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準確——說話含糊隻能帶來更多誤會(1 / 1)

我們與人交談時應該注意,答話時千萬別含糊,否則容易產生誤會。

文藝複興時期的藝術大師米開朗琪羅,在為教皇繪製宮廷的天頂畫時,教皇曾要求他必須將聖徒和先知們身上的衣服畫得高貴華麗一些。

米開朗琪羅對這項要求十分不以為然,但是又不便當麵得罪教皇,於是,半開玩笑地說:“您知道的,他們原本就是窮人嘛,何必硬要他們裝闊?”

後來,當他開始製作壁畫時,教皇又派人傳話,要他修改壁畫上的人物。

米開朗琪羅這次再也按捺不住,以平靜的語氣對傳話的人說:“你回去轉告教皇,修改壁畫是一件小事,用不著他那麼操心,還是請他老人家把心思用在如何把這個世界修改得好一點吧!”

米開朗琪羅說話的功夫堪稱一流,犀利的諷刺話語使得教皇領教之後,從此再也不便多說。

如果你自認沒有米開朗琪羅的犀利口才,那麼,與人交談時應該注意,答話時千萬別含糊不清,否則很容易產生誤會,萬一你無法自圓其說,必定陷入窘境,任何說話技巧都無濟於事。

所以,說話要把握主旨和邏輯,要說得恰到好處,以免言談有所閃失,授人把柄,甚至作繭自縛。

這是避免錯誤,擺脫窘境的根本方法。

假如朋友或同事在公開場合責備你,而情況與事實又有出入,這肯定使你難堪。這時,你該怎麼辦呢?

你應該心平氣和地直言:“我們是否私下談談?我想請你調查清楚了再說話。不然,我以後很難和你相處。”

倘若親友無緣無故責備你,你也應該明確地跟他說:“你讓我十分難堪,請你告訴我這是為什麼?我哪裏得罪你了?”

當然,假使是你自己做錯了事,哪怕是無意的,也要誠懇道歉。明辨事理,直言不諱,這才是擺脫窘境的方法。

適當地運用語句,是先從心中的醞釀開始的。當然,除思想觀點正確、思維嚴密有序外,首先要正確理解語句的含義。但是,有時你本身使用的語句是正確的,也可能造成誤解。這是為什麼呢?

其一是你出現“口誤”。由於環境的幹擾、精力的分散,會造成這樣想那樣說的情況。

其二是傾聽的一方由於理解上出了問題,沒能正確領會你的含義,因而出現語言誤會。

當出現上述情況時,請不要在咬文嚼字上兜圈,說者和聽者都要抱著寬容的態度,重新再交流一次,遇到重要問題,聽者還應把說者的話重複一遍,以檢驗是否有錯誤的理解。

語句的準確,不能單從語法的意義去理解。說話是離不開環境和對象的,如何使語句恰如其分地表現此時此刻你的思想,往往有更高的要求。

話要說得準確,還包括要說的得體。如有些人愛加重語氣,每次說的都是“真話”、“非常重要”的消息、“最動聽的故事”,等等,常用“最”、“極”“非常”、“無限”之類的字眼,顯得非常平庸,到真的有值得稱“最”的時候,就無法表示了。因此,說話者不僅要考慮主觀方麵的要求,還要兼顧到客觀方麵的要求,隻有兩者統一了,才會使表達的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