身生齧其肉。”另一則收在《姑妄聽之》一書中,雲:“有兩人入藏經商,各乘一騾,山行迷路不辨東西。忽有十餘物自懸崖躍下,他們疑是“丙壩”(劫盜)。走近一看,都有兩米高,身披黃棕色長毛,似人非人,語音難辨,兩人戰栗伏地,以為必死。這些怪物卻無加害之意,反把他們挾住後翻山越嶺,輕捷有如猿猴飛鳥,送至大路旁而去。”

1985年10月,有一個個體牙醫去那曲羌塘一帶為人鑲牙,在乘汽車返回拉薩途中,見一群野驢從山穀中狂奔而出,後麵有一棕色的怪獸緊追不舍。野驢放蹄疾馳時,最高時速達每小時近百裏。不一會,一頭落伍的野驢竟被它攫去。

在中國西藏地區,有的藏民把雪人叫做“崗拉倉姆吉”,意即雪山上的野人。據說雪人體型高大,可達2米左右,全身披淺灰色的長毛,頭發為棕黃色;直立行走,快捷如飛;以挖食草根,捕捉雪免、雪雞等小動物為生,力大驚人,敢與凶猛的灰熊搏鬥。因為它生活在雪山之上的懸崖絕壁、冰川雪嶺之中,毛色又幾乎與積雪、荊芥相混,發現實屬不易,兼之它極為機靈,一有響動就飛速避匿,所以盡管在人類史上目擊‘雪人”事件屢見不鮮,但真正拍下“雪人”照片和捕獲“雪人”的事並不多。

1986年,美國隱居動物學家安·烏爾德裏茲率領的一支考察隊在喜馬拉雅山上考察時,在海拔3000米高度突遇一個“雪人”,並將它拍攝下來。這張珍貴的照片是在黃昏時拍得的,所以尚未使“雪人”的真麵目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盡管這張“雪人”的照片不太清楚,卻可以說明,這種身高約2米,渾身長滿深色毛發的類人生物是客觀存在的。

前不久,由英國人類學家和隱居動物學家仲·沃勒格爾和尤·斯科特率領的一支科學考察隊,在挪威斯匹次皮爾根群島的一個山區考察時,意外捕獲了一個“雪人”。科學家們讓它在蘇格蘭北部一個荒無人煙的農場裏生活,專門指派一個叫麥莉的保姆照管。

這個“雪人”身高2.14米,體重98公斤,腳掌長0.54米。他雖然身體看似枯瘦,卻是一個肌肉發達而強健的大力士。它的手臂很長,能垂至膝蓋,周身長滿淺棕紅色毛發。目前,這個“雪人”已習慣吃現代人類的食物。然而,麥莉保姆遇到的最大難題,是這個“雪人”不習慣上廁所,總是隨地大小便。要是把它關進衛生間,它就會野蠻地狂叫起來,咬牙切齒地暴跳如雷。

研究人員計劃讓這個“雪人”在這個農場呆上約一年的時間,隻有讓它度過這一適應期,才能使它在沒有任何心理傷害的情況下與眾人見麵。屆時科學家將對其進行全麵的研究和馴化,使其逐步適應現代人的生活。探索“小人”國

覆蓋著成百萬英畝雨林的蘇門答臘島位於印度尼西亞,是猩猩、太陽熊與長臂猿的故鄉。而島上的許多居民還在談論著生活在森林中的另一種不同尋常的動物:“小人”(OMG—PENDEK)。

據說“小人”身高在2.5英尺至5英尺之間,身上披著短黑毛,脖頸後麵長著濃密的鬃毛,有時這些鬃毛能一直延伸到背上。它們的上肢比一般猿類動物要短,而且與蘇門答臘島上其他猿類不同的是,它們更喜歡在地上行走而不是在樹上攀援。“小人”留下的腳印很像是人類的小孩留下的,隻是更寬一些。它們以水果和小動物為食。

目擊者們常常說“小人”與人類看起來太相近了。居住在當地的一個名叫範·荷爾瓦丹的荷蘭人說,他曾於1923年10月遇到過這種動物。盡管他當時隨身帶著來福槍並且是一個有經驗的獵人,“最終卻沒有扣響扳機。我突然覺得我正在犯一起謀殺罪。”他觀察到“這隻動物的臉部呈褐色,幾乎沒有什麼毛,前額絕說不上低。一對黑黑的眼眼靈活地轉動著,十分可愛,就像人的一樣。鼻子有些寬,鼻孔有些大,但說不上蠢笨。嘴唇很正常,但嘴巴在張開時卻很寬。它的犬齒不時地顯露出來,顯得有些大,比人類的要發達得多。我所能看到的它的右耳與人類的特別像。手背上有少許毛。”範·荷爾瓦丹相信,他所看到的那隻動物是雌性的,她大約有5英尺高。

靈長類動物學家們因為一直沒有見到過一隻活著的或死去的標本,他們絕大多數對此類目擊案均持否定態度,認為是這不過是個騙局或是把猩猩或長臂猿錯當成了一個新物種。一些曾被認為是“小人”留下的腳印最後也被證明是太陽熊之類的動物留下的。

1989年夏,英國旅行作家德博拉·馬特來到了蘇門答臘西南部的雨林中。在那裏,她的向導告訴了她有關“小人”的事情並指出在哪裏能夠找到它。馬特對此表示懷疑,於是向導就把自己的兩次目擊經曆告訴了她。

吃驚之餘,馬特開始訪問這一地區的居民並收集了許多目擊報告。“所有的報告都有一共同點,即這種動物有著大而突出的肚皮,這在以前有關這種動物的報告中是沒有的”她寫道。一些報告說那“小人”身上的鬃毛是深黃或茶褐色,另一些則說是黑或深灰色。馬特提醒這些目擊者說他們所見的動物可能是猩猩、長臂猿或太陽熊之類的,但他們堅決否認了這一點。

馬特聽說葛林芝山南部地區經常能看到這種動物,就隻身前往。盡管她沒能親眼看到,卻發現了一些足跡。“每個腳印的輪廓都很清晰,連大拇趾與四個小趾都那麼清清楚楚。大拇趾的位置與人腳上大拇趾的位置是一樣的。”每個腳印長約6英寸,腳趾處寬約4英寸。馬特補充說,“如果我當時的位置靠近一處村莊的話,我一定會以為這些腳印是由一個7歲左右的健康孩子留下的。隻是大拇趾即使對於一個習慣於不穿鞋的人來說,也顯得有些太寬了。”

由於下著雨,光線也很差,馬特拍攝的這些腳印的照片效果不好。但她還是設法製作了一個石膏印模並帶往森林公園的總部。公園的主任原來一直不在意有關“小人”的報告,他對馬特說,當地人頭腦太“簡單”了。但當他與工人們看到馬特的石膏模時,他承認這是一種他們從未見過的動物。

不幸的是,這個石膏模——這次事件最重要的證據——被送往印度尼西亞國家公園管理局之後,就再也沒被見到或聽到過。馬特不斷努力爭取對這個石膏模進行鑒定或至少能拿回來,但最終都失敗了。

馬特希望能繼續進行調查。她有八成的把握確信“小人”生活在蘇門答臘西南部的雨林中。而且她確信“小人”是一種陸居且善於躲避的生物,這樣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小人”逃過了動物學家們的注意,而隻有當地居民才知道他們。目擊野人

20世紀50年代起,喜馬拉雅雪人頻頻現身這引起了中國的科學家的濃厚興趣,但他們對這種長有毛發的怪物卻沒怎麼注意,他們認為所謂野人隻不過是民間的傳說罷了。那些聲稱遇到過這種動物的人多為這些省份的農民或戰士(盡管也有兩位科學家稱自己看到過野人)。

生物學家王澤林報告說,他曾於1940年在甘肅省看到過野人。這隻動物屬雌性,高約6.5英尺,身披灰褐色毛發,她臉上所具有的人與猿的特征使王澤林想到一種史前人類。1950年,地理學家範井泉說在一片山林中,曾兩次看到兩個野人,似乎是一對母子。

對野人問題進行的第一次官方調查是在1961年,當時西雙版納密林中的築路工人殺死了一隻雌性野人。中國科學院立即派人前往出事地點,但屍體已沒了,科學家們斷言這隻被殺死的動物可能隻不過是種長臂猿罷了。這一結論使政府在以後的15年裏對野人失去了興趣。20年後,北京自然曆史博物館的人類學家周國興訪問了在1961年曾參與此案調查的一位記者,這名記者說:“那隻被殺死的動物不是長臂猿,而是一種人形的未知動物。”

1976年的一次目擊案再次激起了人們對於這種動物的興趣,並首次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5月14日清晨,6名當地地方政府的幹部開完會後驅車回家,當他們行至湖北省椿樹崖附近的一條鄉村公路上時,看到一隻“沒有尾巴、披著紅色皮毛的奇怪動物”。司機把前大燈調至遠光位置,照著這隻動物,當時它正試圖爬上路邊的一個斜坡逃走。但它滑了下來正好落在吉普車跟前。5名乘車人員跳下車來圍住這隻動物,這時它已四肢著地,抬眼直盯著車燈。這些人赤手空拳不敢靠得太近,距這隻動物約有6英尺遠。其中一人向其背部投了一枚石塊,它“噌”地站了起來。這些人受到驚嚇向後退去。這隻動物緩慢地走開,成功地爬上了路旁的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