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男士日常疾病老偏方(3)(3 / 3)

祛風通絡隻需它

症狀:風濕邪症

老偏方:涼拌茄子。

藥理:茄子性涼、味甘,有清熱止血、消腫止痛、祛風通絡、寬腸利氣等功能,所以在這個季節多吃些茄子能降“火氣”,除秋燥。

茄子不僅是價廉物美的大眾蔬菜,還是種食療佳品。除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外,還有一點與其他蔬菜不同,就是富含大量維生素P。維生素P是黃酮類化合物,有助保持心血管正常功能。因此,茄子對動脈硬化症、高血壓、冠心病和壞血病患者都非常有益。此外,國外研究結果表明茄子還是蔬菜中的“抗癌強手”,其含有的龍葵堿成分能抑製消化係統腫瘤增殖,對防治胃癌有一定效果。

我們在市麵上最常見到的是長茄子和圓茄子,它們到底有什麼不同呢?長茄子和圓茄子在營養上並沒有太大差別,隻是在口感上略有不同。長茄子皮中的水分含量更豐富,纖維也較細,所以質地柔軟。而圓茄子皮中水分較少,纖維較粗,口感相對硬些。所以烹飪時,圓茄子多以炒燉為主,而長茄子多以涼拌茄為佳。

茄子做法有很多,煎炒烹炸都能烹飪出美味,但需要選擇健康的吃法。很多人做茄子時,喜歡用油炸或“過油”燒茄子,雖然美味,但高溫會造成茄子中營養的嚴重損失,其保健作用也就大打折扣了,而且高熱量高油脂的攝入也對身體不利。因此,在茄子的所有吃法中,涼拌茄泥最健康。

首先,拌茄泥加熱時間最短,隻需大火蒸熟即可,因此營養損失最少。其次,拌茄泥用油最少,蒸好茄子搗成泥後,隻需稍微淋一些調味汁即可。最後,拌茄泥的吃法營養吸收最完全,因為它不用削皮,而茄子皮中含有大量的生物活性物質。

拌茄泥的調味汁最好用橄欖油、芝麻醬、蒜泥和少許鹽。需要注意的是,茄子屬於性涼食物,如果最近腸胃不適,就要少吃些,否則會加重腸胃的負擔。

茄子性涼、味甘,有清熱止血、消腫止痛、祛風通絡、寬腸利氣等功能,所以在秋季多吃些茄子能降“火氣”,除秋燥。而秋天剛收成的茄子被稱為“秋茄”,帶有獨特的清香,口感細嫩,因此風味比普通茄子更勝一籌。

補氣先要補肺

症狀:肺氣不足

老偏方:多進食白色食物,比如白豆、白木耳、山藥等。

藥理:中醫理論認為,白色入肺。

“氣色”這個詞很多人都應該聽說過,那麼,“氣色”究竟指的是什麼,為何能用來衡量人的身體狀況?

其實,氣色這個詞得拆開來看,“氣”在中醫學中指的就是先天的元氣和髒腑經絡之氣,由腎中精氣、脾胃水穀之氣和肺中清氣等組成,分布在全身各處;而“色”指的就是人的外表相貌,所謂“有諸內,必形於外”,內在的氣與外在的色是存在聯係的,因此曾國藩才在他的相麵書《冰鑒》中說:“人以氣為主,於內為精神,於外為氣色。”一個人的身體好壞、體內氣足與不足,能從外表的臉色中一窺即知;而一個人的臉色要紅潤好看,最根本的也就在於要補氣。

而說到補氣,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補肺氣。因為中醫認為肺主皮毛,也就是說,肺髒通過它的宣發作用把水穀精微輸布於皮毛,以滋養周身皮膚、肌肉。肺氣不足不僅會影響皮膚的暗淡與粗糙,更重要的是,還會引發各種病症。同時,肺與大腸還互為表裏,如果肺火肅降,那麼大腸也可能傳導失常,導致大便困難。而眾所周知,便秘又會影響人體排毒,毒素在體內越積越多,各類大大小小的毛病都會接踵而來。不僅如此,肺氣不足還容易引發風疹、過敏等病症,如果肺熱上升,痤瘡、酒渣鼻、牛皮癬等症狀也會不勝其擾。

所以,要想養出一身光滑細膩、滋潤健康的皮膚,絕對不能忘了補肺氣。尤其是在季節變幻的時節,比如冬春之交,或者秋冬時節,天氣幹燥寒冷,正是肺部特別容易受到侵襲的時候。此時更應該選用一些補肺潤燥的食譜,給自己的肺穿上滋潤溫暖的“外套”。

補肺的食物首選白色,因為按照中醫理論,白色入肺,比如白豆、白木耳、山藥等都可以。除此之外,還有許多清肺補肺食物,比如白木耳、百合、鮮藕、豬肺、海蜇、柿餅、枇杷、荸薺、無花果等。有條件的還可以適當用些藥膳,如清燉水鴨、百合、甲魚、生地、北芪煲、豬肺、黨參等,或者用淮山、北沙參、麥冬、五味子煲湯,再加蜂蜜水調和,常喝能有益於補肺氣。比如有一道“黑木耳紅棗瘦肉湯”,就非常適用於那些氣虛血淤的人,尤其是麵部有色斑,麵色萎黃、黯黑者。黑木耳能涼血止血、健脾潤肺、滑腸解毒;而紅棗健脾益氣,滋潤肌膚;瘦肉益氣養血,健脾補肺,三者合用,具有潔膚去斑,美容護膚之功。

當然,一個人的肺氣強弱,不僅與飲食習慣有關,也與生活習慣有關。所以女性朋友補肺氣,除了要通過飲食、藥膳來加以滋補,更要注意養成規律的生活。比如熬夜、抽煙等,都很有可能導致“肺氣弱”,生活在汙染嚴重的環境中,也容易使肺部受到侵襲。所以要使肺氣足起來,一定要摒棄不良的生活習慣,不健康的生活環境也應該加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