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語言·文字(2 / 3)

指事

屬於“獨體造字法”。與象形的主要分別,是指事字含有繪畫較抽象中的東西。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鋒利處加上一點,以作標示;“凶”字則是在陷阱處加上交叉符號;“上”、“下”二字則是在主體“一”的上方或下方畫上標示符號;“三”則由三橫來表示。這些字的勾畫,都有較抽象的部分。

形聲

屬於“合體造字法”。形聲字由兩部分組成:形旁(又稱“義符”)和聲旁(又稱“音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類屬,聲旁則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發音。例如“櫻”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種樹木,聲旁是“嬰”,表示它的發音與“嬰”字一樣;“齒”字的下方是形旁,畫出了牙齒的形狀,上方的“止”是聲旁,表示這個字的相近讀音。

會意

屬於“合體造字法”。會意字由兩個或多個獨體字組成,以所組成的字形或字義,合並起來,表達此字的意思。例如“酒”字,以釀酒的瓦瓶“酉”和液體“水”合起來,表達字義;“解”字的剖拆字義,是以用“刀”把“牛”和“角”分開來字達。

有部分漢字,會同時兼有會意和形聲的特點。例如“功”字,既可視為以“力”和“工”會意,而“工”亦有聲旁的特點。這類字稱為會意兼形聲字。

假借

漢字是由象形、象意的文字發展起來的。有的外物有形象可以描繪,有的意思可以利用圖像和筆畫來表現,可是有很多代表某些事物的概念不能用象形、象意的方式造出文字來表現,於是就假借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來代表,這種跟借用的字的形義完全不合的字就稱為假借字。假借字有兩類。一類是本無其字的假借,那就是上麵所說的假借字。如“錢”本是一種田器,後借為貨幣的錢;“才”是“草木之初”,假借為人才之才。

轉注

屬於“用字法”。各家解釋不同,大致有“形轉”“音轉”“義轉”三說。江聲認為所謂“建類一首”是指部首,“考”和“老”同屬老部。戴震認為轉注就是互訓,《說文解字》“考”字下說“老也”,“老”字下說“考也”,“轉相為注,互相為訓”的例子。

不同地區因為發音有不同,以及地域上的隔閡,以至對同樣的事物會有不同的稱呼。當這兩個字是用來表達相同的東西,詞義一樣時,它們會有相同的部首或部件。例如“考”、“老”二字,本義都是長者;“顛”、“頂”二字,本義都是頭頂;“竅”、“空”二字,本義都是孔。這些字有著相同的部首(或部件)及解析,讀音上也是有音轉的關係。

漢語拚音是怎麼誕生的

漢語拚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漢字“拉丁化”方案,於1955~1957年文字改革時被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漢語拚音方案委員會研究製定。

該拚音方案主要用於漢語普通話讀音的標注,作為漢字的一種普通話音標。1958年2月11日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準公布該方案。1982年,拚音成為國際標準lS7098(中文羅馬字母拚寫法)。

目前大部分海外華人地區如新加坡在漢語教學中均采用漢語拚音。

漢語拚音方案最早可以追溯到1906年朱文熊的《江蘇新字母》和1908年劉孟揚的《中國音標宇書》,還有1926年的國語羅馬字和1931年的拉丁化中國字。所有這些漢字拉丁化方案都為漢語拚音的製定提供了基礎。

1949年,吳玉章給毛澤東寫信,提出為了有效地掃除文盲,需要迅速進行文字改革。毛澤東把信批複給郭沫若、茅盾等人研究,於1949年10月成立中國文字改革協會,其中一項任務就是研究漢語拚音方案。

1954年,中國文字改革協會改為國務院直屬的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其間收到各種漢語拚音方案1600多個。大致有這樣幾種形式:漢字筆畫式、拉丁字母式、斯拉夫字母式、幾種字母的混合形式、速記式、圖案式、數字形式。

最後決定采用拉丁字母作為漢語拚音的符號係統,以便於國際間的交流和合作。

世界語

“世界語”又稱“萬國語”,是一種沒有國籍的語言,它誕生於1887年,是一位名叫柴門霍夫的波蘭醫生研究創造的。創立這種語言的目的是為了打破各民族語言的隔膜,便利交往,因此,又有人稱世界語是“國際普通話”。

“世界語”以印歐語係羅馬語為基礎,因為有嚴密的科學性和邏輯性,讀寫統一,音形統一,單詞易記,因此能很快被人們所接受。它從創立至今有了很大發展,詞彙已從當初的九百個增加到現在的一萬五千個。在柴門霍夫的“世界語”誕生後,人們又提出了幾百種世界語方案,但其科學性和邏輯性都不及柴門霍夫世界語。如今,柴門霍夫的“世界語”足跡已經遍及世界各地。我們通常所說的世界語就是這一種。

一套由文盲創造的文字

在美國俄克拉荷馬州東北部塔萊誇鎮附近以及北卡羅萊納州西部的切羅基城附近的印第安人保留地上,如今還有10000多人操切羅基語並使用切羅基文字。這是一種屬於易洛魁語係的印第安人語言,其文字是由美洲印第安曆史偉人之一——塞奎亞創造的。

塞奎亞於1773年出生在田納西州切羅基的塔斯基奇村,是歐洲人和印第安人的混血兒,父親是英國商人,母親是切羅基人。塞奎亞出生以前,母親遭丈夫遺棄。青年時代的塞奎亞在一次狩獵事故中受傷,落下終生殘廢,隻能從事銀匠職業。成年後,他對書籍表現出極大興趣。他認為,要獲得像白人那樣的權力,關鍵在於掌握文字。於是他決心鑽研文字的秘密,為自己的民族創造出一套書麵文字。當時年已30歲的塞奎亞實際上還不能讀寫,除了會講切羅基語,什麼語言也不懂。一個地道的文盲想創造出書麵文字,開始就受到人們的嘲笑和懷疑。經過十多年的辛勤勞動,他終於在1821年設計出86個音節字母,代表切羅基語的所有語音。這種文字很快為成千上萬的切羅基人所掌握。三年後,即1829年,出現了一本用切羅基文字譯寫的《聖經》,1825年,一份叫做《切羅基鳳凰》的英語和切羅基語雙語種報也問世,隨後切羅基部落聯盟的一些法律也用切羅基文字製定。

切羅基文字從英語中借來許多字母,隻是發完全不同的音。例如:字母d發a音,而h發ni音,w發la音,z發n音,等等。切羅基語至今還在使用塞奎亞的字母表,人們在160多年中認為沒有必要做任何修改。一個沒有係統學過任何文化的獵人和工匠,竟然能夠完成一件現在隻有語言學家才能做到的工作,成為曆史上僅有的一個獨立創造一種書麵語言的人,這不能不說是文化史上引人注目的業績。

為了紀念塞奎亞,俄克拉荷馬州在首府給他建造了塑像。美國有一種紅木水杉也取名為“塞奎亞樹”,還有一個以塞奎亞的名字命名的國家公園。1980年12月27日,美國還發行了一枚紀念他的郵票。

布萊葉與盲文

布萊葉1809年1月4日出生在法國一個貧苦的馬具匠家裏,他3歲時玩弄小刀不慎失手,刺傷了一隻眼睛,不久又感染另一隻眼睛,以致雙目失明。

布萊葉的父母沒有放棄對這個盲孩子的培養。父親在木板上用釘子組成字母,教他認字,後又送他到村裏的小學讀書。布萊葉聰明而又刻苦,深受老師和校長的喜愛。

1819年,布萊葉被送進巴黎皇家盲人學校。盲生的課本,用放大的凸版的普通字母印刷而成,又重又笨,摸起來很慢,書寫更困難,而且課本的數量很少,大部分課程靠口授。布萊葉求知欲強,但沒有可供閱讀的書籍。他由此意識到,必須創造一種容易摸讀和書寫的盲文,才能打開知識寶庫的大門。

1821年,有一天學校校長請來退休海軍軍官查爾斯·巴比埃,給學生們講授和示範一種“發音”法,或叫“夜間書寫”法符號,它是一種用兩行各6個凸點的符號來表示各種音標的方法,是專為夜間作戰時傳遞命令和加強聯絡而創造的。年僅12歲的布萊葉聽完這個報告後,激動地對巴比埃說:“以凸點代替線條的方法肯定可以創造新的盲文……”

此後,布萊葉專心致誌地研究這種盲文:究竟需要多少凸點為最佳?怎樣編排字母和其他符號?用什麼樣的寫字工具?點距應多大……

1824年,剛滿16周歲的布萊葉從人的體形受到啟發。他想,每個人都有兩個肩膀、兩臂和兩個膝蓋,在這些部位上若各加上一個凸點,不就成了放大了的6個凸點了嗎?多麼有意思的6個點啊!經過一番精心安排,一套以不同方式排列、有規律可循的法語字母方案擬定出來了。6個凸點,加上空白,共有64個變化。

1829年,布萊葉在原方案基礎上加入了數學符號和音樂符號。他把這個方案首次向皇家盲人學校全體師生宣讀,要求校領導予以審查和推廣。1837年正式定稿。次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布萊葉盲文讀物。

但是,布萊葉的6點製盲文遭到校領導的反對,他們堅持延用原來的盲文,不準布萊葉在學校傳授和使用他的盲文。布萊葉又把修改後的盲文方案提交給法國學術研究院的教授們,請他們評價,但得到的回答仍是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