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濃烈的大火中,有幾千人被圍困在低窪的濱水商業區,許多人跳進了公園的水池裏,有人在擁擠中被淹死,當時的情景慘不忍睹。
災難奪走了橫濱10萬人的生命,其中有4300人下落不明,10萬人受重傷,許多人無家可歸。有6萬幢房屋在地震中倒塌或被大火燒毀。
日本關東大地震發生後,日本人民依靠其非凡的獻身精神開始重建家園。經過幾十年的奮鬥,首都東京和橫濱市比災前更加美麗壯觀。但是,當今的地震學家們仍然把東京作為地震危險區,認為與關東大地震一樣強烈的地震還會光臨東京至大阪之間。這不能不讓該地區的人們提心吊膽,擔心曆史的悲劇重演。
日本經濟實力雄厚,大都市中高樓林立,雖然他們有較強的抗震技術和方法,但眼望那一座座摩天大樓,仍然使人心生疑懼。東京的陽光公寓有60層,200多米高,為亞洲之冠,如果它一旦倒塌,那情景實在是讓人不敢想像。
為了防禦地震的突然襲擊,在最大程度上減輕地震及伴生災害所造成的損失,日本製訂了相關的國家和地方法規,用以教育和規範人們的行為。1983年4月3日,日本舉行了有1600萬人參加的大規模地震預警演習,人們在誌願者的疏導下,有秩序地從建築物中和危險地帶撤離到指定的安全區域。大街上的宣傳畫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麵是燃燒著熊熊烈火的街道上,站著一個淚流滿麵的小姑娘,下麵用醒目的紅字寫著,“60年前的這一景象,可能在明天重演”。
時間可能會洗去人們許多的記憶,但是,日本人民永遠也不會忘記那場可怕的關東大地震,永遠為那些在地震中死去的兄弟姐妹和父老鄉親祈禱和默哀。黃土高原形成之謎
我國是世界上黃土分布最廣的國家,而黃土最集中、最典型的分布區就在黃土高原。
黃土高原東起太行山脈,西至祁連山東麓的日月山,北抵長城,南達秦嶺山脈,麵積約40萬平方公裏,包括山西、陝西和寧夏的大部分地區,甘肅、青海和河南的一部分地區,黃土厚度一般為80-120米,最大厚度可達180-22米。黃土多呈灰黃色、棕黃色和棕紅色,抵抗侵蝕能力很弱。
黃土高原是怎樣形成的呢?
一種認為是這一地區盛行的偏北風把新疆、寧夏北部、內蒙乃至遠在中亞沙漠中的大量粉沙刮到黃土高原地區堆積下來。因為黃土高原與黃土底部基岩成分不一樣。黃土下部地貌形態多樣,起伏比較大,但上部沉積黃土厚度大體相近似,並有從東到西逐漸變薄的趨勢,同黃土來源於西部的方向是一致的。這說明黃土是從別處搬過來的。
但有不少科學家發現,黃土層的底部有一個礫石層,而這渾圓的礫石層卻是典型的河流沉積物。於是他們認為,這些黃土的原籍在黃河的上源,是河流把黃土衝刷下來形成的。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黃土既不是風成的,也不是水成的,它是在原來的基礎上不斷風化形成的,是土生土長的。
也有一種綜合性觀點,認為黃土高原既來自西北、中亞,由大風刮來,又有綿綿流動的河流攜帶而來,還有本地土生土長的基岩上風化的,是在這三種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至今人們對黃土高原上黃土的來源還爭論不休。希望有一天研究者們能給人們一個滿意的答案。神秘的“未知大陸”
1492年,哥倫布出海航行去尋找傳說中的黃金國——印度。他沒有找到印度,卻發現了一塊全新的大陸,在想印度都快想瘋了的哥倫布眼裏,它必然是印度,是充滿香料、財寶的富庶之國,大陸上的居民自然被稱為印度人。但是哥倫布做夢也沒想到這是一塊尚未為歐洲人發現的大陸,它既不是印度也不是中國,而是美洲大陸。在歐洲人弄明白之後,這塊新發現的大陸就被稱作“新大陸”或“新世界”,而歐洲則與之相對地被稱作“舊大陸”或“舊世界”。哥倫布的發現在西方引起了巨大的反響,許多航海探險家躍躍欲試,他們認為,除了哥倫布發現的“新大陸”之外,還有一塊巨大的“未知的南方大陸”。
1572年,西班牙著名航海家胡安·費爾南德斯在智利海岸邊發現了三座無人居住的小島,他以自己的名字給這一群小島命了名,這就是智利的胡安·費爾南德斯群島。
胡安·費爾南德斯的發現雖然不大,但卻增強了他航海探險的信心。6年後,他又揚帆前往東南太平洋去探險,希望能發現他的前輩和同時代的人尋找了多年的“未知的南方大陸”。
胡安·費爾南德斯的航線和6年前一樣,仍沿著南美洲的海岸往南航行。誰知,茫茫大海戲弄著胡安的船隻,驟然而起的風暴把他們吹離了南美沿岸,探險船像一葉浮萍似地隨風向西漂去。
許多天過後,海風把胡安探險隊送到一塊遼闊的土地附近。這是什麼地方啊?水量豐沛的河流澆灌著土地,麵龐白皙的居民衣著十分講究,舉止神情同智利人和秘魯人都迥然不同。胡安·費爾南德斯高興極了,認為這就是他那些不幸的前輩和倒黴的同代人所朝思暮想的南方大陸。遺憾的是,他沒有登上這塊新發現的土地就匆匆返航了。
回國之後,胡安·費爾南德斯立即著手做全麵的準備,打算率領一支探險隊再度駛往“未知的南方大陸”,進行一次規模巨大的詳細考察。為了保持自己對這一“神秘大陸”的發現權,他一直守口如瓶,沒有對外透露過自己這一驚人的發現。可是,胡安的準備工作還未完成,他就猝然死去了,世人也不知道他的這個發現,他也始終沒有成為哥倫布第二。直到幾十年之後,人們才知道這個西班牙航海家的發現。
胡安·費爾南德斯真的發現了“南方大陸”嗎?
答案是否定的。
那麼他發現的是什麼地方呢?
有人說就是今天的位於南太平洋海域,緯度為南緯30°的複活節島,但至今那些人還拿不出令人信服的確鑿證據。
16世紀的西班牙編年史中曾記載著航海家阿列瓦萊·孟達尼·傑·涅依拉在南太平洋發現了複活節島,但這功勞不算他的,因為沒有確實的證據能證明複活節島是他發現的。
過了109年後,即1687年,著名的英國大海盜愛德華·戴維斯奉英國女皇的命令,駕駛著“孤獨者幸福”號三桅巡洋艦,前往南太平洋尋找“未知的南方大陸”。他首先到達了海盜們最喜歡停留的太平洋的天然避難所加拉帕戈斯群島,然後掉轉船頭向南駛去。在南緯12度30分,距南美海岸150裏格處,“孤獨者幸福”號突然劇烈地震蕩起來。原來美洲大陸的秘魯沿岸發生了大地震,引起了海麵劇烈震蕩。這次地震摧毀了秘魯的卡亞俄城。戴維斯驚嚇過後,趕快駕駛著他的“孤獨者幸福”號向西南駛去。
一天淩晨,離天亮還有兩個小時,“孤獨者幸福”號突然觸到了低低的海岸,熟睡的船員們被震耳欲聾的響聲驚醒,紛紛跑出船艙。他們擔心船被海浪拋到岸上擱淺,堅決要求戴維斯掉轉船頭駛到海上,等候天亮。戴維斯隻好同意了。
早晨太陽出來後,展現在“孤獨者幸福”號船員們麵前的卻是一片陸地!一座低矮平坦的島嶼!航海長利奧涅列·瓦依費爾詳細描寫了這個未知的海島:
“我們離島有四分之三裏格。由於早上十分晴朗,沒有霧或煙,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島上的一切。在西邊大約12裏格處,我們看到了一連串高高的丘陵,土地向前延伸了14~15裏格,我們看到岸上有許多鳥類的羽毛。
我多麼想上岸看看啊,但船長卻怎麼也不同意,太遺憾了。這個島在卡亞俄城以西5000裏格處,距加拉帕戈斯有6000裏格。”
胡安和戴維斯都聲稱他們發現了“未知的南方大陸”,但人們都不相信。於是,更多的人們前往南太平洋,尋找這一神秘的“未知大陸”。
1722年4月5日,荷蘭的著名海軍上將雅各布·羅格文率領一支分艦隊在胡安與戴維斯所到過的海域裏尋覓所謂的“南方大陸”。
當時,他們正航行在一望無際的大洋上,負責了望的水手突然發現遠方的海麵上有一個綠點,看上去像是陸地,他立即向艦長羅格文彙報。羅格文聽到後驚奇不已,因為海圖上標明這裏沒有任何陸地。羅格文立即命令船隻駛向那裏。待船隻駛近後,他看到這確實是一個島嶼,於是便在海圖上用墨筆記下了一個點,並在黑點旁邊記上“複活節島”,因為那天正好是複活節。他可能不知道,他是在給世界上最令人困惑的一個島嶼命了名。
這是一個三角形的島嶼,麵積不大,還不到120平方公裏,既沒有一條河流,也沒有任何樹木,隻有荒草在地上生長著,篙鼠是該島惟一的野生動物。
羅格文一行一踏上這個小島,就被眼前的景象驚得目瞪口呆了。島上山巒起伏,層巒疊嶂,拉諾·洛拉科火山的身影在蔚藍的天幕上顯得雄偉挺拔,島上有許多石頭塊砌成的牆壁、台階和廟宇。在該島的南部,他們看到了一個巨大石牆的殘跡,石牆的後麵聳立著幾百尊氣勢恢宏、撼人心魄的巨大石像。這些巨大的石像麵朝大海,排列在海岸邊,上麵還刻著人物和飛禽的花紋。這些石頭人站立在巨大的石頭平台上,臉部的表情十分生動,有的安詳端莊,有的怒目而視,有的似乎在沉思默想,也有的滿臉橫肉,殺氣騰騰。在拉諾·洛拉科火山坡上,羅格文他們也看到許多這樣巨大的石像。
這些石像至少有10米高,都是用整塊石頭雕成的。有的石像頭上還戴著巨大的石頭帽子,耳部有長長的耳垂。
羅格文總共發現了500多尊石像,此外,在拉諾·洛拉科火山口的碎石堆裏,還躺著150尊未完成的雕像。那裏還有石鎊、石斧和石鑿等石製工具。
羅格文海軍上將認為這座小島不是“未知的南方大陸”,也不是其他探險家們(胡安、戴維斯等)所看到的小島,而是一個新發現的島嶼。他召集全體人員開了一個會,擬定了一個宣布發現一塊新土地的決議,分艦隊所有的艦長都在這一文件上簽了字。就這樣,複活節島被人發現,開始為外人所知了。
荷蘭的艦隊司令羅格文最先發現了複活節島,但是有關複活節島的準確海圖還沒有。英國航海冒險家詹姆斯·庫克希望找到這座島嶼並繪製該島的海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