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逋隱居孤山為了什麼(1 / 1)

林逋隱居孤山為了什麼

林逋是北宋的大文人,他才華出眾為世人所讚譽。

據《宋史》一書論及林逋“善行書,喜為詩,其詞澄峽峭特,多奇句”。由此可知,林逋詩書俱佳,是名副其實的才子。

但是,才華橫溢的林逋,一生立誌不作官、不經商、不娶妻。他躲進杭州西湖中的孤山,與梅花、白鶴為伴,行書、賦詩隱居二十載,直到了結一生。

林逋在臨終前寫下詩句:“湖上青山對潔廬,墳頭秋色亦蕭疏。茂陵他日求遺稿,猶喜曾無封禪書。”這詩中或許能看出他對自己一生隱居的欣慰。

林逋獨身隱居,究竟是為了什麼呢?

用林逋自己的話講,人生的樂趣,不在於功名富貴,也不在於家庭美滿,而貴在能否選擇適合自己的誌向。林逋認為,封官、受賞未嚐不榮耀;娶妻生子,天倫之樂也未嚐不美妙,但要看這些是否適宜自己的性情,符合自己的追求。

林逋也曾背井離鄉,“放遊於江淮之間”,但他因看不慣官場上的爾虞我詐;過不慣都市裏的雜亂喧囂。他還認為,青山綠水最適宜自己的性情,梅花、白鶴最令人賞心悅目。因此,林逋在孤山上的隱居,倒也怡然自得,其樂融融。

也有人說,林逋之所以隱居山林,與他出身書香門第,卻又家境貧寒有關。

林逋自幼沉默寡言,性情恬淡。受家庭的影響,加之舊的傳統教育的負麵作用,使林逋產生了避世嫉俗的消極思想。於是,林逋視功名利祿為糞土;視人情世俗為醜惡。隻有躲進孤山,才是最好的歸宿。

但令人不解的是,林逋自己不為功名利祿所惑,而他卻再三教誨自己的侄子要在仕途上拚搏。

這又是為什麼呢?或許要用林逋的要選擇適合自己的誌向這一觀點來解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