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貿易是國家致富的惟一手段(2 / 2)

早期的重商主義認為,金銀從本國流出,就是財富的喪失,托馬斯·孟反對這種觀點,他主張應該將金銀輸往國外,以此來推動對外貿易的發展。

在托馬斯·孟看來,把金錢保存在國內不僅不能增加財富,還會使物價提高。而在價格較低時用閑置的金錢買進更多的外貨,等價格上漲時再將這些貨物輸往國外去銷售,就能賺取巨額的利潤,也為國家增加了大量的財富。比如,若以10萬英鎊到印度買胡椒,然後再把它輸出到意大利或土耳其,至少可以賺得70萬英鎊的純利潤。托馬斯·孟建議人們,對一個行動做出判斷時,要以它的最終結果為依據,而不是僅憑主觀想像。就像人們看到在春天時農夫把穀粒拋到地上,就會以為他是個瘋子,其實這是一種很錯誤的看法,因為等到了秋天,農夫這一行動的價值就會被證實。

(三)對外貿易的各種利益

托馬斯·孟認為,發展對外貿易不僅對商人有利,對地主也是有利的。因為通過對外貿易,可以使地價和地租得到提高。關於這一點,托馬斯·孟進行了更為詳細的解釋:當商品在國外暢銷時,商人就會擴大生產,此時,對原材料的需求勢必就會增加,而要生產更多的原材料,就得需要更多的土地,地租也就隨之提高了。並且,當大量金錢被帶回本國後,許多人就要購買土地,地價就會上升。

為了能讓國王支持對外貿易,托馬斯·孟指出,在對外貿易中,存在著三種利益:

第一,國家的利益。它不僅來自於商人在貿易中賺取的利潤,甚至在商人的利益喪失時也可以獲得,因為運費、保險費、職工的工資都落到了本國。

第二,商人的利益。它有時可以公平地取得,雖然當輸入大於輸出時,國家會受到損失。

第三,國王的利益。即便在國家和商人的利益都受到損失時,國王也可以通過關稅的征課來取得自己的利益。當然,如果國家和臣民都陷入窮困時,國王也將受到很大的損失。

為了進一步說明對外貿易的有利之處,托馬斯·孟又進行了反證。他指出,一個國家如果不把現金投入到對外貿易之中,而是把它存入國庫,那麼,即使它擁有再多的金銀珠寶,最終也會衰敗下來。並且,托馬斯·孟以號稱“藏金之窟”的西班牙為例,對這一問題進行了說明。西班牙擁有西印度群島的金銀礦,但他們的金銀卻隻準輸入不準輸出。而在西班牙國內,土地貧瘠,生產力落後,好多生活必需品,諸如糧食、衣物等自己都生產不出來,需要從國外大量進口,再加上好戰的毛病,因此,西班牙盡管擁有很多的金銀,國力卻始終強盛不起來。這是因為,再多的金銀都有用完的時候,而他們卻坐吃山空,又怎麼能夠擁有更多的財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