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擁有好習慣,才有好人生(5)(2 / 3)

無論從哪方麵來說,林肯都是聰明的,但他絕非天才。他不是一個有照相機般記憶力的快讀手。與其說他聰明不如說他方法得當。他經常將書中的章節逐字逐句地摘錄下來,以便自己能準確地記住並更好地理解。

林肯用勤奮讀書彌補了自身才智的不足。他很早就懂得,閱讀是人不斷進步的最好工具。通過讀書的驚人力量,他把自己從一個貧窮、未受正規教育的社會底層人士,塑造成了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

哈利·杜魯門是美國曆史上一名偉大的總統。他沒有上過大學,經曆過多次生意失敗,先是經營農場,後來經營一間布店,當他最終擔任政府職務時,已年過五旬。

多年的閱讀使杜魯門的知識非常淵博,並擁有堅如磐石般的價值觀。他一卷一卷地讀了《大不列顛百科全書》,以及所有查理斯·狄更斯和維克多·雨果的小說。此外,他還讀過威廉·莎士比亞的所有戲劇和十四行詩等。

杜魯門的廣泛閱讀和由此得到的豐富知識,使他能帶領美國順利度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時期,並使美國很快進入戰後的繁榮階段。他懂得讀書是成為一流領導人的基礎。讀書還使杜魯門在麵對各種有爭議的、棘手的問題時,能迅速地做出正確的決定。他的信條是:“不是所有的讀書人都是一名領袖,然而每一位領袖必須是讀書人。”

讀書能把那些出身卑微的人轉變成世界級的領導人。曆史上充滿了這類的故事。林肯和杜魯門的故事之所以特別令人感動,是因為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現在,我們很多人無需像他們那樣,為了讀書而付出非凡的努力。我們隻需利用好我們現在所擁有的良好條件,而不要對它視而不見就行了。

一般來說,良好的閱讀習慣大多來自於家庭中的培養,在家庭中,培養求知的習慣,形成讀書的誌趣,這些習慣和誌趣將影響我們的一生。

有一家人,其父母子女,相約於每晚留出一部分的時間,為讀書或別的自修之用。晚飯之後,他們共同休息或交談,在一個小時之內,或談笑戲謔或遊戲,盡情歡娛。一個小時之後,到讀書的時候了,此時他們各就各位,靜默到連細針墜地都能聽得見,或讀書,或寫文章,或是別的自修,假使有一人覺得不適意,不高興,沒興趣讀書,他至少也應沉默不語,不去打擾其他人。

在他們中間,是有著一個和諧的、統一的意誌——讀書。凡是分散注意力,打斷心思使他們心不在焉的一切,都已被防止、避免。就事實而論,一個小時的聚精會神,毫無幹擾地讀書,其效率確實要大於常被打斷,一心二用的兩三個小時的讀書。

讀書應提倡人們讀那些健康有益的書。各人根據自己的愛好、職業或口味選讀一些書是很自然的,但重點應該選擇那些有利於修身養性,有利於掌握某項專業知識,有利於生活和事業方麵的書去讀,那才算是高品位的讀者。當然,有關恬適淡泊、花鳥魚蟲之類的消遣性書籍,如有興趣也不妨一讀。不過,對諸如色情凶殺、坑人奇招、迷信荒誕一類的書還是不要讀。別忘了,讀書,讀成學士、博士的大有人在;讀出發明創造,自學成才的也比比皆是;而讀書讀成愚頑癡呆,流氓無賴的也時有所聞。可見,讀什麼樣的書,可不是一個小問題。

香港首富李嘉誠,沒有高學曆,也沒受過正規教育,從小由於生活所迫,他很早就開始了自我謀生之路,那麼他的成功與知識就沒有關係嗎?讓我們聽聽李嘉誠自己是如何說的。

有一次,當記者問到他如何掌控和管理那麼巨大的集團,又怎樣推動這個王國長久前進時,他的回答是:依靠知識。言語響亮,擲地有聲。

他毫不猶豫地告訴年輕人:知識決定命運。

李嘉誠已是年逾古稀的老人,至今每天晚上睡覺前都要看書。當記者追問他前一天晚上看的是什麼書時,他說,我昨天晚上看的是關於資訊科技前景研究的書,我相信這個行業發展會非常快,未來兩三年裏,電影、電視都可以在小小的手提電話中顯示出來。我比較喜歡科技、曆史和哲學方麵的書籍,最近對網絡資訊也比較感興趣。

那麼,日理萬機的他又是如何安排自己的時間呢?李嘉誠坦言:每天早上不到6點就起床了,打一個半小時的高爾夫球,白天工作、開會,晚上睡覺前是鐵定的看書時間。

許多人都在抱怨沒有讀書的時間。然而如果你能把你的工作和生活安排得科學化些,必然可以得到不少的空閑時間。“秩序”、“係統”最能節省時間,所以我們做事,必須力求秩序化、係統化,以便留出一點時間,用之於“自我改進”與延長生命——讀書。

大多數人都肯在自己心愛的事上,留出相當的時間來。假使你真是有求知之饑渴,讀書之熱望,你總會找出時間來的。人隻患無誌耳,何患無時?

也許你會說,我也讀了很多的書,但為什麼沒有你所說的哪種效果呢?這就是閱讀方法和能力的問題了。要閱讀,你就必須學會有效地閱讀,掌握一些好的方法,然後在閱讀中再不斷提高你的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