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的真正目的不是要把對方打垮。而是為了幫助他成長。不是去損傷他的感情,而是幫他把工作做得更好。
與人相處難免會遇到指正與批評的時候,尤其是上下級、長輩與晚輩之間。其實,批評與指正也是一種溝通,但如果方式方法不對,肯定會產生爭執,這是我們必須摒棄的。有時,批評這個詞使我們難以啟齒。當我們想到這個詞,我們就會想到那些惡劣地批評別人的人。我們很容易聯想到有人會“粗暴地批評我們”、“讓我們丟人現眼”,使我們丟麵子,把我們損得一錢不值。
然而,批評的真正目的不是要把對方打垮。而是為了幫助他成長。不是去損傷他的感情,而是幫他把工作做得更好。
第一,批評必須完全在私下裏進行。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批評取得效果,就決不能使被批評的人反感你。一定要記住,你的目標——取得一些好的效果——或使對方回到正確的航向上來,而不是去貶低他的自我。即使你的動機是高尚的,你也要記住是他的感覺在起作用。當其他人在場時進行批評,哪怕是最溫和的方式也很可能引起被批評者的怨恨。不論是否辯解,他已感到他在自己的同事和朋友麵前丟了麵子。
你是否奉行這個準則也是對你批評的真實動機的一個很好的考驗。你是在僅有一個聽眾的情況下才批評雇員嗎?你是在客人麵前“糾正”你丈夫的進餐方式嗎?如果是這樣,那正好證明了你的批評的真正目的不是為了幫助別人,而是通過羞辱別人來達到自我滿足。孩子也是入,因此在可能的範圍內,最好不要那樣做。
第二,以親切的話語或稱讚作為批評的開場白。
溫存的話、稱讚和表揚具有把舞台建立在友好的氣氛中的作用。這種氣氛有助於使對方認識到你不是在攻擊他的自我,並使他更加感到無拘無束。一個“正在受訓斥”的人的自然反應就是準備保護他的自我。一個帶有這樣防禦心理狀態的人是不會接受你的意見的。
大眾食品有限公司的創建人之一克拉倫斯·弗蘭西斯說:“通過表揚一個人,你顯示出他的優點,當必須批評的時候他也容易更好地理解你。”
表揚和稱讚可以敞開別人的思想:不要在孩子們的夥伴麵前批評他們。總之,不要在其他人在場時對別人進行說教。
第三,批評與人無關,批評的是行動而不是人。
再重複一遍,你可以通過批評對方的活動或行為而不是他這個人來回避他的自我。無論如何,你所感興趣的畢竟是他的活動。把你的批評指向他的活動,你實際上就能給他一個稱讚,同時樹立他的自我:“約翰,根據過去的經驗我知道,犯這種錯誤不是你通常表現的特點。”
第四,提供答案。
當你告訴別人什麼地方錯了,同時也應該告訴他怎樣做才正確。重點不應該放在錯誤上,而應該放在改正錯誤的手段和方法上,以避免以後重犯或再次出現。
工人們最大的牢騷之一是:“我不知道對我的要求是什麼。我所做的事看起來沒有讓領導滿意的。然而我也從來不敢肯定他需要的是什麼。”在辦公室、工廠、家庭中,由於對所期望的東西沒有清晰明確的定義而造成的普遍的不滿氣氛,最能降低士氣了。沒有什麼比這更嚴重的。隻要你告訴他們什麼是“正確的”,大多數人都渴望“做得正確”。
第五,請求協作,而不是要求。
請求總是比要求帶來更多的合作。“請您做一些修改好嗎?”這樣的說法比之“重做!這一次無論如何要做好!”這樣的說法較少引起怨恨。
當你要求時,你使別人扮演了奴隸的角色,而你自己成了監管奴隸的人。當你請求時,你是把他放在你的協作成員的角色中。記住,這種協作的感覺,參與的感覺,比之強迫而“對他抱有成見”是有很大差別的。
第六,在友好的方式中結束。
隻有當問題在友好的基調上得以解決,它才算真正結束了。不要使問題懸而未決以至以後舊事重提。要把問題徹底解決,完全結束,把它埋葬掉。
在會見結束時對別人表示鼓勵,讓他對這次見麵的回憶當成對他的讚許,而不是一次意外的打擊。
正確(微笑):“我知道我可以相信你。”
錯誤:“那麼,現在已經教給你了。以後可不許再犯了。”
正確:“我相信你會從中得到竅門——隻要堅持試一試。
錯誤:”你最好馬上就改進,要不然就別幹了。”
要記住,欲使批評取得成功,其目的必須是為你自己和被批評的人共同達到一些有價值的目標。不要把批評僅僅作為支持你的自我的手段。當你必須糾正別人時,一定要避開他的自我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