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貿易是國家致富的惟一手段(1 / 2)

托馬斯·孟認為,國內貿易不能使國家致富,這是因為,在國內貿易中,不管是買或賣,金錢始終在本國內流動,總額是不會增加的,因此,要想增加國內財富,就必須要進行對外貿易。並且,在進行對外貿易時,必須要遵守這樣的原則:每年賣給外國人的貨物,必須要比我們消費他們的多,也就是說,收入要大於支出。

關於以上的觀點及其實行的措施,托馬斯·孟作了如下的解釋。

(一)增加出口、減少外貿消費的措施

第一,增加自然財富,爭取人為財富。托馬斯·孟認為,自然財富就是從本國自己生產的日用品和必需品中節省下來,用於輸出國外去的商品;而人為財富,則是用本國加工製造的工業品和利用外國商品經營貿易而獲得的財富。在對外貿易中,他主張應該首先充分利用本國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努力發展自然財富。比如,鼓勵人們開墾荒地、發展漁業,生活中要勤儉節約、力戒浪費,這樣,就可以減少外貿進口,增加出口,以增加本國的財富。其次,要爭取人為財富,發揮本國人民的聰明才智,生產出更多更好、銷路更寬廣的產品,以擴大出口。

第二,在進行生產前,要對國外市場進行考察,盡量生產出能夠滿足外國消費者需要的產品,並且,盡可能地降低成本,具備價格上的優勢,以增強本國商品的競爭力,拓寬銷路。

第三,努力發展本國的航運事業,在對外貿易繁忙的地方設立貿易場所和貨棧,發展轉口貿易。這樣,不僅能夠得到商業利潤等貿易收入,還可以得到保險費、運費和關稅等非貿易的收入。這一做法,在與偏僻地區和遙遠的國家進行貿易時,尤其有利。

第四,用免稅的辦法,鼓勵本國實業家從外國進口原材料,製成工業品後再出口。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增加商品輸出,還可以增加就業機會,提高本國人民的就業率。在本書中,托馬斯·孟以加工生絲為例,指出,在30多年中,僅在倫敦這一行業的工人已由原來的300人增加到現在的14000人。

第五,對進口的最終消費品要課以重稅,而對出口的商品要少收稅或者不收稅,這樣,就可以降低本國商品的價格,擴大在國外的銷路。對於那些輸入的中間產品,也就是說進口後經過加工還要輸出的產品,也應予以照顧。

第六,無論是自然財富還是人為財富,都應盡力獲得最大的效果。這是因為,在英國,靠技藝為生的人占著大多數,他們是國家力量和財富的主要來源,因此,在人數眾多且有多數人擁有高超技藝的地方,商業一定會很繁盛。國家應該鼓勵他們努力生產製成品,而不是原料,就能獲取更多的價值。

(二)通過資本輸出賺取利潤,也就是用錢生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