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第十一堂課 (3)(3 / 3)

小聰問:“那賢明的帝王到底是怎樣守禮儀的呢?”

爸爸耐心地講道:“漢朝時有位皇帝,小時候他還是太子時,有位叫桓榮的大臣是他的老師。桓榮細心教太子讀書,對太子很忠心,太子也因此很尊敬自己的老師,對老師很有禮貌。後來,太子當了皇帝,他仍像小時候一樣對桓榮尊以師禮,還親自到曾經讀書的太常府,就是現在我們所說的學校去,然後坐在老師跟前,仔細聆聽老師的教誨。老師生病後,皇帝還親自登門看望,表示對老師的尊敬,老師很感動。正因為這樣,老師桓榮將他畢生的精力都放在輔佐皇帝身上,對皇帝忠心耿耿,為皇帝出謀劃策,幫他招賢納士,成就大業。最後,老師桓榮去世時,皇帝還換了喪服,親自為老師送葬,完成最後的師生之禮。小聰是個懂事的孩子,為了自己的將來,你是不是也應該學會禮貌待人,努力贏得他人的尊重?”

小聰回答說:“爸爸,我明白了,以後我會做個懂禮貌的好孩子,不能讓人討厭我,說我是個壞孩子。”

爸爸笑笑說:“嗯,爸爸知道小聰是個好孩子,爸爸會幫你的。”

自那以後,爸爸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努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給孩子一個禮貌待人的好榜樣,小聰也比從前禮貌了許多,會經常用“你好”、“謝謝”、“對不起”等禮貌用語,遇事也會先和家人商量後再決定自己要怎樣做。看到孩子學會禮貌待人,爸媽都很欣慰。

小聰在別人的宴會上不守禮儀,亂動別人的東西,還打翻桌子,這的確是很不禮貌的行為,也讓爸爸很丟臉。但爸爸沒有當場批評小聰,而是把他帶回家上禮貌課。於是,在爸爸的耐心教導下,小聰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很不禮貌,也明白了禮貌對一個人的重要性。之後,為了讓小聰盡快學會禮貌待人,爸爸也身體力行,用自己的禮貌行為給孩子做示範,讓孩子在榜樣的力量下學會禮貌待人,也最終獲得了很好的收效。

無論何時何地,懂禮貌、守規矩都是男孩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古時楊時、遊酢拜師學藝,遇到正在閉目養神的老先生,他們不敢打擾,而老先生明知有人來訪,也不予理睬,就是為了考驗楊、遊二人。最後,楊、遊二人恭恭敬敬地在寒天雪地裏站了一天,老先生打開門時,發現二人還在等候,而外麵積雪已有一尺多,老先生為二人的禮貌所動,立刻收他們為弟子。這就是廣為流傳的“程門立雪”的故事,它告訴了人們禮貌對事情成敗有重要影響甚至決定性作用,如果楊、遊二人不懂禮貌,為一己之私而打擾老先生或沒有耐心轉頭就走,他們也不可能成功拜師。

現實社會中,有哪個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人見人誇,又有哪個家長願意自己的孩子被人批評?其實,頑皮的男孩有些不禮貌的行為也是在所難免的,但一些不禮貌的細節如果不注意糾正,長期發展下去,男孩就會養成很多不良習慣,並受到他人的譴責或排斥,最終使男孩失去很多成功的機會。因此,在男孩的成長過程中,父親們應重視家庭教育對孩子的重要作用,要從家庭生活的細節做起,教育孩子懂禮貌、守規矩。

如何教育男孩懂禮貌

1. 在平時生活中,父親首先要規範自己的行為,待人處事都要有禮貌,並且要讓孩子看到自己是怎樣禮貌待人的。

2. 父親要告訴孩子什麼樣的行為是禮貌的,什麼樣的行為不禮貌,不禮貌會得到什麼樣的不良後果等。父親可以用古今中外有名的禮貌故事教育孩子,引導孩子向懂禮貌的名人學習。

換角色接待客人

父親可以和孩子轉換角色,然後玩接待客人的遊戲。父親先扮演主人,孩子是客人,兩人模仿待客、接客的情景。父親可以請孩子坐下,為他倒茶、端水果、放電影等,孩子必須禮貌地說“謝謝”,並主動幫爸爸的忙。之後,兩人再互換角色,孩子扮演主人,爸爸扮演客人,孩子用類似的比較禮貌的方式接待客人。遊戲結束後,爸爸要點評孩子的表現,指出孩子的禮貌之處以及不足,並經常和孩子做類似的遊戲。這個遊戲不僅能訓練孩子成為熱情好客的小主人,還能教會孩子在今後生活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懂禮貌、守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