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子也要有堅持力
要培養一個能堅持的女孩,父母首先不要因為自己的孩子是女兒,自己家境好,就認為女兒不需要像男孩和家境一般的孩子那樣去拚搏,而要覺得堅持是一個人的基本意誌品質,擁有了堅持力才能把握住自己,掌控好自己要做的事情。這樣,培養堅持力才具有可行性。
1.采用目標激勵法
我們知道,目標是對未來計劃的預期,是引導和保持行為動力的一種方法。目標是一個可以預期的結果,當一個人有了某個目標後,就擁有了為實現這個目標不懈努力的勁頭。所以,目標具有激勵的作用。
如果我們經常跟女兒一起製定目標,就會對女兒有一定的推動作用。比如,我們想培養女兒晨跑的習慣,就可以通過設置目標的方式來實現。第一階段,我們可以把目標設置得小一些,比如,跑1公裏;堅持一段時間後,女兒如果能夠接受,那就進入第二階段,適當地把跑步的路程延長。當然,這一目標堅持了一段時間後,還可以進入第三階段、第四階段……
總之,我們采用設置目標的方法,對女兒的鼓勵作用很強大。隻是要注意,為了不讓女兒“望目標生畏”,我們可以采用“分段實現大目標”、“得寸進尺法”等。不要擔心我們這麼做會引起孩子反感,因為孩子本身是積極、向上的。當女孩堅持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她們的興趣就會被逐漸培養起來,她們那種往上發展的積極性就會被激發出來。
2.把握好讓女孩堅持的前提
當女孩做一件事的時候,我們都希望她能夠把事情做完。如果她們半途而廢,我們就會不高興,有的家長甚至會嗬斥女兒幾句。其實,孩子不能堅持做完,是因為自我感覺變差,她們心裏也會很不舒服。而且大腦裏因為有了“這件事我不行”的記憶,以後遇到類似事情就會有一種本能的逃避心理。所以,越是年齡小的女孩,挫折對她們的傷害越大。反之,成功對她們的鼓勵也會越強。
所以,我們要想讓孩子堅持下去,就要事先考慮周全,要想到女孩的承受能力和事情的難易度,隻有二者相匹配,才能鍛煉孩子的能力,培養孩子的堅持力。否則,會導致孩子產生挫敗感,不利於孩子的心理發展。
3.不要急功近利
如果我們太急功近利,恨不得孩子學幾天就會彈整首曲子、沒進過廚房就能炒出一盤味道不錯的菜,那麼,我們就會嫌棄孩子能力不夠。這樣急功近利的做法就把顛倒了的科學規律直接灌輸給了孩子,使得孩子變得沒有耐性、不懂堅持。所以,我們做家長的不能太急功近利,而需要循序漸進,讓孩子自然成長。
知足的女孩,很美麗
曾經聽到一位老師這樣講一位女孩,說他們班的郝明明雖然學習上不拔尖,各方麵也不爭先,但是特別有人緣,很招人喜歡。每次自習課,他站在講台後,都覺得這個女孩看著就舒服,長相雖然不是那種天生麗質型的,但是氣度卻不差,一張小臉上無時無刻不在散發著“享受我自己的幸福,不耽誤別人快樂”的訊息。
在班裏,這個女孩對誰都一視同仁,沒跟同學吵過架,即使吃虧了也看不出委屈,更不會爭執不休,默默走開後就做別的事情去了。但是,女孩不傻,在跟自己不投脾氣的人麵前較少說話。學習任務她完成得很及時,班裏的工作她也都積極參加,尤其勞動的時候,她總是做得最快最好。有一次班裏大掃除,因為有其他的活動,很多同學都忘記了,這位老師去班裏查看,就看到她自己在默默地掃地。
這位老師說:“我經常琢磨這個女孩的性格,後來我想,這是一個有智慧的女孩,她的索取心、計較心較少,所以願意付出。這樣的心性使她看上去更加從容、美麗。她自己也很快樂。”
快樂的前提:知足
曾經有朋友問我,你認為一個人是應該知足常樂,還是應該不斷進取?我說,你認為知足常樂和不斷進取是相悖的嗎?其實二者是互相促進的啊!她不解。我說,知足是一種心態,是對自己已經得到的東西的滿足,這樣的人精神會非常愉悅!當然,知足者雖然滿足於當下的狀態,但是,他們仍然是孜孜以求的,因為他們更加懂得不進則退。他們看明白了事情的發展規律,懂得當下隻是自己人生路上的一個階段,以後怎麼樣,跟當下緊密相連,因為當下的做法決定著自己以後的狀態。因此,知足的人是快樂的。因為他滿足於當下,因為他知道未來的路怎麼走,因為即使“深陷溝渠也能仰望青雲”。
如果一個人不知足,那麼就會對當下的狀態總是處於一種不滿足、不滿意的狀態,內心無法保持平衡,就不快樂了。有個非常著名的故事,充分說明了不知足的人的心理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