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真實的美聯儲20(1 / 1)

第四章後危機時代美聯儲麵臨的全球經濟挑戰

還原真實的美聯儲第四章後危機時代美聯儲麵臨的全球經濟挑戰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先由美國的次貸危機發酵,隨後雷曼兄弟破產造成的金融恐慌迅速蔓延,形成一場橫掃世界的金融海嘯,把危機推向高潮。麵對這場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全球金融危機,美聯儲、財政部和其他政府機構不得不使出渾身解數,盡力避免大蕭條的悲劇再次發生。經多方共同努力,金融市場在2009年之後逐漸恢複平靜。

隨著2011年歐洲債務危機惡化,全球金融市場再起波瀾,但歐債危機的影響主要集中在南歐的“歐元豬國”,並沒有在美國和全球金融市場引起太大動蕩。未來全球經濟仍然會繼續受到歐債問題困擾,但基本可以排除發生類似2008年的世界金融海嘯。全球經濟在未來幾年更可能經曆一個危機後的複蘇休整期。

美國經濟進入複蘇通道並不代表美聯儲等機構就真的可以高枕無憂了。美聯儲要麵臨如何在不引起市場劇烈波動的情況下,逐步退出量化寬鬆的問題。根據國家經濟研究局的標準,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經濟衰退在2009年6月就已經結束,但金融危機對美國經濟的負麵影響遠遠沒有隨之消失。美國2009年之後的經濟複蘇異常緩慢,造成失業率居高不下,長期處在8%之上。正常情況下,美國失業率隻有5%~55%。為了幫助美國經濟加速複蘇,降低失業率,美聯儲推出多輪量化寬鬆政策:通過購買大量政府長期債券和“兩房”發行的房地產抵押債券來壓低長期利率,刺激企業投資和居民消費。這些政策不可能無限期持續下去。美國經濟明顯複蘇後,美聯儲如何從這些量化寬鬆政策中全身而退?退出過程中美聯儲將主要麵臨哪些難題?退出量化寬鬆政策對美國經濟以及全球金融市場會造成什麼影響?

全球範圍而言,歐洲債務危機還在繼續。歐洲今後走勢如何?日本政府史無前例的量化寬鬆政策能否重振日本經濟?這些政策將如何影響日元走勢?對全球尤其是東南亞國家將造成什麼影響?目前中國人均GDP達到很多國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水平。加上人口老齡化和自然環境惡化等負麵因素,中國經濟未來幾年是否會出現經濟增長減速?經濟增長減速的後果是什麼?全球經濟麵臨的這些挑戰不僅僅是美聯儲必須關注的問題,它們對中國經濟今後的走勢也至關重要。

除了這些挑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也暴露了很多之前被忽略的問題,需要認真總結。次貸危機最大的教訓和收獲來自金融市場。美國通過了加強金融市場監管的《多德弗蘭克法案》,提升了美聯儲的監管職責;同時,美聯儲和財政部、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等其他金融監管機構的合作也得到加強。這些政策變化背後的邏輯是什麼?中國等新興國家在發展本國金融市場的過程中可以從美國的次貸危機中吸取哪些教訓?美國金融市場中的這些變化對其他國家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另外,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也徹底顛覆了20世紀80年代以來很多對貨幣政策和國際金融製度的共識。比如危機之前,美聯儲等中央銀行的主要職責是通過調節利率來穩定通脹和就業。監管金融市場和如何控製資產泡沫被放在一個相對次要的位置。另外,多數人認為零利率下限的問題對美國等發達國家而言隻是理論上存在,現實中基本不會出現。因此零利率下如何執行貨幣政策的問題沒有受到重視。2007年次貸危機徹底顛覆了這些觀念,讓大家意識到零利率不隻是一種傳說,不僅可以發生在日本身上,一樣可以出現在經濟相對穩定的美國和歐元區。美國的緊急貸款和量化寬鬆政策在美國曆史上也是史無前例。就目前而言,這些政策利大於弊,但仍然有很多經驗和教訓值得分享。

本章將對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全球經濟進行一個總結。這裏,我主要討論兩個話題:1. 全球經濟在未來幾年將麵臨哪些主要挑戰?2. 2008年金融危機帶來了哪些經驗和教訓?如何避免類似危機未來再次上演?這兩個話題牽涉範圍非常廣,很難做到麵麵俱到。所以我隻重點討論幾個自己認為最關鍵,或者和我的研究聯係最緊密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