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如果善於與周圍人保持良好的關係,經常與別人進行情感交流,就會感到心情舒暢,感到“安全”。不僅如此,這種人的感情有條件得以宣泄,鬱悶從而得到排遣,精神可以升華,這又有助於人的心理健康。
良好人際關係的重要性
據2004年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人際關係已經成為繼工作壓力之後的困擾人們的第二大心理疾患,超過了生活壓力對人們的心理壓迫。
人是社會的人,生活在社會中就必須與他人交往。這種在人們交往過程中發生、發展和建立起來的人與人之間心理上的關係,稱為人際關係。人際關係及其處理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其中影響較為直接的,包括戀愛關係、婚姻關係、家庭關係等;作用較為強烈的,常常表現為工作中的同事關係、上下級關係、個人與集體關係等;經常起作用而看起來其影響又不很明顯的,則有個人欲求與社會意誌之間的關係、個人私念與社會需求之間的關係、“小我”的利益與社會整體利益之間的關係等。然而,更重要的是,人際關係對人的心理健康會產生極大的作用。俗話說:“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就在於此。
心理學家指出,人際關係是一種重要的社會心理現象,有人稱為“心理氣氛”。一個人如果善於與周圍人保持良好的關係,經常與別人進行情感交流,就會感到心情舒暢,感到“安全”。不僅如此,這種人的感情有條件得以宣泄、鬱悶從而得到排遣,精神可以升華,這又有助於人的心理健康。比如兒童和少年,如果能得到家長的照顧、撫愛,並受到夥伴的喜歡,他們的心理發育就較為順利,不易患心身疾病。反之,一個見了父母就戰戰兢兢、心神不寧的孩子,或者一個在友伴麵前感到被冷落,或感到被人厭惡的兒童與少年,其心理發育必受到不良影響。
青年期及成年以後,尤其是參加工作後,社會的天地更為廣闊,同事間關係、上下級關係、親友間關係、鄰居關係、以及戀愛對象的關係、結婚後的夫妻關係、生育後子女關係等均接踵而來,此時,人不僅需要靠和諧的長幼關係和融洽的朋友關係,來維持自己的安全感與進取心,而且要把握好同事關係、上下級關係,在單位中找準自己的位置。如果工作單位認為你是個“可有可無”的人,或者你與單位領導或同事間的關係較為緊張,你就會使自己處於一種莫名的不安狀態中,感到無助或寡歡,並因此會引起不愉快的情緒體驗,如抑鬱、孤立、憂傷和憤怒等,甚至會對生活產生失望心理。這些對人的心理健康都是很不利的,嚴重的還會引起心理異常,導致精神病。
中年上班族的人際交往現狀
人際交往對於每一個社會人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交往不僅是信息交流的渠道,同時也是溝通感情、發展個性和心理保健的重要手段。在中年期,除了職業選擇以外,最大的心理困擾就是人際交往。
對於職業相對穩定的中年人士來說,交往是他們社會生活中相當重要的組成部分。他們中大多數人獨立性強,在事業上富有競爭性而不肯認輸;在待人接物方麵正義感強,對不合理現象深惡痛絕,不願遷就和屈從,刻意追求自己的獨立人格,追求完美,因而,易為他人所誤解。這從調查的數據就可知,有近416%的人認為自己的人際關係一般,98%的人認為自己的人際關係不好。人際交往障礙所導致的心理壓力會影響人們的整體情緒,並波及到工作、學習與身心健康等方麵。具體來說,影響人際關係除了社會上的不良因素外,就自身因素而言,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自傲心理有些人不僅看不慣社會上的不良現象,還清高自傲,看不起比自己學曆低的或社會地位低的人。這樣的心態是不正確的。這個社會隻有職業分工的不同,而無人格的區別,如果堅持這樣自傲的心態,不僅會失去可能的好朋友,而且還會給自己帶來無盡的煩惱。
自卑心理有些人容易產生自卑感,甚至瞧不起自己,隻知其短不知其長,甘居人下,缺乏應有的自信心,無法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有自卑感的人,在社會交往中辦事無膽量,習慣於隨聲附和,沒有自己的主見。這種心態如不改變,久而久之,有可能逐漸磨損他們的膽識、魄力和獨特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