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放手,讓女孩邁向幸福婚姻的大門(1)(3 / 3)

如果我們認識到婚姻的敏感期是孩子對於成人世界的婚姻關係的最初認識,讓孩子看到自己對愛人忠誠、友愛的一麵,同時也能參與到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去,那麼,孩子的這個敏感期就會度過得非常順利。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女兒非常喜歡班裏的某個小朋友,吵著要和對方結婚。如果對方不喜歡女兒,而是和別的小朋友關係好,這個時候,女兒一定會很傷心,甚至會哭泣。這時,我們就要引導孩子:“喜歡是兩個人的事情,看看你喜歡的小朋友中,有沒有喜歡你的?”如果孩子這麼去做,就等於認識到了在愛人選擇中的一個很重要的道理,那就是不能一廂情願。

如果女兒的婚姻敏感期度過得比較順利,那麼吵著要和某個男生結婚的次數就會變少,因為女兒的心智已經發展進入到了下一個敏感期。如果我們每天把孩子關在家裏,不讓孩子去幼兒園,或者在幼兒園裏自由玩耍的時間比較少,再或者孩子一提結婚的事情我們就製止孩子,那麼,孩子就沒有機會深入發展同伴關係,沒有機會發展小小“戀情”,“婚姻敏感期”的發展也就會受到阻礙。這樣的話,孩子就可能在後來的某個階段——小學或者初中,重新對某個異性發生興趣,或者熱衷於公主、王子、戀愛、親吻、結婚等話題。但是,這個階段,孩子已經有了新的成長任務,往往難以完美地修複缺失的生命曆程。

所以,尊重孩子的婚姻敏感期,就是尊重孩子的生命發展曆程,給予了孩子正確的家庭教育。那麼,我們家長怎麼做才能幫助女兒順利度過婚姻敏感期呢?

順利度過婚姻敏感期

要想幫助孩子順利度過婚姻的敏感期,以下幾點是我們需要做到並注意的:

1.清除腦子裏的“邪惡”觀念

不要以為孩子一說“結婚”、“愛”這些字眼,就覺得是受了父母或影視劇影響,從而拒絕回答,並勒令孩子以後不要這麼說。其實,這些都是我們自己的想法。孩子並沒有學壞,他隻是在進行著自己生命發展一定要經曆的事情。我們隻有先清除自己腦子裏出現的這些念頭,才能正確對待孩子眼裏的“愛”和“結婚”。

2.看到女孩和異性交往的好處

任何一種能力都不是生下來就擁有的,而是在生命發展的過程中不斷習得的,戀愛的能力也一樣。我們可以想象一個不會與人相處的人,交往能力有限,將來肯定不具備與異性相處的能力。事實證明,很多人因為不懂得與異性交往的技巧,到了一定年齡戀愛就會受阻。而婚姻敏感期到來的時候,女孩喜歡和男孩交往,我們要支持孩子的這一表現。

當女孩說要和男孩結婚時,我們可以對她說:“孩子,你真是好眼光。那個男生很懂禮貌啊!你可以和他交朋友的。”總之,不管女孩喜歡男孩還是女孩,都有利於她學習交往技巧,從而奠定與他人交往的基礎。

青春期,可能是未來婚姻美滿的一道坎

小婷家有三個孩子,她是老大,由於家裏負擔較重,再加上小婷又不愛學習,所以十三歲的小婷就已經輟學在家,幫著家裏照顧生意,做家務。小婷第一次離家出走是在1月27日,農曆臘月二十四那天。當家家戶戶都在忙著準備年貨時,小婷的家人卻因為她的離家出走而焦急萬分。在民警的幫助下,大家找到了小婷。但是,小婷不願意回家,因為家裏人總是打她,她認為家人都不喜歡她,什麼事情都讓她做。從那以後,小婷似乎就對出走“上了癮”。截至4月底,在近三個月的時間裏,當地派出所接到小婷離家出走的報警電話就達到十餘次,而每次民警都在第一時間找到了小婷。

民警們逐漸發現,小婷離家出走呈現出一定的規律,她的停留地都是離家不遠的地方,她出走的理由慢慢地變成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諸如不願意幹家務、不給零花錢等等。稍有不如意,她就要離家出走。

那麼小婷為什麼會對離家出走“上癮”呢?小婷的理由很充分:每次離家出走後回家,家裏人都會對她很好,可是一段時間後,小婷就感覺家裏人又開始對她不好了,於是她就以離家出走來“懲罰”家裏人。

看到這裏,我們都能察覺出這個家庭的教育方式有問題,於是,就培養出了一個會威脅別人的孩子。試想,如果一個孩子養成了與家人有一點分歧、自己感到不痛快就離家出走的習慣,那麼,有一天走進婆家,也會很難和婆家人相處的。這或許還有一些餘地,因為婆家畢竟也是家。如果在工作中也這樣,與領導、同事有一點分歧就離開公司,那麼,恐怕沒多久就會被炒魷魚。這個故事提示我們,在孩子進入青春期後,我們不但仍然要關注孩子的性格培養,而且要結合孩子這個階段的心理特點,給予特別的嗬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