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不是人人都適合那個隻收“精英”的實驗班。
3.新聞
今年依舊保持課上簡短交流新聞的傳統,他們不能再脫離現實讀死書了。今年略有修改的是,上學期的新聞都是我一個人說,2008年改為大家一起談,目的在於更多地參與。這個變動出自9月23號第一次課,那天我談到一條新聞:9月22號,衛生部公布數據,“三鹿奶粉事件”已查出全國病兒5.3萬。下麵一個女生隨口很不在意地接話說:是嬰兒哦。她的意思是:這新聞和大學生們關係不大,出事的隻是嬰兒。我馬上糾正她:每一個嬰兒都是人啊,一個有起碼責任心的知識分子不能對自己以外的世界漠不關心。這樣在課上就決定了,以後每次課都安排十分鍾大家交流新聞。
雖然時間短,能說話的人少,但是,我注意到很多人都在本子上抄幾條新聞來上課。漸漸還有人發明了偷懶的辦法,直接帶一份《環球時報》,現場讀報。而齊仙姑同學總是把自己篩選過的要聞事先抄在本子上,以至後來,我上課的第一句話是:仙姑,你先來?
我有意提醒他們時刻關注身邊的新聞事件,誰說那就與己無關?比如孫誌剛,下麵有人說誰是孫誌剛,四十幾個都不知道誰是孫誌剛。
已經讀大三的餘青娥同學來聽我們大一的課。課間,我和她靠在樓道的欄杆上吹海風,那天是
2008年10月22號,她告訴我,她父親在福建福州收廢品,最近受金融危機影響,收購價格大幅下降,來電話說賺錢更難了。鈴聲再響,我對同學們說,在見到你們的師姐餘青娥之前,金融危機對於我還隻是報紙上的標題和消息,經過了她的描述,才感到這危機已經真切具體地影響到一個普通中國人了,新聞不是待在和我們完全無關的地方。
有些男生的軍事興趣格外濃,反而對日常新聞並不重視。12月下旬,班長說:咱校圖書館可以借書了,每次每人能借十本,期限一個月。班長坐下,下麵幾乎沒反應,好像圖書館和他們沒什麼關係。而接近期末,班長說了另一條新聞:農業銀行不同意給咱們貸款了,說原因是怪咱學生,咱校學生還款率低於50%。班長還沒坐下,下麵一陣混亂和議論,持續幾分鍾後又鴉雀無聲。
也有人特別關注時事政治。11月20號晚上的課,我說感興趣的人可以留意《求是》上的一篇文章我的話還沒說完,陳小力在下麵大聲喝彩:寫得好!一下課,我過去問他:你看了文章?他連連翻著英語書,很隨意地仰起臉說沒有啊。
4.一個小事件
也許我覺得這算個事件,他們反而覺得挺正常。事後我再沒問過這事,不願意提它。
恰恰是鬧霍亂期間,11月4號晚上的課,剛進教室,班長過來問,能不能給他幾分鍾時間,我以為發布什麼通知,第二節上課後給他十分鍾。第二節,班長宣布占用幾分鍾,教室裏的氣氛突變,學生們的神色和聽課時候大不同,好像格外敏感鄭重,好像有什麼大戲要上演。
班長說希望大家暢所欲言,接著是陳小力、班長和另三男二女輪番發言,劍拔弩張的,好像在爭什麼名額,有人說到弄虛作假,有人在解釋,有人在推辭。我不斷看表,其實我在生氣。正好十分鍾,我直接打斷了想繼續說話的,我說約定的時間到了。上課四年來,我第一次對學生生氣。我說這是大學,是個應當幹淨的地方,不要把肮髒齷齪的東西拿到這個本該神聖的地方來,真希望你們每一個都能做個清澄單純的人。他們剛凝聚的氣氛被我給破壞了,能感覺到他們當中一部分根本聽不進我的“聖經”,另一部分與己無關,但是觀熱鬧的期待被打斷。
不用聽懂他們爭的具體是什麼,作為過來人,我在第一分鍾就明白這場小爭執的實質了,所以毫不關心其中任何細節。我也很清楚根本沒什麼幹淨神聖的地方,但是,他們還年輕,還不到二十歲,希望他們這代身上能保留某種幻想,能有人相信這世上還有清澄和單純,不然,未來還有什麼救?
響鈴以後,整節課悶悶不樂的班長留給我一張字條,扭頭就走,條子上寫著:對不起,現在越來越迷惘了班長離開後,我經過他剛坐過的桌子,上麵留著一張廢紙,我拿了,上麵都是隨手寫上去的:氣宇軒昂,慷慨激烈,醉翁之意不在酒,辯論,叫囂……
5.鼓掌
很久了,我都沒弄明白,他們為什麼這麼熱衷於鼓掌。
最初的幾次課,凡是我的提議,他們的即興發言,從宣布上課到宣布下課,他們隨時都準備鼓掌,好像很盼望被哄堂而起的響聲鼓舞一下。有點莫名其妙。
我曾經把這理解為這一代年輕人性格開朗,思維靈動,對課業充滿興趣。可是,調查了班上四十五個學生,填報我們這個專業的隻有十個左右,其餘都是調劑來的,他們原本想學的是法律、經濟、外語等熱門專業。坐在下麵起勁地拍巴掌時,心裏也許想的是怎麼調換專業。直到期末,我才聽說,班上還有沒湊齊六千元學費的,聽說拖欠學費的學生將沒資格參加期末考試,甚至不能購買寒假回家的火車票。可以想象,他們個人的難處苦惱疑惑一點兒也不會少,但是,這一點兒都沒妨礙他們仰著臉熱烈地鼓掌。上課時間有教室傳出掌聲會顯得異常熱烈歡騰,有點兒一呼百應,甚至還透出某種勵誌的效果,恐怕做老師的不該反感這效果。但是,我總感到可疑。
第一個得到持久掌聲的是陳小力。那天陳小力起來先讀了一段新聞,緊接著自我發揮了一大段關於中國要低調,韜光養晦,振興崛起的即興演講,照搬電視上“大專辯論會”的節奏和聲調。激奮的演講持續了三分鍾,這三分鍾他不是麵對講台,而是站在教室第一排側轉身始終對著教室後麵全體同學。他們也最恰當地配合他的“激情表演”,隨著他越說越快,越說越激昂,下麵已經掌聲四起,可以用雷鳴般形容,直到陳小力坐下,掌聲還沒斷。這下,他再次起身,向教室後麵各方向揮手致意,引來更熱烈的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