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草與飼料是發展現代養羊業的基礎。本章重點介紹適合養羊的飼草與飼料資源、飼草的高效利用模式及加工調製技術,以及日糧的配製方法、加工工藝及飼料添加劑的使用等。
(一)飼草與飼料資源
可以因地製宜廣泛挖掘利用各類廉價的飼草資源,降低養羊的生產成本,獲得最佳經濟效益。
(二)飼草的高效利用模式
1.牧草周年供應種植模式
一般來說,每隻肉羊全年青飼料的需要量為1000~2000千克。長江中下遊丘陵農區種植牧草的畝產水平在7000千克左右,折合每畝青飼料可養肉用山羊3.5~7隻。
要做到牧草周年供應,就要選好春秋兩季播種季節與收獲季節相銜接的牧草品種。
嚴冬季節,黑麥草生長緩慢,因而必須備好幹草、青貯飼料或農作物秸稈(花生秸、山芋藤、豆秸)等,確保平穩過冬。
2.牧草低成本種植及綜合利用模式
對於規模化的養羊場,為降低種草成本,可采用低成本種植模式,具體做法是將飼料地劃分為主產區和平衡區,比例為2∶1。主產區按照四季供應模式種植牧草,平衡區則種植一些經濟作物,如用於產鮮食玉米的糯玉米品種、用於保健食品的山芋品種或品質優良的胡蘿卜品種等。這些經濟品種的主產品進入市場銷售價格較高,能夠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從而降低整個種草的成本。而其副產品玉米秸稈、山芋藤和胡蘿卜纓等用作養羊的飼料,可以緩解主產區牧草接茬時的短缺。
充分利用當地農作物副產品,如山芋藤、玉米秸,使農副產品綜合利用,周圍農戶也跟著致富,這是低成本種植的一種重要形式。
(三)飼草的加工調製
1.青幹草的調製
品質優良的青幹草,色綠芳香,富含胡蘿卜素,營養價值較高,能夠滿足肉羊的營養需要,且適口性好,消化率高,是缺草季節青飼料優良的替代飼草。青幹草調製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保持青飼料的營養成分,便於貯存和隨時取用。青幹草的營養價值與青草種類、收割時期、調製方法和貯存方式都有密切的關係。
在肉羊生產中,很少以幹草作為單一飼料,除補充部分精飼料外,一般用部分秸稈或青貯飼料代替青幹草,以降低飼料成本。
2.青貯飼料的調製
飼草及農作物秸稈經過青貯,可以有效地提高青貯飼料的消化率和營養價值。
(1)原料選擇
青貯的原料十分廣泛,無毒無害的青綠植物均可青貯,如各種野草、野菜、作物秸稈、樹葉等。
①宜青貯的原料:玉米秸、高粱秸、蘇丹草、其他禾本科牧草、甜菜、胡蘿卜等。
②不宜青貯的原料:苜蓿、野豌豆、白三葉等豆科牧草。
可將含糖分較高的宜青貯的禾本科牧草與含蛋白質豐富的不宜青貯的豆科飼草混合青貯,可取得很好的效果。混合比例一般為2∶1或1∶1。
(2)原料收割期
飼草抽穗後結籽前是收割青貯原料的好時期。但目前廣大農區較多的是用去穗後的玉米秸稈,這種秸稈應該越早青貯越好,如果玉米秸全部枯黃,雖然能貯(稱作黃貯),但營養成分已很低。
(3)設備選擇製作
青貯飼料的容器有青貯窖、青貯池、青貯桶或者青貯袋等,一般根據飼養規模和原料數量選擇容器的形式。大規模的羊場一般建青貯窖或青貯池,小規模羊場及養羊戶可采用青貯桶或青貯袋等。
3.農作物秸稈物理加工
(1)鍘短
利用鍘草機將秸稈切短至1~2厘米,秸稈較柔軟的,可稍長些,而玉米秸稈較粗硬且有結節,以1厘米左右為宜。加工的目的是使家畜便於咀嚼,減少飼料的浪費,同時也便於與其他飼料進行合理搭配利用。鍘短、粉碎、揉搓是高效利用秸稈資源和提高養殖效益的必要手段。
(2)粉碎
秸稈粉碎後與其他飼料混合配製、加工製成各種顆粒料,利於運輸和貯藏,適口性好,營養價值高,采食量和利用率大幅度提高。粉碎的細度不要太細,否則會因縮短在瘤胃的停留時間而影響反芻。粉碎機篩底孔徑以8~10毫米為宜。
(3)揉搓
飼草揉搓機械是近幾年來推出的新產品,可以將秸稈飼料揉搓成絲狀,尤其適於玉米秸稈的揉碎,不僅可提高適口性,還能提高粗飼料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