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約》包括了古希伯來的神話、傳說、曆史、箴言和文學創作,是一部具有曆史、軍事、法律、宗教等複雜性質的古典文獻。《新約》成書於公元1世紀下半葉到2世紀之間,用希臘文寫成。它是隨著基督教的傳播逐漸形成的,記載了耶穌的生平、傳道及其宗徒們的行事,共計14章。
《聖經》之被稱為《新舊約全書》,是說上帝曾與猶太人3次立約。
第一次上帝耶和華見人在地上罪惡很大,就後悔造人,要用大洪水毀滅人類,隻有義仆挪亞在耶和華麵前蒙恩,躲進方舟40天。直到洪水過後,上帝示知挪亞,讓他的子孫在地上昌盛繁茂。這是上帝和人類的最初立約。
第二次是上帝和猶太人的祖先亞伯拉罕的立約,這次立約規定了猶太人必信奉耶和華是唯一的神。
上帝和猶太英雄摩西立了第三次約,命猶太人必須恪守上帝製定的“十誡”。後來基督教繼承了這一思想,認為耶穌降生後,神和人又訂了“新約”。《聖經》,尤其是《舊約》實際上是一部優美的文學總集。它和希臘古代史詩一起構成了西方文化的源頭。被縛的普羅米修斯
《被縛的普羅米修斯》是古希臘悲劇的真正創始者埃斯庫羅斯的代表作。
《被縛的普羅米修斯》描寫普羅米修斯堅貞不屈地同宙斯作鬥爭的事故,反映了古希臘雅典民主派反對君主專製,要求民主,渴望有公正賢明的君主來治理城邦的強烈願望;作者還把這一衝突上升到哲理的高度,提出了人類最高的道德規範,即為正義事業而獻身的精神和雄偉氣魄。
普羅米修斯的形象是莊嚴崇高的,他不畏強暴,不怕犧牲,敢於為人類的生存和幸福而鬥爭。他承受了種種苦難,並同決心毀滅人類的宙斯展開了堅決的鬥爭。從外表看,他一直被綁在山崖上,不能有所作為,但他的精神卻從來沒被敵人的暴力所壓倒。他對宙斯派來的使者說:“我不肯拿我這不幸的遭遇來換取奴才的命運。”
由於他對自己所進行的鬥爭有著必勝的信念,所以在鬥爭中愈戰愈強。他看透了宙斯色厲內荏的虛弱本質,斷言宙斯的統治“不會長久”,他確信加在他身上的枷鎖定能砸碎,為實現理想而進行的鬥爭終將勝利。
普羅米修斯的形象,體現了古希臘奴隸社會上升時期雅典人民旺盛的創造力和掌握生產技能與科學知識的熱情;同時體現了民主派戰勝貴族寡頭派的決心、理想和願望。普羅米修斯的英雄行為和我自犧牲精神,世世代代受到人們的稱頌。馬克思稱他為“哲學日曆中最高尚的聖者和殉道者。”
宙斯在劇中是個殘酷無情的暴君。他雖然沒有出場,但他的淫威無處不在。他不講信義,恩將仇報,殘忍專橫,荒淫邪惡。宙斯的形象反映出當時雅典的僭主形象。詩人還諷刺河神俄刻阿諾斯的怯懦、世故,挖苦神使海爾梅斯的奴才本性。所以馬克思說,希臘眾神在《普羅米修斯》中“悲劇式地受到了一次致命傷”。
《被縛的普羅米修斯》在藝術上的特點是場麵雄偉,氣氛莊嚴肅穆,語言優美,風格崇高。但人物性格缺少發展變化,結構簡單,獨白和唱隊的抒情詩占的比重較大。俄狄浦斯王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臘作家索福克勒斯的悲劇作品,寫於公元前431年左右。故事發生在英雄時代。俄狄浦斯猜破了獅身人麵女妖斯芬克斯的謎語,解除了忒拜人的災難,被擁戴為巴賽勒斯。
一天,俄狄浦斯從宮裏走出來,看見宙斯的祭司和乞援的人們坐在宮前。在他詢問之下,祭司告訴他,忒拜遭了瘟疫,變得一片荒涼,乞求他趕快拯救忒拜。俄狄浦斯宣布,他已派自己的內弟克瑞翁到皮托去求阿波羅的神示。正說著,克瑞翁回來了。他按照俄狄浦斯的吩咐,把神示告訴在場的人:應該嚴懲殺害前任巴賽勒斯拉伊俄斯的凶手。俄狄浦斯決心把這個案件查清,消除瘟疫。
俄狄浦斯向忒拜的長老們宣布,凡知道殺害拉伊俄斯凶手的人,都應告發,不得隱瞞。他詛咒凶手,並且發誓說,假如凶手是他家裏的人,他願意承受他自己的詛咒。長老們說不出凶手是誰,便建議他去問先知忒瑞西阿斯。這一點俄狄浦斯早已想到了,並已兩次派人去請他。
忒瑞西阿斯在童子的帶領下來到以後,俄狄浦斯一再請求他用自己的預言術拯救城市,他執意不肯。俄狄浦斯生起氣來,誣說他就是謀殺拉伊俄斯的策劃者。忒瑞西阿斯被逼不過,指出俄狄浦斯就是罪人。俄狄浦斯更加震怒了,他懷疑克瑞翁窺伺自己的職位,先知受了克瑞翁的收買。在長老們勸解下,他們倆不歡而散。先知臨走時預言,俄狄浦斯將從明眼人變成瞎子,從富翁變成乞丐。
克瑞翁聽說俄狄浦斯對他的指控,忍無可忍,來到長老麵前。俄狄浦斯當麵指責他想謀害自己,奪取巴賽勒斯的職位。克瑞翁列舉確鑿的事實,表明自己並不想作巴賽勒斯。俄狄浦斯不信,威脅要將他處死。兩人爭吵起來。俄狄浦斯的妻子、克瑞翁的姐姐伊俄卡斯忒出麵幹預,克瑞翁忿然而去。
伊俄卡斯忒向俄狄浦斯問明原委,想安慰他,便告訴他,神示說拉伊俄斯將死於親子之手,結果卻在三岔路口被一夥強人殺死。俄狄浦斯聽了心神更加不安。他詳細地追問拉伊俄斯被殺的情況,命令盡快把幸存的仆人找來。
俄狄浦斯心神不安的原因何在呢?原來,他在科任托斯的巴賽勒斯波呂玻斯膝下長大。他去皮托求神示,得知他注定殺父娶母。為逃避命運,他決定不再返回科任托斯。路上,由於口角,他曾殺死幾個人,其中乘車的老者很象拉伊俄斯。
俄狄浦斯悲觀厭世,疑慮重重。伊俄卡斯忒勸解無效,隻得去求阿波羅。她剛從宮內出米,恰逢報信人從科任托斯來給俄狄浦斯報信。俄狄浦斯得到波呂波斯的死訊,感到輕鬆了許多,以為殺父之說再不會應驗。但因母親還在,他仍不肯回科任托斯。報信人為解除他的顧慮,便告訴他,他並非波呂玻斯夫婦所生,而是拉伊俄斯的牧人將他給了自己,他自己又給了波呂玻斯。俄狄浦斯向伊俄卡斯忒打聽那個牧人的情況,讓她把那個牧人找來。伊俄卡斯忒勸阻無效,瘋狂奔入宮中。
牧人被帶來與報信人對質。牧人怎麼也不肯說明,俄狄浦斯讓人把他反綁起來以後,他被迫說出實情:俄狄浦斯就是拉伊俄斯和伊俄卡斯忒為逃避命運,讓牧人拋到山裏的那個孩子。
一切都應驗了。俄狄浦斯迅速跑進宮裏,發現伊俄卡斯忒已經吊死。他把她的屍體放到地上,從她的身上摘下兩隻金別針,狠狠地朝自己的眼睛亂刺。他的胡須沾滿了鮮血。他托克瑞翁照看兩個女兒,並按自己的詛咒,請求克瑞翁將他驅逐出忒拜。
目睹俄狄浦斯的悲劇,長老們最後得出結論:一個人沒跨過生命的界限、沒有得到痛苦的解脫之前,就不要說他是幸福的。美狄亞
《美狄亞》是古希臘劇作家歐裏庇得斯的悲劇作品,取材於古希臘的英雄傳說,創作於公元前431年。
科爾喀斯國的公主美狄亞愛上了來取金羊毛的希臘英雄伊阿宋,她幫伊阿宋取得金羊毛,隨伊阿宋私奔,來到伊奧爾科斯。婚後兩人生活幸福,並有了2個兒子。美狄亞用巫術處死伊阿宋的叔叔,為伊阿宋報了殺父篡權之仇,一家人流亡到科林斯。隨著時間的流逝,伊阿宋忘記了美狄亞的恩情,愛上了科林斯的公主格勞刻,並準備與她結婚,以繼承王位。美狄亞在百般勸阻伊阿宋無效後,痛苦之極,決定報複伊阿宋。在伊阿宋結婚那天,美狄亞送給新娘一件浸過毒汁的婚服。新娘著衣被焚身亡,其父撫屍大哭,也被毒死。為了使伊阿宋再受喪子之哀,美狄亞忍痛殺死2個兒子,乘龍車飛往雅典。
悲劇對男女不平等的社會問題表示憤慨,對婦女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並譴責了道德的墮落和利己主義行為。特洛伊婦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