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蘭之歌》流傳著許多抄本,其中以牛津大學收藏的抄本最為完善。全詩長4002行,分291節,是用當時民間語言羅曼語寫成。詩的結構大致可分為3個部分:第1部分寫加奈隆投敵叛賣,是序幕;第2部分寫騎士羅蘭率領的兩萬騎兵遇上敵人伏擊,全軍覆沒,是全詩的高潮;第3部分寫對叛徒加奈隆的懲罰,是尾聲。
這首史詩以描寫查理大帝的勝利開始。查理大帝率大軍在西班牙轉戰7年,無往而不勝。隻有信奉伊斯蘭教的馬席勒國王尚未被征服,他麵臨查理大帝的大軍壓境,一麵遣使求和,一麵陰謀襲擊敵軍。查理大帝召集眾將商議,他的外甥羅蘭騎士主戰。
另一騎士加奈隆受了敵人的賄賂,主張議和。羅蘭建議派加奈隆去敵營探聽虛實,這是一個有生命危險的使命。加奈隆懷恨羅蘭,陰謀報複。到了敵營,加奈隆叛變。他與敵人合謀,設重兵在山穀中伏擊羅蘭率領的兩萬騎兵。羅蘭倉促應戰,終於全軍覆沒,自己也戰死沙場。查理大帝聞訊回兵支援羅蘭,已無法挽回敗局。查理大帝回到法國,嚴懲叛徒加奈隆,處以四馬分屍的極刑。
《羅蘭之歌》具有很大的傳說成分。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觀點和願望。查理大帝是貫穿全詩的中心人物。曆史上查理大帝當政年代在768至814年之間。
他經過了長期的征戰,建立了龐大的帝國。在後世人民的心目中,這是封建王國統一和強盛時期,人民可以得到生息繁榮的機會。因此詩歌中的查理大帝是人民理想的君主形象。羅蘭忠君愛國,為了保衛疆土與人民的生命財產,不惜戰鬥到流盡最後一滴血,他是理想的封建騎士的形象。
整首《羅蘭之歌》反映了人民對上升中的封建集權勢力的期待,要求法蘭西王國既無外患,又無內亂,建成一個使人民能安居樂業的封建等級製的君主專製國家。
與中世紀的一般文學作品一樣,《羅蘭之歌》也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這是由於當時教會是文化的唯一掌握者,人民的文化修養離不開教會的影響,一切武功歌的最早手抄本也是修道院中的僧侶完成的,他們在傳抄的過程中不斷地給作品加上宗教色彩,並認為這樣加工是他們的神聖職責。熙德之歌
《熙德之歌》是西班牙文學史上最古老的英雄史詩之一,約寫於1140年,是流傳下來的較為完整的最早的一部卡斯蒂利亞文學作品。
西班牙從8世紀初被摩爾人占領以後,人民長期進行反抗外族侵略的鬥爭,到11、12世紀進入高潮。熙德就是這場鬥爭中產生的英雄人物。熙德死後,出現了許多關於他的傳說和謠曲,史詩《熙德之歌》就是其中一部傑出的作品。原詩至今尚未發現,現存馬德裏國立圖書館的74頁手稿,是一個名叫佩德羅·阿巴德的人在1307年抄寫的手抄本。全詩共分3章,52節,3730行。各章的標題是:《流放》、《婚禮》、《科爾貝斯橡樹林裏的淩辱》。
第1章寫熙德被政敵誣陷克扣貢品,國王阿方索六世將其從布爾戈斯發配到阿拉貢。熙德打敗摩爾人卡斯特洪和阿爾科維爾之後,進入薩拉戈薩和特拉埃爾,不久又降服巴塞羅那伯爵拉蒙·貝倫格爾。
第2章歌頌熙德征服巴倫西亞的功績。熙德奪下巴倫西亞城池後,派侄子阿爾瓦·法涅斯向國王阿方索六世送去第2次貢物,並請國王允許他和囚禁在修道院裏的妻女團聚,國王應允。此時熙德已遠近馳名,國王要求熙德的2個女兒嫁給卡裏翁的2個王子為妻,熙德勉強答應,婚禮在巴倫西亞城隆重舉行。
第3章描述熙德2個女婿的無能和懦弱。他們不能忍受周圍的恥笑,請求攜帶妻子返回卡裏翁,熙德同意。但當他們走到科爾貝斯橡樹林時,兄弟二人把妻子痛打了一頓,拋棄在森林裏,後被熙德的侄子找到,向國王阿方索六世提出控告。國王同意解除婚約。熙德又把2個女兒許配給前來求婚的納瓦拉和阿拉貢2位王子。
《熙德之歌》產生在西班牙文尚未成熟之時,句法單純,遣詞剛勁有力,作品洋溢著強烈的民族感情和濃厚的抒情色彩。
創作這部史詩的民間詩人把西班牙人民的氣質和靈魂都寄托在他們心目中的英雄熙德身上:堅強的意誌,直率的行為,穩重的作風,真摯的愛情,以及對國君的忠誠,反抗外族侵略的勇敢善戰和寬宏的騎士精神。熙德在詩裏首先是一個戰勝侵略者的英雄,以強迫各摩爾國王服從西班牙國王來體現他的愛國思想。
作品也反映了封建社會中君臣之間和朝臣之間的關係,在文學史上有重要價值。伊戈爾遠征記
《伊戈爾遠征記》是俄國古代英雄史詩,作者不詳,成書於1185至1187年之間,以1185年羅斯王公伊戈爾一次失敗的遠征史實為根據。
當時基輔羅斯內憂外患,動亂不已。王公爭權奪利,互相殘殺,而突厥族的波洛夫人則盤踞在黑海沿岸,嚴重威脅著羅斯人民的生命安全。
作者指出民族危機的根源既非敵人的強大,亦非神的意旨,而是王公之間的內訌。他呼籲王公團結一致,共同對敵。按照作者的理想,基輔大公被寫成一個捍衛全羅斯利益的英明統治者。
史詩所表現的愛國主義思想在當時具有現實意義,馬克思指出,“這部史詩的要點是號召俄羅斯王公們在一大幫真正的蒙古軍的進犯麵前團結起來”。對於伊戈爾,作者一方麵譴責他貪圖個人榮譽和孤軍出征的輕率行動,同時又歌頌他敢於抗禦敵人的英雄氣概。在作者筆下,伊戈爾的遠征不僅和人民有血肉聯係,而且和羅斯土地也息息相關。不論伊戈爾出征、戰敗,還是逃回羅斯,羅斯大地上的飛禽走獸、花草樹木甚至山川日月都競相分擔他的歡樂與憂傷,從而加強了史詩的愛國思想和抒情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