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世紀文學精品
古蘭經
《古蘭經》是伊斯蘭教的宗教聖典。伊斯蘭教認為它是天神迦伯利口授給穆罕默德的,而實際上是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在傳教過程中的演說集,經其後代弟子整理編纂而成。
《古蘭經》共有114章,每章有若幹節。各章長短不同,全書共6200多節,在經文上大體又可以公元622年穆罕默德出走麥地那為界,分為兩部分:即麥加章和麥地那章。麥加章是穆罕默德艱苦創教時宣諭的,經文章節多簡短、明快,內容多半是宣講教義的;而麥地那章是在伊斯蘭教得到順利發展時期宣諭的,多為長篇大論,以對已皈依伊斯蘭教的紳士們闡述教法為主。
為達到傳教目的,《古蘭經》中還穿插引述了許多當時流行於阿拉伯半島的猶太教、基督教以及古阿拉伯人的神話、傳說、曆史故事、格言、諺語等。它的內容豐富,除伊斯蘭的教義、教法外,還涉及到當時的社會、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倫理道德等方麵的問題,是研究古代阿拉伯情況的寶貴文獻。
《古蘭經》也是一部文學名著,在文體上,其語句長短不一,自由奔放,灑脫多變,文辭雖不刻意講究駢麗,但卻典雅流暢;在文字的表現風格上,根據不同的需要,是變化多端的,有時是嚴厲的警告,有時是溫婉的勸說,有謹嚴的教法,也有優美的故事。
《古蘭經》的影響是深遠的。它使阿拉伯語得到了統一和保存,促進了阿拉伯文化的發展,具有世界性的意義。萬葉集
《萬葉集》是日本現存最古的詩歌總集,共20卷,收詩歌4500餘首,經過多人多次編輯而成,8世紀下半葉成書。一般認為現存版本的編輯者是大伴家持。
所收詩歌的作者包括所有當時社會各階層的人物,有署名者和不署名者。柿本人麿、山上憶良、大伴家持等是有名的萬葉詩人。內容上,萬葉詩歌可分為雜歌、相聞、挽歌等。雜歌包括不能歸入各類的詩歌,如羈旅、狩獵等場合所作的詩歌;相聞是以男女戀愛為中心的歌詠友誼與愛情的詩歌;挽歌為悼念亡人的詩歌、體裁上,萬葉詩歌可分為長歌、短歌、旋頭歌等,其中短歌數量最多。
《萬葉集》的出現,標誌著日本民族詩歌已從不定型的古歌謠發展為定型的和歌。萬葉詩人用日本民族語言表現人的真情實感,開創了後世日本和歌的道路。《萬葉集》也是研究日本古代史的重要資料,被視為日本的國寶之一。四行詩選
《四行詩選》又譯《魯拜集》,是波斯詩人、哲學家、天文學家歐瑪爾·海亞姆所寫的詩歌集。
作者在詩中探討人生的意義。他感到人生有限而宇宙無窮。他認為關於“彼世”的說教是荒謬的,從而否定了“地獄”和“天堂”的存在。對當政的權貴和宗教上層人士進行了譴責和揭露。所以被統治者所懼怕和痛恨,他們稱海亞姆的詩是“吞噬教義”的毒蛇。海亞姆的詩歌創作繼承了薩曼王朝時期的“霍拉桑體”傳統,詩的語言鮮明流暢,簡練樸實。源氏物語
《源氏物語》是日本小說史上裏程碑式的作品,也是世界文學史上最早的長篇傑作。
作品通過源氏同各階層女性的關係和在政治上的沉浮,廣泛描繪了日本貴族社會的生活麵貌,深刻揭露了貴族相互間的勾心鬥角及他們精神上的空虛、生活上的腐敗。
小說中的故事,經曆了4個朝代,長達70多年。
作品規模宏大,書中人物多達400餘人,其中形象鮮明、個性突出者不下幾十人。小說前半部的男主人公源氏,是天皇之子,屬於宮廷貴族集團。他才貌雙全、機敏、狡猾、老練,始終處於爭奪權利的漩渦之中。雖然曾遭流放,但後來冷泉天皇上台,他又中興,位極人臣。源氏在與各階層婦女的交往中,表現出他是一個多情善感、喜新厭舊、輕薄放蕩的人。他不僅追求空蟬、明石上,而且還追求末摘花,紫上等人,他還和自己的繼母藤壺私通。後來源氏與女主人公紫上結合,因為紫上與藤壺容貌相似,血緣相近。可是源氏的正夫人三宮卻又與別人私通。源氏在痛恨之餘悟出這是自己一生罪過極大、尤其是和繼母藤壺私通過這個不能饒恕的罪過的現世報應。他深感人生無常,前途渺茫,悔恨交加,終於遁於空門,出家當了和尚,死在無聲無息之中。
這一形象在許多方麵體現了貴族階級的本質特征,象征著日本平安時期貴族階級從繁榮發展到精神崩潰的整個曆史命運。
作品還塑造了許多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表現了日本貴族社會的婦女們悲慘經曆和內心痛苦。空蟬是其中的一個突出代表。她性情善良、溫柔,但柔中有剛。她對源氏的好色行為敢於鬥爭,她對他不加理睬,一再巧妙回避,使源氏的欲念不能得逞。
為了徹底擺脫源氏的糾纏,終於毅然出走,削發為尼。明石上遵父母之命嫁給了源氏後,源氏對她時親時疏,隻因生下一女,源氏希望等女兒長大成人以後送入宮中為後,才破格優待了她。她的命運是悲慘的,地位是低微的,整天屈居人下,難得見到源氏。女兒當了皇後,她還是卑躬屈節,這一切皆因出身低微。
這反映了日本貴族時期等級製度的森嚴和等級觀念的濃厚。紫上雖然出身高門貴族,被立為源氏的正夫人,但源氏用情不專,頗使她痛苦。源氏迎娶天皇之女三宮後更使她憂心忡忡,終於在精神負擔十分沉重之中病亡。紫上的命運真實地反映了一夫多妻製給廣大婦女帶來的痛苦和不幸。
《源氏物語》語言優美通俗,綿密細致,溫柔典雅,情節曲折動人,是日本文學史上的瑰寶。羅蘭之歌
《羅蘭之歌》是法國中世紀英雄史詩“武功歌”的代表作品。
中世紀在民間口頭流傳的“武功歌”很多,行吟詩人彈奏著簡單的樂器,在熱鬧的集市上賣唱,有時也到封建郡主的邸宅中去賣唱。到11世紀末葉,這類歌謠才逐漸用文字記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