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個意義上說,丹華反倒不是損失者,而是最大的受益者。
當然,拋開這些庸人之見,而將這件事放在一個更廣泛的意義上來看,那麼我們看到,生活的安排多奇妙呀,我們看到,造物主放射出了怎樣的光彩呀!受益者不是你也不是他,受益者是人類整體。人類因為這些動人的豎琴手們,它的寂寞的路途不複寂寞。
丹華成了他們談話中的一個重要的話題。
平頭能告訴楊岸鄉的是,丹華出走後,他僅僅收到過她一封信。那時她在香港,她先在一家報館,找到了一份資料員之類的工作,後來由於語言問題,被辭退了,於是,她進了一家英語速成班學習。僅僅是這一封短函,由右及左,豎行寫的,沒有一句多餘的話。而且,來信其實不是用短函,而是用明信片形式寄的,這表明他們之間已經無秘密可言,隻是平頭出於一種失敗者的自尊,沒有將這一點說出。他隻說自那以後,她就沒有消息了。
楊岸鄉希望平頭能更多地告訴他一些丹華的事情,細枝末梢也不要放過。他一個勁地刨根問底,使得平頭都有點不怎麼高興了。
對丹華過於關心的還有黑壽山。當退居二線,成為顧問以後,他覺得沒有必要再忌諱什麼,守口如瓶了。一種深深的歉疚之意,現在開始折磨這個自由了的人。他懷念他的那早年的戀人,他思念那個遠走的他的親人。他覺得他在生活中走錯了一步,當弱小的她們需要一個男人的肩膀遮風擋雨的時候,那時他在哪裏呢?他因此而永生不能原諒自己。他想,如果讓他重新生活一次的話,他一定會作出另外的選擇的。
丹華一去就杳無音訊,甚至連給平頭來的那樣的短函也沒有給他過,這使他傷心。從而,也使他判定了,她的處境並不好,她要麼是為生活而疲於奔命,沒有時間給他寫信,要麼是還嫉恨於他,不準備原諒他。
杏子河流域治理工程告一段落後,聯合國組織投資國的代表、一些處於同樣地貌的國家的代表,以及一些專家學者來考察和驗收。膚施方麵,由市委顧問黑壽山負責陪同。考察驗收的時間大約在秋季。這是一年中陝北最好的季節。考察驗收後,聯合國對這項黃土高原治理工程,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表示了極大的滿意。在這種情況下,黑壽山趁機提出,治理整個延河流域的要求,並申明這是受白雪青書記委托,提出來的。這個要求當即被接受了。
按照黑壽山的意見,還想請北京知青金良同誌繼續負責這項工程,但是,平頭麵有難色。
九十年代初,按照政策,當年來陝北插隊的北京知青,都可以返城回京,如果他們有當地配偶的話,也可以一同帶回去。北京市也為這些回城知青安排好了單位。工種是兩種,一種是環衛工人,一種是煤炭公司。消息傳出,還留在陝北的為數不多的“老插”們,幾乎一夜之間,全部變賣了家具,辦好了手續,拔腿回城。平頭思前慮後,又和老婆商量了幾個通宵,終於決定回去。現在,他們已經和一家煤炭公司聯係好了,平頭回去做拉板車送煤球的工作,老婆則在公司裏製作煤球。
“黑書記,僅僅是為了你的挽留——你看得起我,我又幹了八年——八年抗戰,現在,放一條生路,讓我回去吧!我的力氣已經幾乎耗幹,我覺得我對得起我自己、對得起這塊土地了!”平頭說。
平頭依然稱黑壽山為“黑書記”,這使黑壽山想起昔日大權在握那陣兒,他忍不住咂著嘴巴回味了片刻。隻有那些最親近的部下,才這樣永遠以這種稱呼來稱他。
“你的事情,我給白書記說說吧!”黑壽山模棱兩可地說。他接著又補充了一句我想叫你的結局更好一點。”
“我還是想回去!”平頭繼續說。
杏子河流域治理僅僅是一個先行一步的典範,一個征服自然的豪邁事業的序曲。一場堪與那場紅色革命等量齊觀的綠色革命,一個人類假自己的手改變自身生存環境的小小嚐試。
而與此同時,在陝北高原上,綠色革命的進程同樣在每個角落進行。這是潮流,所不同的是,有的地方進程快點,有的地方進程慢些而已。杏子河流域是“點”,別的地方是“麵”,“以點帶麵”,這是黑壽山的一條工作方法。
從一九七九年開始,陝北地區連年風調雨順,糧食生產年年增長,《膚施日報》每年照例要在年終截稿時,以“第三個豐收年”、“第五個豐收年”、“第十個豐收年”、“第十一個豐收年”之類的標題,來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這一條戰線作一番總結。而每年年初,在膚施市三級幹部會召開的同時,那些交售萬斤糧戶,那些成就突出的養牛專業戶、養羊專業戶、養驢專業戶、林果專業戶、治沙專業戶等等,都要被披紅掛花,在膚施城的大街上,鑼鼓助威,走上幾個來回。
時至今日,陝北人終於實現了周恩來生前提出的“糧食翻一番”的要求。周恩來是一九七三年提出的,並且把“翻一番”的時限定為五年。但是,翻番的事在整整十七年之後,才告實現,而且實現的途徑是靠大量壓縮耕種麵積、提高單產取得的,這大約是人們所說的辯證法。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翻番實際上並沒有產生多大的意義,因為時至今日,國家倉庫和農民的糧食囤都呈現出飽和狀態。盡管膚施市政府接連發出通知,要求各級糧站都要切實解決農民“賣餘糧難”問題,但是說歸說,糧站沒有資金收購糧,收購回來也沒有糧倉可以存放,而城裏人在開放搞活以後,飲食結構發生變化,糧食的需求也明顯下降了。
在“越墾越窮,越窮越墾”這個惡性循環轉變為良性循環的同時,“越生越窮,越窮越生”的情況也得到改善。
無須諱言,這主要是靠行政命令的手段強製執行的。改變農民的生殖觀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在長期與惡劣的大自然的鬥爭中,渴望家庭有一個男孩——男丁——男人,渴望老有所養,成為每一個農民家庭的一件大事。在農民還沒有意識到節製生育的好處以前,在人口的大量增長已經使經濟的一點可憐的增長速度抵消為負增長的情況下,有時候需要一點強製。一支支的手術工作隊被趕到農村,挨門挨戶地男結女紮,即便這樣,膚施地區的人口增長率,仍超過全國平均增長率的兩個百分點。
黑壽山在他的任期,遏製住了正在走向崩潰的農業經濟,並且為工業的發展和騰飛,做了前期的準備工作,然後光榮告退,開始充當一個敲邊鼓的角色。戴眼鏡的大學生、年輕有為的白雪青,開始接替他的職務,拉起這一套車前行。
黑壽山在他行將退居二線之前,已經脫下了幾十年一貫製的中山裝,幵始穿一種帶翻領和拉鎖的茄克衫。他發現穿這種衣服有個很大的好處,遇見穿西裝的上級領導時,他可以將拉鎖拉得靠下一點,敞開脖子,這樣,再配上兩個撲撲閃閃的翻領,便仿佛西裝了;而遇見穿著四個兜,風紀扣扣得嚴嚴實實的領導,他立即將拉鎖拉到盡頭、下巴底下那個位置,這樣,便又和中山裝派保持了一致。他這樣做的目的,並不是取寵於誰,我們知道,他已經無心仕進,他純粹是為了應付各種場合,一為明哲保身,二為不影響工作而已。
白雪青從上班的第一天起,就穿了一件筆挺的西裝,並且紮了一條有些醒目的領帶,從而表明他是一個堅定的改革派,表明不論遇到什麼阻力,他都不準備回頭。知識是一個好東西,它不獨對搞學問的楊岸鄉有用,它對從亊領導工作的白雪青同樣重要,看來“學而優則仕”的用人製度還是有它的長處的。知識使他的頭腦變得敏銳,知識使他更快地更少保留地接受新的事物,知識並且使他胸懷開闊,有一攬全局的氣魄。
人們認為白雪青是一個和黑壽山同樣厲害的角色,同樣地有大刀闊斧打開局麵的本領。黑壽山的工作方法主要靠的是幾十年積累的豐富的工作經驗,而白雪青則是靠的年輕人的熱情、駕馭全局的能力和不為任何羈絆所係的實事求是態度。
黑壽山將很快就發現,白雪青有他自己的一套,你用起來的人並不等於你能永遠攥在手心,在膚施城,黑壽山時代已經過去。
白雪青計劃用三到五年的時間,大抓工業。他明白工業總產值超過農業總產值的那一天,則表明這個以農業經濟為主的閉塞地區開始它的經濟騰飛。他決心在他的任期內為這個目標服務。
黑壽山關於工業方麵的前期工作,為白雪青的實施創造了條件。在中央、省上各級勘探部門的辛勤努力下,陝北高原的煤炭儲藏量已經基本探清。這是一個天文數字:幾千億噸。中國的最大的煤田在陝北高原,世界的第三大煤田在陝北高原。當推土機推開黃土山峁的表層,露出下麵十幾米、幾十米厚的煤層時,所有的圍觀者在一瞬間都驚呆了。“長期以來,我們其實一直是端著金飯碗在討飯吃!”白雪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