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全球約有3650萬人患有癡呆症,每7秒就有一個人患上此病,平均生存期隻有5.9年,是威脅老人健康的“四大殺手”之一。在中國,65歲以上的老人患病率高達6.6%以上,每增加5歲,患病率增長一倍,3個85歲以上的老人中就有一個患老年癡呆症。保守估計,全國老年癡呆患者高達800萬以上。
研究表明,多吃蘋果、香蕉和橙子有助於降低罹患老年癡呆症的風險。蘋果、香蕉和橙子是人們生活中常吃的水果,不僅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而且還含有一種抗氧化物質——酚,它對人的腦神經細胞具有保護作用。
科研人員在研究這三種水果的果汁對神經細胞的作用時發現,果汁中的酚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夠阻止有傷害性的物質和毒素進入神經細胞,從而保護神經細胞免遭破壞。在這三種水果中,含酚最多的是蘋果,其次是香蕉和橙子。人們在日常飲食中經常進食這三種水果對預防老年癡呆症很有益處。
另外,中醫辯證學認為,腦髓空虛是老年性癡呆的基本病理變化,腎氣腎精虧虛是其基本病機。大量的實驗和臨床研究表明,老年腎虛者大多腦功能下降,大腦神經細胞減少,遞質含量及遞質受體數量均下降,內分泌功能紊亂,免疫功能下降,自身免疫和變態反應增加,體內自由基的容量及過氧化物隨年齡增加而積累,而抗自由基損傷的物質如SOD含量下降。這些變化說明腎虛是老年性癡呆的重要病因。以腎虛為主要病機,以補腎填精益髓為治療遣藥,來延緩衰老,防治老年性癡呆,可以說是傳統共識。但不管病情如何變化,腎虛始終貫穿老年性癡呆的整個病程,是其最本質的特征。臨床隻要以補腎填精益髓之方防治老年性癡呆,就能取得較好療效。
在進行上述食療的同時,要配合必要的情誌治療:鼓勵老年人多參加社會活動,有輕度症狀的患者應進行力所能及的體力活動,多動手動腦,穩定情緒,減少不良刺激。聽音樂,讀書看報,或在護理人員的指導下進行適當的益智活動。
同時要進行智力訓練:勤於動腦,以延緩大腦老化。有研究顯示,常用腦、常做有趣的事,可保持頭腦靈敏,鍛煉腦細胞反應敏捷度,整日無所事事的人患老年癡呆症的比例高。老年人應保持活力,多用腦,如多看書,學習新事物,培養多種業餘愛好,可活躍腦細胞,防止大腦老化。廣泛接觸各方麵人群,對維護腦力有益。和朋友談天,打麻將、下棋等,都可刺激腦力,刺激神經細胞活力。
最後就是參加必要的體育鍛煉。研究表明,運動可促進神經生長素的產生,預防大腦退化。實踐證明,適當地參加體育鍛煉有益於健康,如堅持散步、打太極拳、做保健操或練氣功等,有利於大腦抑製功能的解除,提高中樞神經係統的活動水平。但要循序漸進、量力而行並持之以恒,方可達到理想效果。除整體性全身活動外,盡量多活動手指。
夜盲,吃點動物肝髒
症狀:夜盲症
老偏方:多食動物肝髒。
藥理:動物肝髒中富含維生素A,而維生素A是視紫紅質的“原料”,所以當維生素A缺乏時,則視紫紅質得不到足夠的補充,從而血中濃度下降,導致視杆狀細胞功能不全,對弱光敏感度下降,暗適應時間延長等,出現夜盲症狀。
適量補充維生素A可以有效地治療因維生素A缺乏引起的夜盲症。
維生素A是構成視覺細胞中感受弱光的視紫紅質的組成成分。視紫紅質由視蛋白和視黃醛組成,與暗視覺有關。暗視覺即夜盲,是對弱光敏感度下降、暗適應時間延長的重症表現,多因維生素A缺乏所致,也有先天夜盲者。主要症狀為白天視覺幾乎正常,黃昏時光線漸暗則視物不清。因麻雀等某些鳥類係先天夜盲,故又名“雀目”“雀盲”“雀目眼”。維生素A缺乏引起夜盲的主要機理如下:視網膜上有在強光下產生顏色感覺的視圓錐細胞和在弱光下產生暗視覺的視杆狀細胞。而決定暗視覺好壞和暗適應快慢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視紫紅質(視杆細胞色素)在血中的濃度。視紫紅質的合成與分解受光調節;強光下分解多於合成,弱光下合成多於分解,使其濃度逐漸達到一定的光敏感度所需水平,達到這一水平所用的時間即是暗適應的時間。因為維生素A是視紫紅質的“原料”,所以當維生素A缺乏時,則視紫紅質得不到足夠的補充,血中濃度下降,從而導致視杆狀細胞功能不全,對弱光敏感度下降,暗適應時間延長等,出現夜盲症狀。
適量補充維生素A可以有效地治療因維生素A缺乏引起的夜盲症。我國早在唐代便已應用豬肝等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治療“雀目”。
維生素A隻存在於動物性食物中,維生素A1存在於哺乳動物及鹹水魚的肝髒中,而維生素A2存在於淡水魚的肝髒中。植物組織中尚未發現維生素A。人體缺乏維生素A,影響暗適應能力,如兒童發育不良、皮膚幹燥、幹眼病、夜盲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