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尹其人

據《帝王世紀》記述,伊尹一生輔佐商朝五代帝王,年逾百餘歲而壽終正寢。伊尹死時,太甲之子沃丁以天子之禮厚葬伊尹,表達商王室對伊尹盡忠盡效商朝的豐功偉績,給予充分地肯定。

從《史記》、《尚書》等重要曆史古籍中我們了解到,伊尹在夏朝末年,來到商湯處,替湯出謀劃策,攻滅夏桀,奠定了商朝基業。後來湯去世,伊尹扶立湯的兒子仲王。仲王死後,伊尹又扶立湯的孫子太甲為王。但是,太甲即位後,一味沉湎於酒色,不理朝政,眼見湯氏江山笈笈可危。伊尹百般規勸太甲無效,便在於桐的王陵墓旁建一宮舍,強行將太甲輸送於宮舍令其反省。伊尹自攝國政,治理大商王朝。三年過後,伊尹親自將太甲迎回都城,歸還國政於太甲,自己仍作臣相悉心輔佐。從此,太甲改過自新,勤政愛民,受到百姓擁戴。而伊尹也因此受到朝野內外一致褒獎,被後人推崇為中國曆史上著名的賢相。

不料,在伊尹去世已逾千年之後,在西晉武帝司馬炎太康年間,在汲郡戰國墓中發現了一部《竹書紀年》。該書記稱:“仲王崩,伊尹放太甲於桐,乃自立。伊尹即位,七年,太甲潛出於桐,殺伊尹;乃立其子伊陟、伊奮,命複其父之田而中分之。”

一部《竹書紀年》,使賢相伊尹成了逐君篡位的奸相逆臣。這到底又是怎麼回事?

有學者指出,《竹書紀年》中稱,太甲殺伊尹而立其子伊陟、伊奮為相於情理不通。

但是,曆史上的事情是不能靠情理來推斷的,這就給後人留下個難題,原本聖賢的伊尹究竟是還政太甲而後善終,還是逐主篡位後慘遭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