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飛是否有個叫銀瓶的女兒
相傳,南宋抗金名將嶽飛有個名叫銀瓶的女兒。她活潑聰穎,性格剛烈,嶽飛疼愛備至,一有空閑,就親自教她習練嶽家槍。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元1142年1月27日),嶽飛被誣謀反,以“莫須有”的罪名被殺害。十三歲的銀瓶聞訊,不顧一切地趕往朝廷,欲當麵責問昏君趙構,但因宮禁森嚴無法入內。銀瓶悲憤至極,踉踉蹌蹌回到家中,縱身跳進庭院內的一口古井之中。至今古跡猶存,位於杭州延安路中段東側慶春路口的孝女井及孝女亭便是。
關於銀瓶事跡的最早文字記載,是南宋詞人周密在《癸辛雜識》中的一段話:“大學宗文廟相傳為嶽武穆並記銀瓶娘子。”大意是:有個大學宗文廟,是為紀念嶽武穆(嶽飛死後封號)和銀瓶娘子所建。
到了元初,銀瓶已經正式跟從嶽飛享受祭祀了。據《西湖遊覽誌》記載,元朝至元年間,杭州地方官李全重修嶽王廟,廟前廳置嶽飛及其兒子的塑像,後堂置嶽飛父母、夫人及女兒銀瓶的塑像。
明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浙江按察使梁材把銀瓶殉節處正式題名為“孝娥井”,並為銀瓶塑像建亭。
但是,有學者對是否確有銀瓶其人提出兩點疑問:
一是銀瓶既殉孝,豈不經禦旨追贈?宋孝宗時,嶽飛冤案平反,皇帝命令訪求嶽飛的子孫,嬰兒以上皆加官,女性年齡尚小的,如果已經訂婚,就給她未婚夫加官。嶽飛有個女兒名叫安娘,她的未婚夫高祚,被賜官承信郎,但隻字未提銀瓶。
二是嶽飛的孫子嶽珂所編《金陀粹編》一書也不曾提及“銀瓶”二字。清代學者俞木越在《銀瓶征》中說:南宋嘉泰四年(公元1204年),承務郎嶽珂寫給皇上的《忠武行實》二卷,卷末詳細記載了嶽飛家屬的名字,惟獨沒有銀瓶。
銀瓶是否確有其人,缺乏可靠證據,是一大曆史疑案。明景帝是有病而亡嗎
公元1457年2月17日,明景帝朱祁鈺突然死於宮中。明景帝死時已不是皇帝,他是剛剛被自己的哥哥、英宗朱祁鎮攆下皇位,重新回到先前英宗封他的王位上。
對於明景帝的死,明人大多諱莫如深。從《天順目錄》、《明史竊》、《皇明從信錄》、《皇明資治通紀》等諸多史籍中,僅記明景帝“薨”,或唐妃等人殉葬事,從未涉及明景帝的死因。隻有在《英宗實錄》中記述:明景帝因病日重不治而亡。
後來,有個叫陸钅弋的人,寫了一篇《病逸漫記》,披露明景帝的死因:“景帝之崩,為宦官蔣安以帛勒死。”
陸钅弋說得是否準確,也沒見到拿出什麼證據來。不過,若從明景帝死前發生的一係列事情來看,或許能窺見其端倪。
1449年,瓦剌軍在首領也先的率領下兵犯明朝屬地。其時,宦官王振挾英宗出征,不想發生兵變,英宗淪為也先的階下囚。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當時的郕王朱祁鈺繼承皇位,始稱代宗,年號景泰。
一年之後,英宗被釋還京,代宗朱祁鈺尊英宗為太上皇深居南宮,並對南宮嚴密封鎖以防不測。
終於有一天,這位離開皇位達8年之久,一直過著軟禁生活的英宗,在愛將石亨等人發動的兵變中,重新登上了皇帝的寶座。
一朝大權在手,英宗毫不客氣地又將朱祁鈺廢為郕王。英宗還屢下詔旨,陳述這位作了8年皇帝的兄弟“不孝、不義”等罪狀。
離開皇位僅一個月,明景帝就一命嗚呼了。在此之前,用他自己的話講,隻是“偶有寒疾”。
明景帝死後並未葬入他生前為自己建造的平壽宮,而是同那些早亡的公主葬在一起。惟一受到皇帝禮遇的是,他的墓中有他心愛的唐氏等妃嬪陪葬。據說諸妃中僅有汪妃幸免,因汪妃曾被明景帝所廢。這也算是“一朝天子一朝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