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裏漢得到老同學的建議後,如獲至寶,來不及細問便與老同學告別,回家思考新的管理方案。
第二天上班,阿裏漢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一改往日板著臉孔的樣子,笑眯眯地走進辦公室,還跟每一位下屬打招呼,搞得大家都莫名其妙。一整天,阿裏漢努力克製自己的情緒,連在彼得的設計圖上找出錯誤他也沒發火,而是和顏悅色地給他指正。下班後,阿裏漢又邀請部下職員吃飯、唱歌。在飯桌上,阿裏漢不再把自己擺在上司的位置,而是與下屬稱兄道弟,拉近跟下屬之間的距離。這一招果然有效,通過這樣的方式,不久之後,阿裏漢與下屬之間的相處融洽多了,但他也漸漸發現,自己在下屬麵前連基本的威嚴也沒有了。他分配工作的時候,有人開始推三阻四,可是阿裏漢也沒法板起臉孔硬性下達任務了。無奈之下,他隻能自己將活攬下,加班加點地完成工作。
時間一長,阿裏漢吃不消了,於是他又找老同學訴苦,抱怨他給自己出了個“餿主意”。老同學聽他講完事情的經過,無辜地說:“我讓你對待下屬有親和力,可沒叫你跟他們稱兄道弟啊!上司跟下屬的距離既不要太遠,也不能太近。像兩隻刺蝟一樣,隻有保持安全距離,才能既可以相互取暖又不被對方刺傷。”阿裏漢聽後,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我們一起來看看阿裏漢的管理經曆吧。他先是對下屬采取嚴厲的管理措施,極力維護自己所謂的上司“威嚴”,成天板著臉孔,動不動就大聲訓斥有小過錯的職員。然而,過嚴的管理方式並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下屬不但覺得他高高在上,無法溝通,還起了逆反心理,對他的工作安排能推就推,推不掉就敷衍了事,導致整個部門工作能力的下降。後來,得到老同學的指點,阿裏漢調整了管理方式,然而這次的調整又失敗了。因為他與下屬走得太近,完全沒有了應有的威嚴,最後還是無法管理好下屬。在遭遇兩次失敗後,阿裏漢終於明白了:作為一名管理者,與下屬的距離既不要太遠,也不能太近,而應該保持一個適當的安全距離,才能有效地管理下屬。
對於上司來說,和下屬之間適當的距離,應該是這樣一種境界:下級既敬重你,又有點怕你;敢對你說出他的工作想法,但又不敢不聽你的命令。尤其是新上任的管理者,對部門各方麵的情況不是很熟悉,如果貿然地采取“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方法,認為給下屬一個“下馬威”就能成功樹立威信,勢必會引起下屬的抗拒心理。這時候,正確的做法是既要與下屬“打成一片”,獲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又要注意在下屬對自己產生一個非常清楚的認識之前,適當收斂你的“隨意”,該堅持的原則絕不妥協,該懲罰的錯誤絕不手軟。
健康的用人心態: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一個上司必須具備的用人法則,而對員工的監督與製衡應該留給製度,而不是上司來實施。
每一位管理者都應該具備“知人善任”能力,而對於每一位人事管理者還應有“用人不疑”的品德。俗話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這句話如果用在職場上,意思是說:上司要對自己的下屬有充分的信任,讓下屬行使自己應有的權力。上司惟有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下屬才會有“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激情。
在現實中,很多上司看到下屬比自己能力強、比自己聰明、比自己有魄力,就擔心下屬搶了自己位置,因而不敢給予充分信任,這是最愚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