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一篇演講稿
下麵是2009年12月5日獲得校演講比賽最高獎的一篇演講稿,演講者為應用科技學院
2009級注冊會計專業學生羅陽,原文照抄:
今天,請允許我帶大家走進下麵這張賬單(原注:感興趣的同學不妨準備好手機的計算器):
學費:6820元/年
住宿費:800元/年
生活費:600元/月
其他費用:150元/月
如果每年在校時間算為9個月的話,那麼每年我們除去路費之後,僅在校期間共計花費
14370元,對,14370。當然,我無意讓大家記住這個數字。讓我們繼續:每學期約18個周,大致每周28節課,則總課時為504節,用14370除以504,請大家注意,我們平均每節課則須花費28.5119元,人民幣28.5119元。請在座的所有同學,包括我自己在內的所有大學生,悄悄地問問自己,我們有誰充分利用了這28.5119元呢?
當我們連這昂貴的一節課都不知道珍惜的時候,我們還講什麼歌頌與立誌呢?
朋友們,憑什麼?我們憑什麼站在這裏高談闊論?又憑什麼坐在這裏安然靜聽?就憑我們是大學生嗎?憑我們是天之驕子嗎?憑我們是所謂的未來與希望嗎?
垮掉的一代,迷惘的一代,沒有責任感、沒有使命感的一代,急功近利、蠅營狗苟的一代。大學生,這就是我們所麵臨的現狀,這就是人們對當今大學生的理解與詮釋。
我還希望大家記住下麵兩個數據:63,2008年全國高校共發生63起大學生自殺事件;55%,迄今為止,全國還有55%的09級大學畢業生沒有工作。
麵對這一切的一切,我們用什麼挑起這份重擔?希望與激情,信念與經驗……這裏沒有動搖,更沒有屈服!我們講立誌海大,立什麼誌呢,這種誌叫修身、齊家,這種誌叫治國、平天下,這種誌就要萬丈長纓符(縛)鯤鵬,這種誌就要環球人類同沐漢唐雄風。立誌海大,恰同學少年,我們沒有回頭!
然而,我們卻明白,誌字前麵還有一個立字。現在我帶著欣慰與自豪來告訴大家最後一個數字,13萬,2009年13萬大學生下鄉任職,13萬大學生入伍參軍。遠去了,那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年代,我們依然沒有回頭!
用行動與事實為自己正名。為自己正名,假如我們不做,誰來做?假如現在不做,何時做?為自己正名,我們沒有回頭!
存在還是毀滅。消亡還是新生。來吧,同仁們,一起來!就在此時,就在此刻!戰鬥已經開始,我們沒有回頭!!!
這篇演講稿在眾多勵誌的高談闊論中顯得特別,主要是拿數據說話,雖然在數據後麵同樣沒少堆砌空洞無力的大口號,而正是透過這些空蕩口號袒露了他們的急迫焦慮無著無落。
我的學生多數不知道有那場演講比賽,一上課,我先請他們算算28.5119×2的結果,幾個人同時拿出手機報出結果:57.0238。這個數字不絕對準,各專業學費不同,但這大約就是他們來上一次課的價格,我把它寫在黑板上。下麵是感歎:坐在這兒一動不動兩小時,就消費了57塊多人民幣,一天要是8節課就是400多,真是一算嚇一跳。
如果按《南方周末》2010年1月27日刊發文章《從“讀書改變命運”到“求學負債累累”》中的調查數據,甘肅省會寧縣,有80%的農戶供過或正在供子女讀大學,這些家庭平均負債五萬到八萬元,這需要整個家庭不吃不喝還款十年以上,因而當地有了“讀書賭博論”。麵對現實,批評今天的大學生太急功近利是最無力和最不人性的。如果他們不焦急,不知道養活自己和改變父母的生活,反而有問題。同樣麵對現實,我完全不知道,怎麼避免他們的理想根基或讀書的根基不漂浮在無望之上。
我的大二學生中就有同時打兩份工的,聽說高年級因外出打工不得不逃課的並不少見。
已經高年級的同學常常跟我說到就業的壓力。有天上課前,我坐在講台上翻書,一個男生過來蹲在講台下麵和我說話,很不舒服,我沒法兒坐得再低了。他說他很痛苦,昨天晚上在校園裏一個人快步走,走到了淩晨四點多,他說看不到自己的未來。
郭新川和同宿舍的同學討論,假設現在就出宿舍,看誰能在一小時裏賺到一塊錢,最後的結論是想從別人手裏拿過來一塊錢其實很難,即使去撿礦泉水瓶都不知道到哪裏去賣。
已經大二的周坤婷隨我一起下課,她說學這個專業一點信心沒有,很多課都沒什麼理論。
我知道有人喜歡理論是因為理論能抽離出條款,條款可供背誦,死記硬背能把人的時間精力占滿,從而獲得充實感,感覺時光沒被荒廢。