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3 / 3)

在煤炭資源探明的同時,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在經過將近十年的勘探,在打了無數的廢井之後,某一天,終於從一口井噴出了石油和天然氣,燃燒的天然氣照亮了高原半邊天空。——除了中國最大的煤田在陝北之外,中國最大的油氣田也在陝北。人們這時候才記起石油這個名字,最初就是北宋科學家沈括在陝北考察後,予以名之的——“高奴有石油,可燃”等等,繼而又記起,這裏是中國內地第一口油井開鑽並取得成功的地方,那是一九〇五年的事。

交口河煉油廠的建成投產,使石油和天然氣,不再作為單純的工業原料出售,而是經過二度加工,裂化為各種工業用油,成為商品,僅此一項,每年將為膚施財政拿回幾十個億來。繼而,他們又進一步進行三度加工,成立聚氯乙烯車間,牛產日化產品。

附帶說一句,那位楊岸鄉當年的廠長,後來果然做了協理員,他把這歸結於楊岸鄉的說情。事實上,也是如此。黑壽山的刀子再快,但是研究到這個人的時候,他突然動了惻隱之心,他念及楊岸鄉那一次尷尬的說情。所以說世界上的事情,隻能做到個大致公平。

煤炭工業的發展,更是聲勢浩大。國家在這裏設立“八五”重點項目,購進目前世界最先進的采煤機器,開始開掘作業麵,以扇狀的形式掀開地皮,取出煤層。而美國、日本的企業家,也紛紛趕來投資,並請求以開掘出來的煤炭予以償還。部隊也在這裏征收地皮,建立煤礦。與此同時,膚施地區所屬的幾家市屬煤礦、縣辦煤礦、鄉辦煤礦、村辦煤礦、個體專業戶所辦的煤礦,也紛紛出現。

這些表麵上的轟轟烈烈,其實並沒有為膚施財政帶來相應效益。煤礦驟增,產量直線上升,但生產出現“高產值、低效益”,產、供、銷嚴重失衡的現象,就是說,隻見煤流滾滾,不見財源滾滾。那麼,毛病究竟出在哪裏?調查結果表明,造成煤炭滯銷的原因是管理混亂,富了個人,損了國家。

科學的管理是目前世界各經濟發達國家的一條重要的生命攸關的經濟發展經驗,隨著企業規模越來越大,分工越來越細,管理日益被提到重要的議事日程上。現在,煤炭工業的發展,也使膚施市的領導們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嚴格地講來,這也同時是每一個以農業經濟為主的地區過渡到工農業齊頭並進的地區所必須經曆和解決的問題。

白雪青旋即帶人東跨黃河,到煤都山西學習先進的煤炭統管經驗,回來後,對膚施境內所產煤炭,實行了統一計劃,統一價格、統一計量、統一票證、統一結算五個統一,並製定了實施細則。煤炭實行統管後,防止了產、供、銷失衡現象,生產經營秩序明顯好轉,經濟效益明顯上升。當然,就科學管理而言,這隻是一個粗線條、一個方麵而已,值得研究的事情還很多。細致的管理是一門高深的學問,這裏隻是順便提及,點到為止,以示一個農業地區向工農業齊頭並進的經濟結構過渡中的艱難而已。

正當煤炭開始大把大把地為膚施財政拿錢之際,黑壽山及時向白雪青提出了警告。黑壽山認為,煤炭是昂貴的不可再生的資源,祖先為我們積下的一點陰德,悠著點開吧,不要轟轟隆隆地大幹一場,圖一時的痛快,把地下掏空了,留一片廢墟給我們的後人。黑壽山的這種想法,主要是聽到了一個內部消息:日本的企業家將這些四方四正的煤塊,運回國後,在海底挖了一個很大的地下儲藏室,重新掩埋到地下,他們明白世界能源危機的來臨將為期不遠,到那時,即便燃料動力可以取得替代物,但是,煤炭為現代工業提供的化工原料,卻是別的物質無法替代的。

對白雪青來說,這自然是一個忠告,這足以使他發熱的頭腦冷靜下來,從而開始采取製約措施,控製煤炭資源的盲目開采,限製煤炭生產的進一步擴大,等等。

按照公文語言,石油和煤炭,成為膚施工業發展的兩個龍頭。

兩個龍頭之外,再加上一個龍頭,這就是輕紡。陝北高原生態環境的改變,在促進農業發展的同時,也促進了畜牧業的發展,畜牧業的發展又刺激了輕紡工業的發展。第一毛紡廠之外,第二毛紡廠又建立起來。至此,陝北高原的工業布局基本形成。

在工業和農業交替著步子前行的時候,下一個重要的迫在眉睫的事情,就是交通問題。白雪青號召所有的吃地方財政的單位,勒緊褲帶,年財政費縮減百分之三十,用於鐵路建設,並且動員廣大民工,在當地政府的組織下,無償為鐵路修築出力,為這條經濟大動脈早一天橫貫陝北高原盡力。在鐵路丁當動工的時候,他又帶領一群能言善辯的部門領導,跑中央,跑省上,四處叩頭,八方拜佛,終於將這條鐵路納入計劃項目,成為一條國家、省上、膚施財政三級各投資百分之三十的重點項目。時值一九九一年底,第一列火車進人膚施城,麵對這座高原名城,汽笛足足鳴叫了半個小時。下一步,鐵路將繼續向北延伸,一直要橫穿高原,與包神鐵路接頭,從而成為我國一條橫貫南北的經濟動脈。

當時間進入九十年代之後,當膚施市的工業總產值第一次超過農業總產值以後,雄心勃勃的白雪青,又在思謀下一個經濟發展戰略。他計劃將陝北高原,建成一個經濟特區,而這個經濟特區的發展,主要憑借軒轅黃陵這個旅遊資源優勢。

膚施市所屬的黃帝陵,每年要接待大量的中外遊客。

黃帝陵建在一個叫橋山的綠蔭蔥蔥的山包上。這是一塊風水寶地。橋山的東側,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西側,是橫亙綿延的子午嶺。軒轅黃帝頭枕子午嶺,足濯黃河,溘然安臥;而他的南邊,右手的地方,是肥沃的渭河平原,八百裏秦川,北邊,他的左手的地方,是鄂爾多斯高原。同樣屬於他的苗裔的農耕文化和遊牧文化,分列他的左右,他用雙手將他們緊緊牽在一起,而安然高臥時,諦聽著子孫們後來的腳步,並不時給他們以祝福。

中國人對墓地的選擇,其重視程度甚至超過了對宅基地的選擇。人們在行將就土之時,總希望選擇一塊風水寶地,作為最後的憩息之所。這種重視並不單單為了自身,而是為了這墓地帶來的風水會蔭及後人。這是他們帶給後人的最後的祝福。

這種東方大文化現象也許起自軒轅。

許多前來謁陵拜祖的僑胞和港台同胞,都表示了希望大行時能夠埋在軒轅黃帝腳下的願望。這個信息立即為一家合資公司所掌握。他們提出,想購買下黃帝陵周圍的一些山頭,建造一座陵園,以便滿足這些華裔華胄們的願望。收費當然是很高的,因為他們畢竟不是社會福利機構,而是財團和公司。鑒於目前陝北高原交通相對閉塞的情況,他們準備在黃陵附近的一塊塬麵上,建造一座大型國際機場,以便方便亡人的家人們祭陵和掃墓。

白雪青認為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陵園的建立,國際機場的建立,將使陝北高原和外界的距離立即縮短。既然先人埋在這裏了,那麼他們不能不來,這就為吸引外資和將陝北高原的經濟發展納入世界經濟大循環體製,繼而為刺激陝北經濟發展,創造了條件。

為了這些設想的實施,需要在北京,建立一個常設機構,聯絡站或者辦事處之類。

這時候,黑壽山推薦了平頭,提議由他擔任駐京辦事處主任。白雪青同意了。本來,許多人都在爭取這個差使,但是,白雪青認為,平頭在杏子河流域治理方麵的政績,足以證明這是一個政治上可靠、工作上具有開拓氣質、可以獨當一麵的幹部,他希望平頭能再接再厲,繼續發揮他的聰明才智,為膚施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

北京市有關方麵答應,為辦事處人員解決戶口問題,這就消除了平頭的最後一點後顧之憂。他帶著老婆,前去赴任。臨行之前,他和黑壽山,和楊岸鄉,垂淚相別。黑壽山對這一項事情,總覺得心裏沒底,幾十年的正統教育,使他對每一件涉外方麵的、又沒有明確政策條文的事情,總是疑慮重重。不過從經濟發展的角度考慮,他又不能不承認這是刺激陝北地區經濟發展,縮短和經濟發達地區距離的一條切實可行的辦法。因此,他勉勵平頭努力工作,不過凡事要謹慎才對。

黑壽山是在九十年代第一個春天辦完離退手續,離開顧問崗位的。那一年他恰好六十五歲。他從此不再操心身外的事,而專心以書法學習為主。他報考了中國書法函授大學。他的書法還是不錯的,尤其是“黑壽山”這三個字,一生中的簽名和畫圈,練得這幾個字十分老到。他離退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寫一幅書法給楊岸鄉,這是他那年答應的事。

寫的途中,他想起還給那兩個叫張夢筆和李文化的也答應過寫字。猶豫了一陣,他說算了,因為這已經不是市委書記的字,而是黑老的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