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8“黛玉葬花”,梅蘭芳早年曾根據《紅樓夢》第二十三回的情節編演京劇《黛玉葬花》。舊時照相館常掛有他演此劇的照片。
449《紅樓夢圖詠》,清代改琦畫的《紅樓夢》人物像,共五十幅,圖後附有王希廉、周綺等題詩,一八七九年(光緒五年)木刻本刊行。後來又有清代王墀畫的《增刻紅樓夢圖詠》,共一百二十幅,圖後附有薑祺題詩,一七八二年(光緒八年)上海點石齋石印。
450遏斯吉摩人,今譯愛斯基摩人,居住北極圈一帶,以漁獵為生。
451弗洛伊特說,奧地利精神病學家弗洛伊德(1856—1939)創立的精神分析學說。這種學說認為文學、藝術、哲學、宗教等一切精神現象,都是人們受壓抑而潛藏在下意識裏的某種“生命力”,特別是性欲的潛力所產生的。
452梭格拉第(前469—前399),今譯蘇格拉底,古希臘哲學家。
453“女詩人”,指虞岫雲。
454策論,封建時代考試的一種文體。用有關政事、經義的問題為題,命應試者在考卷上發表自己的見解或建議。清朝光緒末年,就曾經兩次下令廢除八股文,改用策論的形式來考試。
455“鈔刊文”,科舉時代,有刊印中試前列者的八股文章,來供那些應試的學子揣摩學習,稱為刊文。“鈔刊文”,指在考試時直接鈔襲刊文上的文章。
456刊文,這裏所說的刊文,指當時《會考升學指導》一類投機書籍。
457竹枝詞,古代民歌,多為七言,曆代文人常有仿作。宋代郭茂倩《樂府詩集》卷八十一:“竹枝本出於巴渝。唐貞元中,劉禹錫在沅湘,以俚歌鄙陋,乃依騷人《九歌》作《竹枝新詞》九章,教裏中兒歌之。由是盛於貞元、元和之間。”
458“小家碧玉”,原句為“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貴德”。語出《樂府詩集·碧玉歌》。
459老十三旦,即侯俊山(1853—1935),藝名喜麟,山西洪洞人,山西梆子演員。因十三歲演戲成名,故稱十三旦。當時梆子腔深受勞動群眾所喜愛,士大夫則多抱歧視的態度。
460齊如山(1876—1962),河北高陽人,當時北平國劇學會會長。
461這裏是對杜衡的諷刺。杜衡曾於一九三二年說左翼批評家“蠻橫”,使他們不得不“永遠地沉默,長期地擱筆”。
462當時劉大傑標點、林語堂校閱的《袁中郎全集》斷句錯誤甚多。這裏的引文是該書《廣莊·齊物論》中的一段。標點應為:“色借日月,借燭,借青黃,借眼;色無常。聲借鍾鼓,借枯竹竅,借……”。
463林長民(1876—1925),福建閩侯人,政客。民國才女林徽因的父親。
464“死之說教者”,是尼采《劄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第一卷第九篇的篇名,這裏借用其字麵的意思。
465詩史,意思是可以作為曆史看的詩,後也泛指能反映一個時代的作品。
466且介亭,當時作者住在上海北四川路,這個地區是帝國主義者越出租界範圍修築馬路的區域,即所謂“半租界”。“且介”,即取“租界”二字之各半。
467元遺山(1190—1257),即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代文學家。原是北魏拓跋氏的後裔,曾任行尚書省左司員外郎等職。金亡不仕。著有《遺山集》。
468崔立(?—1234),金末將陵(今山東德州)人。地主武裝軍官,金天興元年(1232)在蒙古軍圍汴京時受任為西麵元帥。次年叛變,將監國的梁王及皇族送往蒙古軍營乞降。後為部將所殺。
469王若虛(1174—1243),字從之,槁城(今屬河北)人,金代文學家。曾任翰林直學士。金亡不仕。
470劉祁(1203—1250),字京叔,山西渾源人,金代太學生,入元複試後征南行省辟置幕府。所著《歸潛誌》多記金末故事,共十四卷;《錄崔立碑事》見該書第十二卷。
471淩廷堪(約1755—1809),字次仲,安徽歙縣人,清代經學家。著有《校禮堂文集》、《元遺山先生年譜》等。
472張德輝(1195—1274)字耀卿,金末冀寧交城(今屬山西)人,元世祖時任河東南北路宣撫使,傳見《元史》卷一六三。下麵引文中的元裕即元好問。
473餘闕(1303—1358),字廷心,一字天心,原出唐兀族(色目人),其父曾在廬州(今安徽合肥)做官,遂為廬州人。《青陽先生文集》,共九卷,是他的詩文集。
474顏之推(531—約590後),字介,琅琊臨沂(今屬山東)人,南北朝時文學家。曆仕梁、北齊、北周、隋等朝。著有《顏氏家訓》二十篇。
475盧文弨(1717—1796),字紹弓,號抱經,浙江杭州人,清代經學家、校勘學家。《抱經堂叢書》,係輯印他所校勘的古籍十七種,並附有他自著的《抱經堂文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