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女孩不斷經曆失敗的體驗的時候,她就會產生嚴重的挫傷感,並伴隨焦慮、煩惱的情緒體驗。另外,有的女孩如果聽到別人對自己的負麵評價,或者看到自己做事沒有做好,也可能會逐漸不自信。
2.失敗不是永恒的陪伴
我們一定要告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會經曆失敗,因為失敗是一個人從青澀到成熟的必然過程。所以,不要為失敗而沮喪、傷心,應該慶幸失敗來得這麼早,越早發現失敗就能越早看到自己的不足,及時改正後就能更接近成功。所以,讓孩子看清失敗的真正價值,能夠幫助孩子建立自信。
3.鼓勵孩子去做
當女孩不夠自信的時候,遇到困難便會把事情想象得很可怕,如此就會產生恐懼。其實,現實中的恐懼,遠沒有想象中的恐懼那麼可怕。一旦著手解決,就會發現現實中的事情比想象中的要容易且順利得多。所以,鼓勵孩子大膽地去做,盡全力去做,不要太在意結果,更有利於孩子建立自信。因為做的過程就是提升自己的過程,就是認識自己和外界的過程。有了豐富的經驗,當然就有了自信。
4.多肯定女孩的優點
有的女孩雖然已經很優秀了,但是因為父母對她要求過高,導致孩子不敢對自己放鬆,而是力爭最好。但是,人無完人,沒有哪個人永遠處在最高處,於是,當有了不完美的表現的時候,她就覺得自己是無能的,自卑感就產生了。所以,不管我們對女孩的期望有多高,都不能超過女孩的能力範圍,即使有一些不足,也要肯定女孩的努力,讓女孩看到自己的優勢,這樣,她們才會有勁頭去奮鬥。
隨著女孩的成長,她們對自己的要求會不自覺地提高,這個時候,我們要看到孩子哪些表現是下了很大的決定或者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才實現的,不管孩子自己滿意不滿意,我們都要給予肯定,這樣,有利於強化孩子挑戰自己的意識。而當一個女孩不斷地做挑戰自己能力的事情的時候,她的自我效能感其實就已經很高了,已經很有自信了。
“近視”容易打退堂鼓
一位媽媽給我講過這麼一件事情。她的女兒和班裏的一位同學相約去學跆拳道,因為很多人說學習跆拳道可以強身健體、益智防身,這樣,就不會害怕被壞人欺負了。可是,學了幾天,女兒就不去了。媽媽問為什麼,女兒說:“我要學多久才能打得過別人呢?這麼浪費時間,還不如讓爸爸媽媽保護我呢!”媽媽明白了,女兒是嫌戰鬥力提升得慢。
這位媽媽說,不光這件事,很多事情女兒都會半路打退堂鼓。比如,去超市買東西,如果這家超市沒有,媽媽要去另一家超市看看的時候,女兒就會說:“買別的吧,下次再去那家唄!”
媽媽問:“女兒這樣,是不是眼光看得太近了啊?這樣善變,沒有堅持力,將來怎麼能夠做成一件事啊?我真擔心她有一天做飯的時候,突然不想做了,那一家人還不得餓肚子啊。”
我覺得這位媽媽的想法有一定的道理,如果一個孩子隻盯著眼前,那麼,她就會錯過人生的很多美好風景,因為很多事情是需要堅持和等待的,否則,永遠到達不了目的地。
堅持,讓人生不一樣
如果我們要討論哪個特質對於成功的貢獻最大,我覺得一定是堅持。即使有的聰明人輕易就獲得了成功,如果他不堅持,那麼他遲早有一天會被一個堅持做下去的“笨人”趕上,因為堅持就是勝利。
有一個特別有名的故事,我覺得缺乏耐性的孩子非常有必要讀一讀。蘇格拉底是古希臘有名的大哲學家,他在教育上特別擅長循循善誘地啟發學生。有一天,他對學生們說:“今天咱們隻學一件最簡單也是最容易做的事。每個人把胳膊盡量往前甩,然後再盡量往後甩。”說著,蘇格拉底示範了一遍,“從今天開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嗎?”
學生們都笑了:這麼簡單的事,有什麼做不到的?過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問學生們:“每天甩手300下,哪個同學堅持了?”有90%的學生驕傲地舉起了手。又過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再問,這回,堅持下來的學生隻有八成。
一年過去了,蘇格拉底再次問大家:“請告訴我,最簡單的甩手運動,還有哪幾位同學堅持了?”這時,整個教室裏,隻有一個學生舉起了手。這個學生就是後來成為古希臘另一大哲學家的柏拉圖。
可見,即使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如果堅持不懈地做下去,也是很不容易的,但是,誰做到了堅持,誰距離成功就近。
為什麼甩手這樣簡單的事情,有那麼多學生都難以堅持呢?因為堅持需要控製自己,而對於孩子來講最難的事情就是控製自己;另外,堅持需要抗拒乏味,同樣一件事情,做久了就會覺得沒有樂趣,便難以堅持了。所以說,堅持不容易,要孩子具有堅持到底的品質,需要家長從孩子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