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真實的美聯儲22(2 / 3)

“大而不倒”給穩定金融市場出了一個難題。這些金融公司足以對整個市場造成影響,因此當這些金融市場的巨無霸麵臨破產時,美聯儲等中央銀行有很強的動力要救助它們,維持金融市場穩定。但如果這些“大而不倒”的金融機構知道自己出現危機時,美聯儲不得不拉自己一把,它們平時就會肆無忌憚地進行高風險投資。賺錢時,管理層可以收取高額回報;萬一出現危機了,就尋求美聯儲和財政部的救助,讓納稅人埋單。

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是為房地產抵押債券提供的各種保險。當房地產價格牛氣衝天的時候,基本沒有房地產貸款違約,所以沒人找保險公司索賠。此時保險公司的工作就是按時收取保險費,利潤自然高得驚人。但保險公司應該未雨綢繆,留有充足資金以備後患,等未來市場轉向時,保險公司有足夠資金賠償保戶。但如果保險公司知道自己“大而不倒”,出現危機後政府會來救助自己,它就不會準備那麼多的資本金,而是把這些資金用來投資高風險高回報的金融產品。萬一出現危機了,可以坐等政府埋單,這種情況顯然並不公平。如果“大而不倒”的公司平時享受了高風險帶來的高利潤,那麼風險到來時也應當承擔相應損失,而不應由納稅人買單。因此,如果“大而不倒”的問題解決不好,金融市場就會真的成為大金融家冒險的樂園,對普通納稅人而言非常不公平。

很多人會困惑為什麼美聯儲參與了對AIG和貝爾斯坦公司的救助,卻讓同屬於“大而不倒”的雷曼兄弟破產?美聯儲救助一個金融機構的標準到底是什麼?假如美聯儲事先知道雷曼兄弟破產後造成的嚴重後果,還會堅持當初讓雷曼兄弟破產的決定嗎?

伯南克曾經被問到為什麼沒有救助雷曼兄弟。他回答說,如果可以選擇,他會讚同救助雷曼兄弟,因為雷曼兄弟破產會給全球金融係統造成空前的負麵影響,但當時的法律環境並不允許他這麼做。有人宣揚美聯儲可以在金融市場上呼風喚雨,不受任何限製,包括美國總統的命令,但這隻是對美聯儲權力的神化。事實上,美聯儲必須按照法律,在自己的權限範圍內製定政策。在對待雷曼兄弟的問題上,充分體現了美聯儲所受的這種法律限製。

除了看一個金融機構是否真的屬於“大而不倒”,美聯儲必須同時確定它到底麵臨短期流動資金問題還是根本已經資不抵債。美聯儲可以通過緊急貸款幫助短期資金周轉不靈的金融機構暫時渡過難關,但法律禁止救助資不抵債的銀行或者金融公司。因此銀行等機構向美聯儲申請緊急貸款時,必須提供價值超過貸款量的抵押資產。償還貸款後,美聯儲再把這些抵押的資產還給貸款人。萬一貸款人破產,無法償還貸款,美聯儲可以拍賣這些抵押資產來彌補貸款損失。資不抵債的公司基本無法提供足夠的抵押資產,美聯儲無法救助它們。

2008年雷曼兄弟破產前夕,美聯儲幫助撮合多個機構收購雷曼兄弟,但最終沒有成功。這種情況下,雷曼兄弟被認定為資不抵債,無法籌集足夠抵押資產獲得美聯儲救助。由於美聯儲在法律上無權救助雷曼兄弟,最後隻能“愛莫能助”。如果美聯儲能夠保住雷曼兄弟,避免次貸危機惡化,對美國經濟的幫助可能要遠大於救助它所需花的成本。但這種假設沒有任何意義,因為法律不允許美聯儲這麼做。雷曼兄弟破產時,美聯儲的緊急貸款項目對抵押資產的資格限製非常嚴格。隨後為了應對金融市場惡化,美聯儲放寬了一些限製,使更多金融機構可以能獲得足夠的流動資金。

那麼,美聯儲又為什麼可以救助AIG呢?因為AIG和雷曼兄弟在危機中的處境有很大差別。雷曼兄弟的資產主要集中在房地產抵押債券上,房地產市場紅火時,雷曼兄弟的利潤坐著火箭上升;但次貸危機爆發後,雷曼兄弟沒有其他資產能夠幫助彌補房地產市場上的損失,立刻一敗塗地。相反,AIG的業務更加多樣化。雖然它在房地產抵押債券上損失慘重,但在其他行業仍然有很多優質資產,尤其在得到財政部幫助後,AIG有足夠的抵押資產向美聯儲貸款,獲得維持公司運營的短期資金。但雷曼兄弟就沒有那麼幸運了。盡管美聯儲一直撮合巴克萊銀行和美國銀行買下雷曼兄弟,但這個收購計劃最終沒有成功。巴克萊銀行和美國銀行等投資者對雷曼兄弟的資產情況非常不樂觀,認為它已經成為負資產,沒有了收購價值。巴克萊銀行最後雖然答應收購,但收購方案被英國政府否決。這種情況下,美聯儲無法對雷曼兄弟實施緊急貸款救助。

由於法律限製,美聯儲不能動用納稅人資金救助資不抵債的金融機構,美聯儲貸款時非常謹慎。美聯儲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提供的所有緊急貸款最後都連本帶息全部收了回來,沒產生一筆壞賬。有人宣揚美聯儲在金融危機期間對金融機構的救助是利用納稅人的錢補貼華爾街,這種說法顯然隻是訛傳。美聯儲的貸款項目不僅沒有補貼華爾街,還從它們那裏賺了大量貸款利息,其中僅美聯儲對AIG的救助貸款就獲得了180億美元的利潤。這些利潤最後全部上交到國庫,幫助緩解美國政府的債務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