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擁有好習慣,才有好人生(4)(2 / 3)

在1994年,比爾·蓋茨曾在各種公開場合說:“互聯網是免費的,在上麵賺不到錢,怎麼可能會是有意思的生意?”可是,一切征兆越來越明顯了,互聯網時代已經來臨。比爾·蓋茨不得不接受新觀念,調整自己的戰略目標。微軟放棄了對它的ActJveX文件連接技術標準的控製,這是他們花了l億多美元和7年多時間才開發成功的。他選擇1995年12月7日作為破釜沉舟的日子,要求手下十幾個主管經理必須在這一天之前上交公司的互聯網戰略報告。而這份報告就說明了公司在戰略上進行了徹底的改變,這時的所有工作都是以互聯網為核心展開的。如果沒有接受新時代的觀念,放棄舊的目標,現在的微軟說不定已經成了大魚嘴裏的小蝦。

有人做過一個統計,美國《財富》雜誌每年評出的世界五百強企業當中,在1970年名列世界五百強的,到了2000年的時候,大約三分之二都已經銷聲匿跡了,大型企業的平均壽命不到40年。公司失敗的原因大多在於,組織學習能力上的障礙妨礙了組織的學習及成長,使組織被一種看不見的巨大力量所侵蝕,乃至最終被吞沒了。個人同樣如此,如果你不發展自己的學習能力,你也終將被整個社會看不見的力量所吞沒。

踏實工作不代表故步自封,優秀的人應該勇於向新事物、新知識發起挑戰,因為在知識經濟時代,如果你沒有進步,就代表你正在被淘汰。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彼得·聖吉創建的五項修煉方法是值得我們學習、借鑒的:

第一、通過自我超越,可以伸展“向上的張力”,突破“成長上限”,不斷實現心中的夢想。

第二、通過改善心智模式,可以消除“藏在內心深處的頑石”,實現“心靈的轉換”,開啟一扇“重新看世界的窗戶”。

第三、通過建立共同願望,可以找到人生的價值,找出現實與理想之間的差距,活出生命的意義。

第四、通過團隊學習,可以彼此以誠相待,在深度會談中實現溝通,在互動中提高智商。

第五、通過係統思考,可以廓清思想上的迷霧,更清楚地認識我們麵對的世界。

知識其實是一塊蹺蹺板,它會讓你彈起來,使你產生力量。因此,每一種知識都是一塊蹺蹺板,它是機會的蹺蹺板,也是成功的推動力。

許多組織以及個人都麵臨著一個巨大的困難:如何把大量日益增長的信息和知識,以及廣泛的可利用的資源轉化為解決問題的手段,它應是可創新的、實用的、有效的。同樣,每個人都會充分地使用我們掌握的關於個人、家庭和社會的知識,來尋找創造性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及時充電,隨時用知識充實自己

用知識及時給自己“充電”,是時下流行的新名詞,也是成大事的基本要求。在當今時代,你如果不每天學習,不斷充電,那麼很快就會被發展的社會所淘汰。因此,無論在何時何地,每一個現代人都不要忘記給自己充電。隻有那些隨時充實自己、為自己奠定雄厚基礎的人,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生存下去。

孔子常常強調幹勁及學習的重要性。但在孔子的眾多弟子中,並非每一位都充滿幹勁,都勤奮好學。例如宰予,雖有一副絕好的口才,卻白天睡大覺。對於這種行為,孔子不禁搖頭歎道:“糞土之牆不可圬也。”但再怎麼責罵,這種人也難改其性。最終被社會淘汰的肯定是這種不可救藥的人。

在學習的過程中,除了幹勁以外,還需要有另一種觀念,即學習充電的觀念。尤其是現在這個時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然而,書本知識隻是基礎,必須再用自己的理解力將其消化吸收才行。社會是一本巨大的書,需要你不斷地去翻閱。因此,不充電的人會很快在現代社會中失去能量。

現代生活變化萬千,節奏加快,要求我們一刻也不能放鬆學習。常聽見有人說:“那個人屬於大器晚成型。”意思是說,他現在雖然並不怎麼樣,但日後總會成功的。

從同樣的起點開始工作,有些人能立刻掌握要領而展開工作,雖然這種人很難得,但他們往往自恃能力強,放棄了充實自己的機會,甚至逐漸退步。

與此相反,那些起先摸不清情況而不順暢的人如果多方請教,同時自己也認真用功並繼續保持這種態度,大多會獲得很大的成就。孔子雲: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學而已。這樣的對比說明,不斷學習是決定你能否成就事業的一個關鍵性因素。

人的成長是在許多人的幫助與指導下進行的。比如雙親、師長、朋友等,我們要對這種幫助與教導主動去學習吸收。

大多數人從學校畢業後進入社會就停止了學習,這種人以後都不會再有什麼進步的。反之,那些走出校門,而從不間斷學習的人,最終才會大器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