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遠古時代,人們就發現了銀。在大自然中,有純淨的銀胃塊存在,它銀白閃亮,放出月亮般的光輝,不會生鎊;但如果遇到空氣中的硫化氫,表麵就會逐漸發黑。
自然界裏發現的最大銀塊重13.5噸。此外,在地下岩層裏分散蘊藏著許多銀的化合物,如氯化銀、硫化銀、砷化銀等。
銀閃爍白光,又容易提煉,引人注目。
早在4000多年前,我國巳發現了銀。《禹貢》一書,把黃金、白銀和紫銅並列一起,稱為“唯金三品”。
在古代,銀除了做貨幣、首飾和裝飾品外,更多用來製作銀質餐具;如銀酒杯、銀碗、銀筷和銀湯匙等。
據古書記載:公元前5世紀,波斯國王賽勒斯用“神聖的銀器皿”盛自己的飲水。印度經書中把白熱的銀放進水中,使水淨化。銀的梵文意思是“明亮或淺色的”,因為純銀是美麗的白色金屬,其拉丁文名字也源於此。
現在,銀在生產和生活方麵都有廣泛的用途。最早的鏡子背麵是鍍銀的,暖水瓶膽製造時也要用這種鍍銀技術。銀是感光材料的主角,電影和照相膠片是用溴化銀製作的,全世界每年用在這方麵的銀多達150噸。
在現代醫學上,人們將1%的硝酸銀溶液作為治療眼結膜炎的常用藥。銀本身具有殺菌作用,采用銀紗布覆蓋潰爛的傷口,可迅速消除感染,還不會粘連皮肉。用銀線可縫合傷口。銀帶用來固定斷骨,銀片用來填補腦殼上的破洞。銀是醫生最早使用的“親生物”金屬。人類很早就發現,奶放在普通的瓷碗裏,過些時候就會發臭,可是盛在銀碗裏的奶好多天都不會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