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男士日常疾病老偏方(4)(2 / 3)

苦瓜味苦性寒,爽口不膩,人吃了以後,會感到涼爽舒適。每逢夏天,人們因炎熱不思飲食之際,若以苦瓜做菜佐食,可以開胃健脾、清熱解暑;如以苦瓜泡成涼茶飲用,也能解暑逸神,使煩渴頓消。

據測定,苦瓜中所含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等,在瓜類蔬菜中都是較高的。特別是維生素C的含量每百克中高達84毫克,約為冬瓜的5倍、絲瓜的10倍、黃瓜的14倍、南瓜的21倍,居瓜類之冠。苦瓜是蔬菜中唯一以“苦”而獨具特色的瓜果菜,其含有的苦味素可刺激胃口,增進食欲,多少年來一直作為夏令的良蔬,深受人們的喜愛。

苦瓜不僅是一種佳蔬,也是一味良藥。中醫認為,苦瓜有清邪熱,解勞乏,清心明目,益氣壯陽之功。用它治療胃熱痛、濕熱痢疾、嘔吐腹瀉及尿血等症頗為有效。近年來,科學家們經研究還發現,苦瓜中含有類似胰島素的物質——苦瓜苷,有明顯的降血糖作用,是糖尿病患者理想的食物;苦瓜中含有氣味極苦的金雞納霜,能抑製過度興奮的體溫中樞,起到解熱作用,且對瘧疾有顯著療效。

苦瓜味苦,烹調時為減輕苦味,可先把苦瓜切開,用鹽醃片刻,然後炒食,這樣既可減輕苦味,使苦瓜又翠又綠,還能去除裏麵的草酸,而風味獨特;或者先把苦瓜切開,放入開水浸泡片刻,再撈出烹製,也會使苦味大大減弱。苦瓜的食法很多,煎、煸、燒、炒、拌,素食或葷吃,都清爽可口,似苦猶甜,實為佐酒下飯之佳肴。

苦菜在我國各地均有生長,有根粗苗壯的大個頭,也有細葉小棵的嫩苗兒,我國民間對苦菜沒有太多的區分,但因其品種不同,口味也有差異。作為食材,廚師對苦菜也都是一概而論,但以苦菜入饌的角色,不外乎苣蕒菜、苦苣菜,苦蕒菜、苦苦菜等四五個品種。

祖國醫學認為,苦菜性寒味苦,能清熱涼血,安心益氣,解毒明目……現代營養學研究表明,苦菜富含蛋白質、胡蘿卜素、粗纖維、鈣、磷、鐵等多種營養物質,荒年可當糧,盛世宜佐餐,既是家常野蔬小菜,又是夏季食療養生之良品。

苦菜鮮嫩爽脆,本身味苦,但回味甘甜。如不太喜歡苦味,可先將苦菜過水,而後再涼拌生吃,體會苦中甘甜的獨特味道。把新蒜搗成泥,加入香油、醋、鹽攪拌開,澆到鮮嫩的苦菜葉上拌勻吃,清脆爽口,酸辣鮮香,再來一瓶冰鎮啤酒,炎熱之中給人透心清涼,好不爽快。苦菜熟食則可炒可燒,配以豆腐、豆筋,炒製一清二白,口感細膩,是清熱消暑之佳肴。苦菜過水後改刀,既可做麵條配菜,也可直接和入麵中做菜團子、煎菜合子,做餡包包子、包餃子也未嚐不可。

萵苣,又叫萵筍、千金菜等。據宋代陶穀《清異錄》記載:“咼國使者來漢,隋人求得菜種,酬之甚厚,故名千金菜,今萵筍也。”李時珍則曰:“萵菜自咼國來,故名。”

萵苣肉質潔白細膩,含有豐富的營養。據分析,每百克萵苣含蛋白質0.6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1.9克,鈣7毫克,磷31毫克,鐵2毫克,還含有多種維生素。而其葉的營養價值則更高,每百克中含鈣可達110毫克,約為莖的15.6倍;胡蘿卜素2.24毫克,約為莖的112倍;維生素C31毫克,約為莖的31倍。

萵苣性涼味苦,冷食可利五髒,通經脈,開胸膈,利氣,堅筋骨,去口氣,白牙齒,明眼目,通乳汁,利小便,以及消食、殺蟲、解蛇毒等。萵苣葉營養價值很高,不可隨手棄之,可將其焯後加入調味佐料涼拌而食,或醃過曬幹拌以香油蒸食;或略放鹽,拌入麵糊,以油炸食,都是很有風味的美食。但不論采取何種吃法,烹調萵苣都要以淡為貴,不可放鹽過多,過鹹則味惡。

此外,可清熱降火的蔬菜還有西瓜、黃瓜、絲瓜、冬瓜、甜瓜、番茄、芹菜、生菜等,可在夏季適當吃些。

好食材巧妙預防老年癡呆症

症狀:老年癡呆症

老偏方:多食蘋果、香蕉。

藥理:果汁中的酚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夠阻止有傷害性的物質和毒素進入神經細胞,從而保護神經細胞免遭破壞。在這三種水果中,含酚最多的是蘋果,其次是香蕉和橙子。人們在日常飲食中經常進食這三種水果,對預防老年癡呆症很有益處。

老年癡呆症,是由於神經退行性變、腦血管病變、感染、外傷、腫瘤、營養代謝障礙等多種原因引起的一組症候群,是病人在意識清醒的狀態下出現的持久全麵的智能減退,表現為記憶力、計算力、判斷力、注意力、抽象思維能力、語言功能減退,情感和行為障礙,獨立生活和工作能力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